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遇,不是用来生气的

  有一天,我坐在回家的公车上,乘客很多。一对上班族男女恰巧站在我身边,吸引了我的目光。

  可能因为人多,男孩将手臂围挡在女孩的腰上,怕后面的人挤到了她,并轻声地问“累不累?待会想吃些什么?”

  只见女孩不耐烦地回答:“我已经够烦了,吃什么都还不先决定好,每次都要问我。”

  男孩一脸无辜的低下头,而后说了一段令我印象深刻的话:“让你决定是因为希望能够陪你吃你喜欢的东西,然后看着你拥有满足笑容,把今天工作中的不愉快暂时忘掉。你工作上所受的委屈我没法帮你,我所能做的也只有这样。”

  女孩听了后,满怀愧疚地说声对不起。男孩这才似乎重燃信心般说:“没关系,和你相遇不是用来生气的,只要你开心就好。”而后亲吻了女孩头发。

  公车到站,男孩牵着女孩的手下了车,汽车开动,我再回头看看这对情侣,男孩依旧小心翼翼地保护着女孩。

  说得多好呀,“和你相遇,不是用来生气的。”两个人相恋,多么来之不易的缘分,何苦要用生气来抹杀所有的幸福。即使当爱情面临小小的险阻,我们也要心平气和地的对待对方,然后用爱和勇敢去化解,而不是用生气的方式来鲁莽对待。

  机息心清,月到风来。有缘千里来相会,无缘对面不相逢。烟雨红尘,茫茫人海,人与人之间,因缘际会,相牵相知。一个缘字,便把远在天涯海角的两个人,紧紧地连接在了一起,从此,绵绵情思,沉沉爱意。人与人在世间的相遇、相恋已是不易,将此看作一场美丽的缘分,用真心来对待,共同叙写一段爱的乐章。

  有一段时间,我经常在半夜接到一个朋友的电话,他总是抱怨睡不着,因为有件事一直在纠缠着他:前段时间他认识了一个女朋友,他挺喜欢她,可是随着交往的深入,他心里反而不痛快了,原来他了解到女朋友在认识他之前,曾与另一个男孩子相处了六年。他本来考虑与她结婚,但越想越觉得生气,越想越感到委屈:她曾和别人有过六年啊……

  我知道这家伙把自己的思维逼进了一个死角,他也明知道是个死角,可还是一鼓作气、不依不饶地要往里面撞,就像一只扑火的可怜飞蛾,拼了命要在灯光那儿折腾。他知道这是自我折磨,但是他控制不了自己。他每天被这样的念头纠缠,不发疯才怪。

  而我能做的就只有倾听,并引导他往积极的一面去想,但要摆脱这种痛苦,还得取决于他自己的意识。

  曾看了一本好书,书名叫《生命意味着什么》,是杰出的心理学家阿尔弗雷德•阿德勒所写。他说,我们的烦恼和痛苦都不是因为事情本身,而是因为我们加在这些事情上面的观念。他随后引用了弥尔顿《失乐园》中的一句名言:“意识本身可以把地狱造成天堂,也能把天堂折腾成地狱。”

  的确如此,那个深夜打电话给我的朋友,就是在自己意识的作怪之下,用狭隘的思想把美丽的相遇变成了地狱。本来,他找到了一个自己非常喜欢的女朋友,应该很快乐才对,他本该感谢命运给他的恩赐,但他偏不这样想,而是念念不忘她的过去。这无异于给自己的命运打了一个死结。如果他不解脱开来,他永远得不到幸福。

  生命本是一场奇异的旅行,遇见谁都是一个美丽的意外,应该珍惜着旅途上每一个与我们同行的有缘人,因为,那是可以让漂泊的心驻足的地方。

  古人云:“缘,源自圆,乃命中注定,即缘分。”在亿万年的时光长河中相逢于今生今世,在众生芸芸的红尘人海中际会于此地此处,无论男女老幼,无论贫富美丑,尘缘弥足珍贵,际会足堪珍惜。

  台湾作家林清玄也曾说:“有愿才会有缘,如果无愿,即使有缘的人也会擦身错过。缘是天意,份在人为”。无论缘深缘浅,缘长缘短,得到即是造化。人生苦短,缘来不易,我们都应该好好珍惜,并应用宽容与豁达去对待生命的每一个人,每一件事。

  有一位禅师就深知其中道理。他非常喜爱兰花,在平日弘法讲经之余,花费了许多的时间栽种兰花。

  有一天,他要外去云游一段时间,临行前交代弟子要好好照顾寺里的兰花。

  在这段期间,弟子们都很细心照顾着兰花,但有一天在浇水时却不小心将兰花架碰倒了,所有的兰花盆都跌碎了,兰花洒了满地。弟子们都因此非常恐慌,打算等师父回来后,向师傅赔罪领罚。

  禅师回来后,闻知此事,便召集弟子们,不但没有责怪,反而说道:“我种兰花,一是希望用来供佛,二也是为了美化寺庙环境,不是为了生气而种兰花的。”

  禅师之所以看得开,是因为他虽然喜欢兰花,但心中却无兰花这个碍。因此,兰花的得失,并不影响他心中的喜怒。况且,已然这样,生气也没用,何必还要用生气乱了心情,怀了情绪。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许就是太在意对方,太在意情感得失,我们害怕失去,而产生情绪高低起伏。仔细想想,生气真的能解决问题吗?还是只能让矛盾更尖锐,更伤害彼此的感情?不如放开心胸,看花开花落。

  在和亲爱的人生气之际,我们如能多想想“我不是为了生气而和你相遇的,而是为了一场美丽的相约”,那么就能为我们烦恼的心情辟出另一番安详。当自己快抓不住情绪时,想想这句话,或许会让幸福中多增加一些甜蜜的因子吧!

作者:黎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