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年代的人们性不性由你

 谈“性”色变的年代肯定是过去了,这是记者就这一话题采访80年代出生者时最大的感受。虽然这让记者的采访比想象中的更为顺利,然而采访中所暴露出来的“事实的真相”,却让记者无法轻松。

  可以做不可以说
 
  不久前广州一报纸做房地产专辑,主题是“出租公寓”这一市场的巨大前景,并用某高校周边的“地下”出租公寓生意之好,来作为主要案例。引起记者注意的并不是报道中提到的异性大学生、中学生租房同居问题,而是被采访者的态度和记者的态度——两者都十分“开放”、“坦然”,只说“市场需要”,不提“价值评判”,想想也是,这是一个房地产的报道而非社会新闻报道,所以我们才可以读到这样“客观”的文字。

  当记者只打了一个电话就找到一对在外租房的小情侣时,更为自己的“拘谨”感到“老土”。19岁的Ally先是打电话招“老公”回“家”接受记者采访,随后就同记者探讨起“同伴性教育”。“我们宿舍的讨论一般都是我发起的,我讲得多了,她们也觉得‘性’好自然。”不过,“因为你是记者,记者都是很前卫的(所以我才同你讲),当然不可能和爸妈、老师讲这些,麻烦。”麻烦是因为父母不肯接受孩子已经“长大成熟”的事实。“我儿子和他的小女友在屋里玩,把门关了,我觉得奇怪,平常不关门的呀,我推开门,这俩小孩正亲嘴呢。”一位家长对记者讲起自己对儿子的“新发现”,同时却又表明:“小孩子懂什么呀,跟电视里学的。”这位已经算是比较“开明”的家长固执地不愿做这样的推测:他11岁的儿子可能已经懂得“性”不仅是“亲嘴”那么简单。

  关于80年代生的人同居、堕胎、滥交的报道已经不算是“爆炸性”新闻了,更多的老师、家长在以朋友身份和记者交流看法时,也承认“现在的小孩成熟早”,但是面对这些“早熟”的孩子,如何进行沟通、疏导、教育,没有人能够说出可付诸行动的一二三条意见。典型的态度有两种:一是感慨,感慨“一代不如一代”;二是闭上眼睛,“顺其自然”,坐等亡羊补牢。

  据国外研究,进行性教育最重要的时期是两个年龄段:3岁以前的幼童和14-15岁的青少年。即使是对90年代的中国父母,相信也没有对3岁之前的幼童进行“性教育”的意识。父母最重视的倒是青春期的性教育,但那是教育吗?“一味地告诉你不要这样不要那样,却不会教你应该做什么。”一位80年出生的大二男生称这种教育为“叮嘱型”。

  失去壁垒的“成人世界”
 
  在电视、音像制品、网络没有渗入到我们的生活之前,成人世界和所谓的“未成年人”世界有着严格的壁垒——比如10岁以下的孩子一般不会看懂“少儿不宜”的书籍。但对于80年代出生人而言,他们几乎都是在“电视保姆”的身旁长大的,以后又成为搜碟一族,泡网一族。性,这个极为敏感的话题,就这样良莠不分一股脑儿砸向80年代的出生者。

  不知是幸还是不幸,早期电台开办的夜间性知识谈话节目却使很多正值青春期的孩子特别是大学生受益。“其实那个节目很多内容并不是针对我们的,但从这里获取的信息总好过看色情书、碟。”说这话的男大学生,他曾经看到身边的好友如何受黄色碟片的影响,一味追求感官刺激,“有一天晚上他带那女孩在我们宿舍过夜,我们都在,谁也不说话。”开始的时候他还挺羡慕那好友,因为他们都是那种师长眼中的乖乖仔,心里的想法却很多,他觉得好友比自己勇敢,因而比自己活得更真,更自在。可是到了后来,他发觉好友在感情、精力各方面都付出了极大代价,他觉得这样得到的快乐太不值。不过,“在这之前,父母只会笼统地说你这小子可别学坏,老师只会说谈恋爱有碍学业,报纸上只会说有百分之多少的女孩子做人流,网络、碟片里都在告诉你性有多快乐。”杜蕾斯全球性调查2000年报告近日公布,这次有全球27个最有代表性的国家进入其调查范围,也是中国第一次进入其调查范围。对中国的调查数据显示,中国年轻人主要的性知识30%来源于书籍、宣传单和杂志,来自母亲的只有3%,父亲更少,只有1%。

  不说初中生理卫生课的“谨慎”——顶多说到女孩子的初潮男孩子的自慰,就连学校偶尔煞有介事开办的性心理讲座、同伴性教育,其“教育意义”早就让位于这些碟和网络了。心理学上有一个术语叫“刻板印象”,也就是说,人在第一次接受某种信息时所留下的印象,极为深刻,以至于在以后再接触同类信息时,总会被第一次所留下的印象左右,很难订正过来。在学校、父母给与孩子所谓的“性教育”之前,社会大环境给与孩子对性的“刻板印象”已然形成,且不断巩固。

  一方面是父母的缄口不言,一方面是学校性教育的刻板、教条,一方面是失去壁垒的成人世界,还有比上几代人更早发育的身体和心智。80年代出生者在这种环境里生长,偶然有几个极端案例上了社会新闻版,中国的父母都理应额首称庆了。

有爱的性是“道德”的
 
  华南理工大学一女大学生的观点颇能代表80年代出生者对性的普遍看法:“见怪不怪。”不说“小姐”、“包二奶”、“情人”等这些成人世界里性的迷失,80年代生人对自己同龄人的生活也抱一种无谓态度,只要不影响到他人就好。性行为既不是婚姻赋予的权力,也不会成为恋爱关系成败的决定因素。

  刚刚过去的“情人节”,有报道说在小学生、中学生中颇为流行。如果说小学生、中学生对于“情人”的理解还止于“情”,对于感情和行动都具备了一定自由空间的大学生来说,已经不止“情”那么简单。女大学生们普遍不否认性需要的存在,现代避孕方法的发展和推广也让她们失去了一层枷锁。还有的女大学生表示,她认为自己已经身心发育成熟,她们需要得到成熟异性对她是“女人”而非“女孩儿”的认同。

  新千年的平安夜,某大学女生宿舍楼前贴出了耀眼海报——“你愿做我一夜女友,共度浪漫、纯洁平安夜吗?”一些女同学认为,这种行为“很刺激、很浪漫”,如果该男生并没有什么不良动机,自己并不排除与其共度“纯洁之夜”的可能。但她们也同时强调,自己并不想“出租”,只是“理解”、“喜欢交朋友”。

  该校一男同学认为,“贴主”的想法代表了许多大学生的价值取向,“我也没有女朋友,但新世纪平安夜实在难得,我同样也希望有个温柔可爱的女生陪我一起度过,留下浪漫、永恒的世纪回忆。”“一夜情”,这种在成人世界里也不被提倡的两性游戏,不管以何面目出现,仍是少数人的选择,并且这种选择也是建立在所谓“好感”的基础上。据说也有极个别人通过网络去实现他们的数个“一夜情”。

  但总的来说,“有爱才有性”,80年代人对爱的要求更多是“你情我愿,你快乐我快乐”,没有过多地考虑更远的将来,因为考虑了也没有多大意义,既然一切都还未确定,性不性就更不能决定什么。值得庆幸的是,在问到性安全问题时,大部分被访者(14-19岁)肯定地告诉记者他们都会有安全措施。看来,若要对80年代生人进行性教育,目前的任务已经不止“性安全”那么简单。


推荐阅读:
·情感美文 疯儿
·情感美文 丑女也浪漫,我爱上了眼镜
·情感美文 男人性能力不持久女人哭死
·情感美文 美少妇和公公的乱伦故事
·情感美文 女孩子最容易生气的N个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