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十五做面灯

  

  元宵节,看花灯。千盏灯,万盏灯,难忘N年前自己亲手做的那两盏面灯。
  
  ----题记
  
  作为正月里的最后一个传统节日,想必今天晚上,无论是市井中的街头巷尾,还是偏远僻静的小镇村落,游玩赏灯的人,一点也不会少于春节时的热闹。举国上下,皆会呈现一片红彤彤的场景。无论是小时候看到的简陋灯具,还是当下街市上五花八门的灯会,每当相遇元宵节,我都会情不自禁地想起从那年,自己亲手做过的面灯。因为面灯里,不仅有我对远方亲人的想念,也有我对逝去亲人的无比怀念……
  
  我第一次与面灯亲密接触的时候,正值青春年少,那年,我和哥哥一起在姥爷家过春节。那也是我自有记忆以来,在姥爷家过的第一个春节。姥爷家座落在皖北北部的一个小村子里,正是因为那里过年的风俗习惯和我们东北老家的大不一样,才更让我觉得,看到什么都格外新鲜。面灯,也叫面盏。古时就有“上灯元子,落灯面”这一说法。此习俗大多流行于我国的长江以北。正月十五这天晚上,家家户户在室内,庭院,厨房等处点上面灯,屋里院外红红火火,亮亮堂堂。做灯与点灯,都是喻意,人们对新的一年,寄托了丰收的希翼与期望。
  
  自从听说要做面灯,我心里就埋下强烈的渴盼。到了正月十五这天,我异常兴奋,早饭没吃多少,(午饭也没吃好,心里想的是晚上多吃点香油面灯)就等着和五姨、小姨一起学着做“面灯”。(母亲姊妹六个)五姨先用面瓢把若干黄豆面、白面分成不同等份,然后掺杂在一起,再用温开水和面。我问五姨:“为什么用黄豆面做?”五姨说:“黄豆面活得硬些,不然做出来的灯就不美观,而且黄豆面吃起来比较香。”据史料记载,用白面做的叫“银灯”,用玉米面做的叫“金灯”,用荞麦面做的叫“铁灯”。(想来我们做得也只能叫面灯,因为当时家里没有玉米面、荞麦面,所以才用黄豆面、白面。)
  
  面和好了,开始捏灯。五姨说:“这可是细致的手艺活儿,要有耐心,手劲儿要使匀,咱们今天只做些简单的,就捏12盏,一盏灯代表一个月,12盏面灯代表一年的12个月,预祝我们在新的一年里,福财如意,平安健康。”五姨最先把面捏成酒盅的形状,(有点象高脚杯)小姨捏成了饭碗的形状。我也小心翼翼地拿起一块面,有模有样地向她们虚心请教,先是把面的中间捏成凹形,顶端用拇指细细地捏一圈,然后每盏面灯的边缘再捏上精细的小褶,(也是对应着一年的十二个月)底部的灯座稍微收窄一些,灯就基本成形了。记得那天我学了好多遍,结果只做了两盏,每样各学做一个,我还单独在上面做了记号,一个是酒盅灯,另一个是碗灯。
  
  等十二盏面灯捏好后,小姨把提前用棉花做的灯捻子拿过来,这时,我跃跃欲试、自告奋勇地插捻子,五姨说:“捻子插深些,灯芯留长点,燃的时间就越长,时间越长,面灯也就越香。”我按照五姨说的逐一插好,笼屉上锅开始蒸,大约四十分钟左右,面灯出锅了,望着我亲手参与制作的那一盏盏浅黄的小面灯,心里别提有多美了,这从做到蒸,面灯的程序就算是全部竣工了。(记得当时我对着刚出锅面灯,曾咽了好多次口水,终于忍着没有提前吃面灯)虽然那天,我们没有做那些难度较大的,但因为姥爷在村子里德高望重,辈份也大,那些小辈的人,把他们做好的精致面灯,给我们送来一部分,至今我还记得有大雁灯、鱼灯、龙灯、玉兔灯等等,东拼西凑,不仅收到工艺精美的花灯,就连十二生肖面灯,基本上也都凑齐了。接下来,我就眼巴巴地盼望着天快点黑下来,好把这些面灯全部点亮。
  
  天刚擦黑,我就缠着五姨,让她把每个灯槽里放上香油,我非常“虔诚”地把灯一一点亮,然后开始送灯。这送灯,也很有讲究。就是将这些点燃的面灯,按次序送,最先送到堂屋(主客厅)、卧室、厨房、然后再把十二生肖面灯,分别送到相对应的棚舍。“鸡灯”送到鸡舍,祈盼鸡多多下蛋。“猪灯”送到猪圈,祝愿家畜越来越兴旺。小狗面灯,要放在大门的石墩上,让它在新的一年里好好看家护院。“龙灯”要摆放在粮食囤上,祝愿新的一年五谷丰登,粮食满仓等等。
  
  大约过了一个时辰左右,灯里的香油逐渐减少,之前跳跃着、舞动着的火苗慢慢地熄灭了,终于熬到这最后一个环节,也是我百分之百热切期盼的----吃面灯。黄豆面做的面灯,吃起来的确是香香的。不仅口有馀香,而且还外焦里嫩。记得那时吃着自己做的热乎乎、香喷喷地小面灯,心中还涌起一种难以言表的“成就”感呢……
  
  时过镜迁,今非昔比。现如今我的几位阿姨,均已生活在城里。曾经在农村的生活,因城里的局限性,不得不主动将一些传统的习俗放弃。而成年后的我,也因为各种原因,很多年没有回去。(包括姥爷去世都没有回去,这不光是母亲的憾事,也是我的)有生以来,在我的印象里,共计在姥爷家过了三个春节,可只有那年的正月十五,做了面灯,这也成为我生活履历表里的唯一。而今再次想起,姥爷只能永远地活在我的记忆里。虽然已经过了数十个正月十五,也欣赏过许多精美的花灯,但在我的记忆深处,却怎么也忘不掉,N年前自己亲手做的那两盏面灯。毕竟当时的那段经历,与那些从未离开过东北老家的同学相比,它们丰盈了我懵懂的青春记忆。
  
  文/伊人轻舞
  
  丙申年正月十五
  
  


推荐阅读:
·情感美文 美少妇和公公的乱伦故事
·情感美文 男人性能力不持久女人哭死
·情感美文 女孩子最容易生气的N个场
·情感美文 疯儿
·情感美文 丑女也浪漫,我爱上了眼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