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节里的感觉

 
        六月十五,上海早晨。刚起床,听见女儿一句清脆的招呼:爸爸节日快乐!我一愣并随即问道:今天是什么节日?父亲节!女儿高兴地说:我们今天出去吃饭吧!说实话,对于这些年在中国逐渐兴起的西方式节日,我们这代人是既感觉淡然,但又能自然地认同。因为人类的情感是相通相同的。作为父亲,女儿情绪的节日化,很快就感染了我,让我在觉得温馨的同时又添加了一份欣慰。
 
        二十大几的女儿,又有才又孝顺,到上海已逾三年,现在陆家嘴一家大型国有银行总部任首席翻译,作同声传译,能独挡一面国际业务,工作特别繁忙。她虽在中小城市出生,但有着一张漂亮的学业履历表。从幼儿园到小学,从小学到中学,上的都是“地方名校”。而大学是在中山大学,研究生上的是香港中文大学,皆是名满天下的学府。她读书颇为“争气”,一路攀登,攻无不克,最后工作于金融界。她经受住了“中国式”教育的艰辛磨砺,底气十足。特别是在刚毕业求职应聘时,面对众多的如耶鲁、剑桥等世界名校出生的竞争者,她意气风发,过五关斩六将,技压群芳。以特别过硬的外语能力,独自一人脱颖而出,成功应聘,斯时斯地,颇显风光。女儿开朗大气,善良孝心,处世乐观平和而积极。有女如此,作为父亲,我的内心里自然蓄满了自豪感。女儿,已成为自己乐意随时主动递出的一张人生名片。
 
        温馨令人幸福。在父亲节里,天下的父亲,看着自己的已长大成材的女儿,我想,内心的滋味都是一样甜美。哪个称职的父亲,脑海中都会珍藏着无数个女儿成长过程的美丽图片。那无疑是一种幸福的不竭之泉。对于女儿,哪个称职的父亲心里不是寄托着最纯挚的期望呢?那也是一种伴随默默付出的最自然的心境。十年树木,百年树人,道出了成长的艰辛和不易。成长的核心是过程——漫长的过程与漫长的等待,久久的呵护与久久的期望。由满头青丝到两鬓染霜,那是一种名符其实的幸福的煎熬啊。我看,没经历过这种煎熬的父亲,在某种意义上讲不能算合格的父亲,因为在他人生酒杯里的“女儿红”可能会淡味很多。
 
        欣慰令人回忆。生活的阅历告诉我们,人类的情感时空里似乎存在一种悖论:愈遥远,愈清晰。我感觉,自己作为父亲,在饱经岁月的沧桑后,对女儿幼年时期里的一些情景记忆反而越来越清晰了。想天下父亲,莫不如此?父亲节,一经提醒,那些遥远的镜像与画面便又很快飘到眼前。
 
        女儿很小就显露出了灵性。记得那是二十多年前,在家乡的一个冬日夜晚,天寒地冻,平时负责照顾女儿的妻子出差去了。女儿当时刚过三岁在上幼儿园,早上要早起,晚上要早睡,我也必须按时上班。晚上我带女儿在父母家吃饭,赶回自己的家后快九点了。我却忍不住打开了电视机,正好又赶上一部译制片的开始,日本的电影《熊》刚刚出字幕,我立马被吸引住。为了哄女儿先睡觉我问她想不想看小熊,意在用电影把她看瞌睡。她高兴地说看,我立即披上大衣,快速把她包住偎在我怀里,然后父女两人兴致勃勃的看开啦。这一看不得了,她再也不睡了。这可是前所未有的,三岁多懵懂的小孩突然有了反常的注意力。她最后竞然看完了约九十分钟的电影,且看得专注,看得投入,看得动情。我感觉,电影的思想情节,幼儿的她肯定无法明白,但她那原始真空、稚嫩至纯的情感天性,似乎被艺术的神灵之美从宇宙深处诱发而出了。这是出乎我预料的发现。也难怪,对于刚过而立自身还在慢慢体验人生的自己,教育孩子更是摸着石头过河。更何况,电影《熊》,确实太好看啦。至今回想起来,也认为它有当之无愧的世界级艺术水准。记得在看时我就为之倾倒,赞叹不已。电影《熊》的主题表现的是:在面临现代化的逼近,山区的猎人与熊,人与动物,人与自然的关系。有少年与小熊在自然中一起成长,后又送小熊回归大自然而难舍难分的情景;有老猎人与熊同归于尽的壮烈情节。有日本岛国内特有的暴雪中的巍巍群山,茫茫林海;有猎人的个性与信仰,有熊的憨态与威风。还有那充盈于天地宇宙间,壮美的景色和让人心悸、敬畏的大自然的灵气与神性。影片表现了人与熊,纠结难分又生死与共的悲情、悲壮、悲悯,闪射着动人心魄的艺术魅力。记得我看时受到的心理震撼的程度,远远超过八十年代初期看的电影《追捕》了。
 
        第二天早上可想而知,真急坏了我,要上班得先送女儿,可女儿哪里叫得醒。我千喊万喊,又摇又晃好不容易把她从热被窝里抱出来站在床上。她大头小辫苹果脸,萌态逗人,得睁不开眼,东倒西歪地站不稳脚跟。我一边艰难地给她穿奶奶亲手做的棉背带裤,一边大声跟她说话:哎!电影里小熊好玩吧?对了,小熊叫啥名子啊?我还真一时忘了。谁知睡意朦胧的女儿闭着眼睛说:“全泰”。说完差点又睡过去了。女儿记住了熊的名字?!我先是一愣,然后若有所悟,紧接着生出欣喜和惊奇:人,可真是灵物啊,女儿开蒙了!难怪她看得不瞌睡。这是我有生以来第一次的这种发现。接下来,很快到来的星期天,又一次验证了女儿情感的觉醒。那天我在家做杂事,她一个人在看电视,不一会她突然抽泣起来,热泪滚滚,哭着说:我要找我大姐二姐!原来是动画片里的情节又触动了她——一个让狼咬伤后被猎人的女儿救活了的小鹿,伤好后要寻鹿妈妈。又一个临别时的依依不舍,又一个伤感的难舍难分场面。再一次唤醒了女儿幼小纯真的心灵里善与美的天然情愫,让她想起经常带她玩的两位孪生表姐来。我感动不已,忙把她拉到怀里,又是爱,又是怜,同时口里也只有声声抚慰的份。
 
        古语说:从小看大三岁至老,此话极有道理。人之成才有其必然,但不能忽略的是,发现子女灵性初露,作父亲的人肯定终身难忘。因为那会成为你为之奋斗的重要原动力之一。你不能否认,发现了后代智慧的苗头,即可能是你造就她人生基础的起点,亦或是你人生希望之火的初燃。
 
        女儿看电视的表现,也唤醒了我作为父亲的另一种天职意识——除了爱与养而必须的教,人生的启蒙教育从此正式拉开了序幕。也正是从这里开始,在女儿身上寄托了希望,寄托了一切或者说是包括自己前世今生的所有希望:望女成凤,中国式的梦想。从这以后,像天下父亲一样,在我们生存的环境里,自己尽力做到了一点:别人女儿有的我的女儿也有。努力保证女儿的成长,在顺风顺水的状态里前行。
 
        养育女儿的过程,其实也是一个父亲自己探索、认识、体验生命与人生的过程。文化属性决定了我们,作为中华民族炎黄子孙的“父亲”,职责是终生制的,生命不止,职责不休。“父职”也因女儿生命时段不同而发展——对于幼时的女儿、目力所及的女儿,父亲是防火墙,是保护神。对于长大远行的女儿,则女行万里父担忧。父亲是女儿人生灯塔上的望者,精神、智慧、亲情的支撑者。女儿之于父亲,是天职的核心、生命的动力、终极的关爱;父亲之于女儿,是给予了生命并愿以生命终生保护和守望她的人。时值父亲节之际,作为父亲,我当前最大的心愿,是女儿的婚姻大事,机缘得合,幸福美满,顺利走进人生的新里程。
 
        在这个特定的节日里,除了感觉温馨、欣慰,我心里还有些陶醉。因为,自中国兴起西方节日后,我还是第一次与女儿在一起过父亲节。所以,总感觉牢牢记在脑海里的、二十年多前的一个MTV中的一首歌曲,那感人的主旋律一直在耳边回响。歌名叫《长大后才明白》,其中一句歌词是:父亲的情怀是女儿闪光的华年,闪光的华年……
 
                                                                                                                          雷伟光
                                                                                                               2015.6.15
于上海浦东
                                      

推荐阅读:
·情感美文 女生脱内衣一件都 轻点疼
·情感美文 和睡在隔壁房的姐姐luan来
·情感美文 妇女受暴口述实录:闺蜜的
·情感美文 我与银行漂亮的女同事上司
·情感美文 哪些卧室风水会导致夫妻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