祭奠17、18――我的青春

我已经19岁了,19岁的我离18岁已有两个月零四天了。19岁的我,不愿承认已经走过18岁的我,希望时间停留在17岁的我。这样的我,不为别的,只为太喜欢17岁这个年纪。 我眼中的17岁有着颓唐的青春,有着故作忧愁的眼神,有着不可一世的桀骜。我愿意相信17岁必须要很反叛很反叛,我愿意相信17岁要犯错、要不断的犯错,我愿意相信17岁要走在极端,要获得极度的笑与泪。 我对17岁的喜欢到底是有多单纯?呐呐呐,那是太单纯的喜欢哟,仅仅只是喜欢17这个数字成为人的一个年纪。这种单纯的喜欢就是即使那年留下的是破碎的灵魂依然喜欢,我就是喜欢17。我的17岁有什么美好的回忆呢?好像没多少美好的记忆呢,哦,想起来了,有个高三,我用整个17岁度完了高三,然后又用整个18岁走完了高四。不管是我的17岁也好18岁也罢,似乎都没有17、18应该有的样子。17、18——最青春的年华、最容易邂逅浪漫的年纪、最容易沉醉爱情的时间,青春就该是这样吧。是这样么,我的17岁在迷茫中落下帷幕,我的18岁在匆忙中瓜熟蒂落,这不是青春。也就因此,我才下意识地觉得我依然停留在17岁。 17,高三——已经在生命中交织的词汇,分不开,忘不了。关于20班的一切,如肖所说的一样,已经很淡了。说实话,我不太想遇见20班的各位,但与其说不想倒不如说是不愿不敢,真的很害怕尴尬,怕见面后不知道该说什么。太远了吧,何况我总不去留下联系的纽带,曾有的便也遗失了。大家各奔东西,我看着看着空间动态,总会发现很多人已然改变,变得让我越来越陌生、越来越不认识。又或者说我从来都没有想要主动去认识他们,更没有主动想要让他们认识我。回想我的高三,呵,真不像高三,只能算是没有高二那么颓废罢了,却依然茫然无措。说它不是青春,因为缺少该有的活力,不管是奋斗该有的活力还是欢娱该有的活力都没有。那时的我除了一直以来戴着的破旧面具外就只剩下一具空壳了,17岁的虚无。但我没资格否认它是青春的一部分,它是我的青春,即使只单一的有着青春的迷惑。真是的,差点忘了,明明偶尔也有青春的悸动嘛,虽不如我所愿,但也是无法避免的。 17岁,因为厌恶,所以拒绝本该做却不愿做的事;17岁,因为固执,所以做着不该做却想做的事;17岁,走在迷雾之森,隐约朝着某个方向曲曲折折地移动着。 去年有写过一篇关于20班的毕业留言,确实是用真实的感情写的,今年却不再打算写了,这并不是因为我对34班没有感情,而是不愿在面临这种感受。那篇日志写完后,随着时间的流逝,我从害怕去看到现在完全不想看,渐渐拉大的陌生感让我不敢去回忆,再者,时间也模糊了记忆。即使永远的201120存在记忆中,曾有过的感情却不会留下记忆。今年不会再单独写留言之类,就仅趁现在把34班的过往作为青春的一部分在此祭奠。那篇日志除了回忆就是激励了吧,现在我不想写这样的文字了。所谓励志,现在很多时候都被当做是笑话罢了。青春的确应该奋斗,但青春还应有另一种姿态,我想从另一个角度看待我的青春。 校园类小说的男女主角大都是17岁,不过这类小说过于弱智,最多适合初中生看,我承认我初中就看,不过,我从初中开始就各类型书籍都看咯。从幼时接触童话寓言、从初一接触《童年》,对我的人生、选择、思考、性格意义重大。初中的我比起高中时尤其是高二这年反而更静得下心来阅读,所以初中三年看过很多有意义的书。高二这年整个16岁看的书是最多的也是最没有价值的,以至于完全不记得看过些什么了,那真是疯狂挥洒青春的一年。17岁开始想摆脱16岁这年的疯狂,某种意义上讲没有摆脱,但却接触到了很有意义的两本书(同是胡塞尼所写)《追风筝的人》《灿烂千阳》。在此,我不想对这两部小说做任何评价,但我希望看过这两部书或是想要去看的能够得到些许感悟。不得不说,耽美类小说也是17这年接触到的,起因兴许是火影和暹罗之恋。提到火影,不得不说,我最初真的只是以为佐助和鸣人之间是纯洁的友情,没想到其实他们一直都是纯洁的基情,从此我追火影的路途又多了一个坚强的理由。书的意义,不喜欢看的人大概会有这种映像:不现实、脱离社会、虚幻,但不是这样的,很多书把社会揭露的太血腥,很多书比现实更加残酷。 谁的青春没有爱情、明恋、暗恋呢?在我的周围有把爱情看得重于生命的人,有对爱情不屑一顾的人,有在爱情内外徘徊的人。在这个容易冲动的青春期,爱与恨被我们演绎得太过轻易。在我的周遭有很多各式各样恋情,有的爱的炽热,成为整个学校的传奇;有的爱的执着,对所爱之人死缠烂打;有的爱的彷徨,不敢轻易言爱,将悸动深埋于心;而有的只是因为寂寞,把恋爱当做一种潮流随波逐流;也有把爱恋贬值为填充欲望的容器,只为满足一时的感官享受;还有的只是凑合或者说是疗伤……不管是哪种,爱的最后总是要有人受伤的,不是自己就是他人。这就是青春,青春需要冲动,青春需要犯错,青春需要残酷。 18,高四——最终做出选择的一年。朋友说我是在浪费青春,确实这一年一点都不灿烂,说好听点是为未来奋斗,难听点就是蠢,嘛嘛,怎样的青春都是青春,青春需要偶尔犯傻。选择了高四,就选择了命中注定要遇见的一群人。高四结束后,你熟悉了的人就是你周围的人,你认识的人也就是你看到次数相对较多的人。说白了,就是有那么一部分人你到现在还不认识,然后,以后更不可能认识了。即便如此,共同留下的东西总有一个34班,大家都在这个夏天热死人冬天冷死人的34班一起战斗过。因为有丹,小鱼儿,萍三个神经病在我的周围害得我由隐性突变为显性(但愿她们不会骂死我,阿门),很快就疯成一团了。然后,不得不提在后座的各位男同胞不厌其烦的上演基情四射的一幕又一幕,他们带我我的娱乐是高四一抹亮丽的奇葩。后来,我才发现,不仅仅是偶们的后座,34班就是一个充满基情的班级,恩恩,是嫩们滴。 人的感情真的很奇妙,关于刘校突然的离开,我本以为我不会有什么感觉,但当临别时还是有种伤感与心酸的情绪。班主任总是说他又想到一个问题,我们都会哄堂大笑,不过,我思考的问题何尝又少了呢?我总是喜欢发呆神游,一发呆思绪就走远了,一走远想的东西就源源不断的来了,一回神大多数东西就忘了。 18岁,无意间知道了一个叫兰波的天才诗人,便一直耿耿于怀。直到不久前终于好好了解了下,也看了一部讲诉他的电影,他是我喜欢的那类偶像,活在夹缝中喘息的人。具体的不想再说了,上篇日记已经说过我的感觉了。无论如何,忘不了接近尾声时兰波对魏尔兰说的话:“选择,我的肉体或是灵魂?”(偶想要也想给的只有灵魂的说) 18岁出现的习惯,即用小本子记录下突发灵感,一直的想法就是把它作为回忆留下来,等我老了的时候坐在阳台上时不时翻翻我买下的书和我记录的回忆。那时的心情应该是很平和美好的吧,而不是像现在这样一写完就再也不想看了。说着说着竟从18跑到了暮年,我稍微想远了点。很感谢34,冥冥之中带给我未来一笔很大的财富,就是这一年找到了我那还不是很明确的梦想,虽然朦胧,不过不会放弃,我到底不是17,而是19岁了。过了18,接下来就不是长大,而是不断变老了。 青春就是要走自己的步伐,青春就是不该和他人雷同。同一片蓝天下,不同的选择,不同的步调,不同的未来,这就是青春。青春没有什么定义,青春就是我们现在做的每一件事的集合。 我的17、18,除了可以抬头望见的天空便没有其他美丽的风景,但一片蓝天就已足矣。
推荐阅读:
·情感美文 老婆笑容满面给小三夹鸡腿
·情感美文 我老公居然帮他兄弟的女人
·情感美文 袁世凯吃饭的故事_历史故
·情感美文 性感美女如何让大腿间隙更
·情感美文 女人爱咬男人的理由:留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