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宗李豫的爱情故事_历史故事

(作者:佚名)

一、懵懂初恋

李豫生命中有史记载的第一个女人沈氏,当年以"良家子"的身份选入东宫,后由当时的太子李亨赐给了儿子广平郡王李豫。当时李豫尚未正式娶亲,沈氏没名没分,就像是《红楼梦》里的袭人和贾宝玉一样,是家长放在李豫"屋里头"侍候的人。可是他们不但有了事实,而且还于天宝元年生下了长子李适。虽然母以子为贵,但沈氏依然没有名分。一晃五年过去了,广平王李豫正式娶了王妃。沈氏眼睁睁的看着"男友"结婚了,但新娘不是她,心里也是瓦凉瓦凉的。

后来,安史之乱爆发,唐玄宗带着皇子皇孙们急急慌慌往四川逃,不幸的沈氏被李豫给落下了,被攻入长安的叛军俘虏到了东都洛阳。后来,李豫领兵打到了洛阳曾与沈氏重逢,但当时李豫忙着"北伐",无暇顾及,把沈氏仍旧留在了洛阳。不幸的是,不久洛阳又重新被史思明攻陷。等到唐军再次光复洛阳的时候,沈氏已经活不见人,死不见尸的离奇失踪。李豫当上皇帝后下诏寻访沈氏下落,但一直没有结果。沈氏的儿子李适后来当上了皇帝,遥封母亲为皇太后,并继续到处张贴寻人启示,寻找母亲下落。但真的沈太后一直没有出现,"山寨版"的假冒沈后却整日的层出不穷。直到沈后的曾孙子宪宗皇帝即位才停止了寻找,正式为她发丧。

二、政治婚姻

李豫正式结婚是在他二十岁左右的时候,天宝五年由李豫的爷爷当朝皇帝唐玄宗下大诏令正式为他娶了王妃崔氏。这个崔氏来头可不小,从父系来看,她出身山东博陵安平崔氏,山东博陵安平崔氏在唐朝可是一等一的贵族,想当年唐太宗要跟他们攀亲人家都不屑一顾。从母系来看更是炙手可热势绝伦,她的母亲不是别人,而是杨贵妃的大姐韩国夫人。因为杨贵妃的缘故,她的三个姐姐,以及这个外甥女也都跟着鸡犬升天。而此时的李亨正处在被父皇打压、防控的尴尬境地,虽说是太子,但日子并不好过。李豫的亲爹太子李亨想通过这门婚事,和杨贵妃攀上亲,提高一下父皇对自己的印象分。杨家也想通过这门婚事,延续自己的富贵荣华,盼望着有朝一日李豫当上皇帝后,崔氏能再像杨贵妃一样万千宠爱集一身。

可是双方家长的意愿并不能代替当事人的情感。小两口日子过得并不愉快。"保送生"崔氏仗着杨贵妃的势,时常撒泼耍大牌,李豫也只能忍受着并郁闷着。马嵬兵变后,杨贵妃死了,母亲韩国夫人也死于非命,崔氏曾经依靠的大树轰然倒塌,李豫对她的态度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虽然崔氏为李豫生有一个儿子,并在马嵬之变后随着李豫去了灵武,但这些根本无法挽回李豫心,后来崔氏也就郁郁而终。

三、刻骨铭心

崔妃死后没多久,姿色艳丽的独孤贵妃悄然走进了李豫的心田,并一步步走到了"第一名"。用《新唐书》上的话说就是"爱遇第一"。独孤贵妃为李豫生了一子一女,女儿华阳公主人精一般的人物,聪慧异常,悟性极高,特别会察言观色,把李豫的喜怒哀乐摸得透透的,非常能讨李豫欢心。要知道李豫可是以喜怒不行于色而著称,真难为这孩子了!可惜小小的年龄就得了不治之症死了。华阳公主的死对独孤贵妃的打击非常大,不久独孤贵妃也仙去。独孤贵妃死后,李豫非常难过,追封她为贞懿皇后。李豫一直舍不得埋葬他心爱的女人,将她的灵柩在内殿存放了三年之久。三年后,李豫终于想通了还是入土为安的好,准备将她葬在长安城东从宫中举目可以看见的地方,以便朝夕视之。后来经大臣劝谏( 推荐阅读:英语励志文章,更多文章访问WwW.afbbb.Cc)才另寻他地葬了。为了让葬礼办的隆重,李豫又下诏让群臣为独孤皇后写挽歌,海选出获奖作品,让人谱曲歌唱。

代宗李豫不可否认是个不可多得的痴情帝王,他的痴情与他的祖父玄宗不同,他的痴情显得更真,并且不会祸乱国家。对于玄宗的评价,恐怕只能说是功过参半;而对于代宗的评价,则是功大于过。

然而,即便如此,他也有他不可避免的局限性。他从广平王到太子的身份转换后,他的政途并不是一帆风顺的,面对周遭的危险,他的地位也并不是那麽稳固的。后人不能要求他像爱德华一般"不爱江山爱美人",他有他的爱情,同时,爱情也不是他的全部,他有更高于爱情的使命存在,他也同样具有权利欲望,我不信他对王位没有憧憬。在这种情况下,也许对于他在战乱之中使得沈氏流离失所就能给予理解了。但,终归是可悲的,那时女子的命运却如此飘零。

代宗给我们印象深刻的地方在于他的才学丰厚和痴情一片,虽然他有其本身的局限性,但纵观历史长河,这样的帝王实属不可多得。


推荐阅读:
·情感故事 暗恋我的人为何突然变心
·情感故事 性爱中女人最希望男人对她做的事有哪些 女人最想要的性爱技巧
·情感故事 女人性冷(推荐阅读:婶婶我要你,更多情感口述故事访问WwW.iqinggan.Cc)淡?谨防以下疾病
·情感故事 我背对男友出轨后遭处男纠缠
·情感故事 怀孕后 他又偷偷娶了第二个老婆

推荐阅读:
·情感美文 美少妇和公公的乱伦故事
·情感美文 丑女也浪漫,我爱上了眼镜
·情感美文 男人性能力不持久女人哭死
·情感美文 疯儿
·情感美文 女孩子最容易生气的N个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