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恋爱观

昨天和湖北二师的一位学姐面对面闲聊时,偶然谈到了恋爱这件事,她问我:“如果你有女朋友,如果你和她同去看电影,到了影院她突然向你抱怨说这地方环境好差,周围好吵,简直一点都待不下去。这时你会怎么办?”我下意识说:“带她去其他地方呀!”然后学姐笑着说:“你果然是行动派,其实不然,女孩子这方面只是纯粹的口头抱怨而已,并没有真想离开那,你需要做的其实只是接受她的抱怨而并不需要做些什么。”我恍然大悟,敲了敲脑袋说:“噢,这观点前段时间我在心理学的书上看到过,我怎么没有反应过来呢。”或许我根本没有彻底理解心理学,看得太多想得太少;或许我根本不理解恋爱,因为我从没有切身经历过。从而也没什么恋爱观。

平安夜,寝室几个小伙伴一同买了一大堆零食,蹲坐在地上,一边吃着零食一边畅谈人生,当然主要话题还是恋爱,大家轮流讲述着自己的恋爱史。A君说:“目前我就一段恋情,我和她初一时认识,当时一起玩着玩着就走到一起了,一直到现在,彼此一直平平淡淡,甚至没有牵过手。记得最难忘的一件事是有一次同学聚会我为她喝得很醉,我也不知道当时怎么回家的,第二天才知道是她送我回家的。”轮到B君,B君说:“我和她是初二认识的,目前还在一起。因为我们家挨得很近,我们就每天一起回家。算是日久生情吧,慢慢的就在一起了,她曾说她是初三那个暑假喜欢上我的,当我高一下学期喜欢上她时,她说她已经不怎么喜欢我了。感觉缘分就是这样,总有一种时空错乱的感觉。记得她特别喜欢撒娇,特别喜欢撒小脾气,什么事都是我帮她做,每天帮她买早餐,有时候买的不合心意她还要闹闹小脾气才接过早餐。她学习不好,高中好多作业都是我帮她做。目前她在广东读书,记得十月份我趁周末两天还自己偷偷坐火车去广州和她见面,她还是那样,见到我就特别不礼貌的说:‘小胖子,走我带你去逛逛我的学校。’记忆中她一直是这种小女生类型,一直需要人保护。”当然C君也不赖,拥有两段恋情史,遍嗑瓜子边随和的说:“第一段恋情初一开始的,现在看来就是幼稚的玩玩而已,根本没怎么当回事,初二转学后就分了。第二段恋情也算日久生情吧,一开始就彼此聊聊天,记得以前流行一个QQ空间的游戏--大乐斗,可以找对象结婚,于是就找她了,没想到后来现实中就真在一起了。她比较女汉子类型,和我在一起时也是这样,一点都没有女人的柔情。我和她之间就一直是我吵她,骂她,然后再去求情,和好这样的循环模式。因为她是艺术生,于是当她高三去其他地方学艺术时我就感到彼此关系就开始淡了,到现在彼此相隔两地,关系更淡了,如果她此时提出分手我一点都不大惊小怪。”

轮到我了,我笑笑说从小一直听老师的话中小学生不能谈恋爱,我就很乖的没有谈过任何恋爱,我说我没有任何恋爱观,我是一个没有情商的理工男,当然不懂恋爱的事。如果真有那么一点观念那也是通过听广播听到,看书看到,写随笔感悟到了罢了。从小到大,身边有太多亲戚夫妻之间吵架,甚至离婚。于是我的恋爱初印象是个不好的东西,因为带来的精神伤害太大。我不喜欢吵架,一点都不喜欢。

有了室友环境的烘托,以及复旦大学哲学教授蒋昌建、复旦大学哲学博士陈果老师的强烈提议说大学一定得谈一场属于自己的恋爱。于是乎光棍节那天被室友蛊惑着勇敢的踏出了那勇敢的一步,当时被果断拒绝时内心是喜悦的,因为我没有做任何心理准备,纯粹是硬着头皮而上的。如果真的答应了,依我木讷的脑袋,低浅的情商真不知道下一步应该如何做是好。感觉有一种想恋爱才会去恋爱的被动消极情怀,有位著名作家说这种方式的恋爱一般都比较虚幻。也罢,终究是梦一场。梦醒时分继续有条不紊的进行人生的第一主题——事业及个人能力、素养的锻炼。也想过我的阴影面积是多大,结果真还琢磨出了点小结论,我最终算出来了外摆线之一形如爱心的曲线的极坐标方程,并用黎曼积分算出了这个爱心的面积,我调侃自己说这大概就是我心理的阴影面积吧。当然光棍节后我也做出了一些实质性的行动--一口气读完了好几本心理学著作,大致关于“爱情学”,“婚姻学”,“家庭学”之类的东西。

记得思修课上,老师讲了一种关于爱情的定义:所谓爱情,是一对男女基于一定客观物质条件和共同的生活理想,在各自内心中形成的相互仰慕,并渴望对方成为自己终生伴侣的一种强烈、纯真、专一的感情。是不是可以这样理解:爱情是基于生理、心理及社会属性的一种人类独有的高级复杂现象。感觉爱情有点像混沌学,只知道模糊的大概却怎么也推敲不出自然界四大普适常数的内在联系。我想依我的情商我是难以诠释、琢磨并总结出具有普世性的“爱情规律”。

斯藤伯格有个对爱情的有趣的分类,他把爱情分为了大致的八类——无爱、喜欢、迷恋、空洞的爱、浪漫的爱、伴侣的爱、虚幻的爱、圆满的爱。而这八类取决于爱情三角论三边边长的长度,这个划分为研究千姿百态的爱情真还是提供了一个普世的框架。

苏格拉底曾说爱是从美中孕育而出,也就是说爱情应该是从对方获得审美情感,产生两情相悦的心理感觉,探寻彼此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作为能够支撑和坚固的爱情基石。苏格拉底的一个学生柏拉图也有一种爱情观即柏拉图式爱情观,一种近乎完美的精神恋爱观。不过柏拉图式的爱情观多遭人摒弃,因为它忘了精神分析创始人弗洛伊德所说的人类最原始的东西——力比多。从弗洛依德的观点来说我想可以这样理解:所谓谈恋爱,从人类最原始的角度出发是因为男人想找回从母亲那种母性的温暖,而女人是想找到一种值得依赖的安全感。当然柏拉图有一种理解,大概意思是:人类出生前及死后人类生活在另一个世界,这个世界的男女是一个完美的个体,不需要寻找失去的东西,而在我们这个世界中男女分开,所以也就出现了寻找另一半的说法。

有时候真感觉爱情像自我的一种生命表现,仿佛一个人如果获得了爱情,那么无异于获得了另一种生命的形式,获得了“人”的另外一种表现形式。爱情成了人生旅途上新的精神力量和精神支柱,使一个男人或一个女人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犹如马克思在写给燕妮的情书中说到:“爱情,不是对费尔巴哈‘人’的爱,不是对摩莱肖特的‘物质的交换’的爱,不是对无产阶级的爱,而是对亲爱的即对你的爱,使一个人成为真正意义的人。”费尔巴哈的“人”,是一种抽象的“人”,而不是具体的、活生生的“人”,因此,在费尔巴哈的辞典中,爱情就意味着对抽象的“人”的爱。而摩莱肖特的爱是非常实际的爱,他把爱情等同于物质的交换。有趣的是马克思认为爱情与对无产阶级的爱是对立的,不是说爱情与对无产阶级的爱的存在自相矛盾,而是说爱情与对无产阶级的爱有着本质的区别。

爱情的对象分为男人和女人,而对人的理解我想大致可以分为男人和女人吧。记得两年前和小学班长谈各自的理想时,她说以后想做教师或律师,我说我以后要做研究,做科研方面的东西。我疑惑道为何彼此的目标如此不同,她笑笑说男女本来就有别嘛,当然出入会很大。我当时真正意识到男女有别,而当时的我在文字上的思考也仅仅是生理方面及个别心理方面。现在想来,男女有别主要用该在三个方面——生理,心理及社会属性。当然复杂的生物学方面及印象中大而无当的社会学注定我是不会明白的,现在的理解依旧驻足在心理学方面。

昨天湖北二师的那位学姐给我推荐了约翰·格雷写的一套书——《男人来自火星,女人来自金星》,我回答说,我前段时间刚把这套书看完了其中一本,讲得很真实,很有理。学姐还说约翰·格雷前段时间还来武汉了呢,我很吃惊,当然这是后话了。

约翰说女人常常存在一种“知晓心情”及“群体认同心理”的心理学现象,这导致了大多女性喜欢逛街的现象,为了满足自己心理需要而“治疗”选择逛街的这种现象有点不可思议;有趣的是书中解释了女人为何爱“说谎”,如果对女人用“三分法”进行划分,那么可简单分为:撒娇的女人、撒野的女人和说谎的女人。张爱玲也说了,如果你向女人猛然提出一个问题,她的第一个回答大概是正史,第二个回答就是小说了。这到也印证了那一句话:男人撒大慌,女人撒小慌。难怪有人才说:女人家的心理最难琢磨。有一种感觉:如果这个时代还有什么圣人的话,那么这个圣人一定是女人,或者说是按女人的标准来制定的。

看了那么多书,读了那么多故事,我依旧不理解男女的差别之本质原因,就如同我依旧不了解自己,读不懂爱情一样。但我似乎读懂了爱情里人的表现形式,总结出来那大概就是爱自己吧。

前段时间“单身狗”这个名字很火,但我很反感这个名词,感觉这比“剩男剩女”更充满了歧视的意味,而且还有一种自我贬低。既然爱情也基于社会学,那么社会足够文明的标志应该是允许每个人按照自己的意愿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每个人非常享受自己选择的生活方式,不惶恐、不抱怨、不叫屈、更不会盲目攀比,知道如何让自己开心,也懂得克制地去爱人。我想这大概算是爱情投射在社会伦理学上的理想状态吧。懂得爱自己,掌握自我生活的方式或者通俗的说掌握赚到钱的本事,赚到健康的本事以及赚到朋友的本事。那么这也算是一种爱情吧。

这大概算是我的恋爱观、爱情观吧!


推荐阅读:
·情感美文 断送幸福!三分钟前,我打
·情感美文 护理液对女性有什么生理危
·情感美文 一天百次高潮 女子患病一
·情感美文 为什么?老公太暴力我却更
·情感美文 婚期来临 娇妻被前任播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