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安全的安全感人生哲理
安全感作为人内心的基本属性,时而被有意无意的忽略,时而又被特别地升华至内心最重要的地位上,也许没有人能阐明对安全感的定义。但,安全感,经常被提及。从个人想要一个家,亦或是一个港湾,来带给自己安全感,到情侣分手时女孩会对对方有这样一种的遗憾:“对不起你给不了我安全感”,再到社会通过法律和道德的约束来保障人民的权利,给人民以安全感……由此看来,安全感似乎无时无刻不环绕着我们,但每个人对安全感的理解显然都不太一样。心理学家马斯洛说:“安全感是对可能出现的对身体或心理的危险或风险的预感,以及个体在应对处事时的有力或无力感,主要表现为确定感和可控感。”通俗的说,安全感更多的应该是人的一种主观感觉、一种心理现象;是自一方的表现所带给另一方的感觉;是从一种让人可以放心、可以减少顾虑、可以依靠、可以相信的言谈举止等方面的表现带来的稳定感。
也许会有一种疑问:安全感应该是不能被我们意识到的发自本能的反应吧,正如先人学会自我阻挡野兽攻击,这是一种本能反应,而这种反应被进化给完整的保存下来了。事实应该是这样,不过随着社会以及文化的发展,现在能被我们解释清楚的安全感已经不是本能,而是一种被我们的文化诠释过的安全感,两者不能等同。现在能被我们意识到的安全感更多的应该是精神层面的紧张。
无论从生理的本能反应到精神层面的真实感受,安全感似乎一直扮演着一个外在的角色,每个人都想得到实际的保护才能真正得到安全感。还在妈妈肚子里时,妈妈的子宫给孩子安全感;婴儿时,妈妈的怀抱给孩子安全感;上学时和我们一起哭、一起笑、一起跨过悠悠岁月的闺蜜或铁哥们给我们安全感;恋爱后恋人给我们安全感;步入社会后,社会的各种法规法律保证了我们个人的权利,给我们安全感……如果把安全感具象化,安全感在初期就是母亲的形象,而在上学时就是母亲或父亲形象的一种投射——知心朋友,在恋爱时就是母亲或父亲形象的另一种投射——爱的那个Ta,步入社会后,安全感就是母亲或父亲形象的再一步抽象化的投射,并延伸出对于他人及世界的信任,从而感觉到自尊、自信以及对现实和未来的确定感和可控制感。
但事实是每个人安全感的一步一步的投射没有那么顺利,于是长大后就感觉到这个世界没有安全感。当给人所需要的安全感不能随其需要所至时,这个世界似乎就缺少了爱。这种爱是一种广义的对于世界的认识。这一点女性更感同身受,如何找回属于自己的安全感似乎成了世界性的难题。
弗洛姆说:“如果我是我所拥有的,而如果我所拥有的失去了,那我又是谁呢?”弗洛姆的话给人带来了另一种思考的方式。我们为什么要一直通过索取外界环境条件来获取属于自己的安全感,是不是觉得越索取越不安,那种不安全的感觉愈发强烈,原来这一切的一切都是内心缺乏安全感的体现。既然安全感是一种属于自己的主观感受,为什么不从内心获取呢?
马斯洛还指出:心理的安全感指的是“一种从恐惧和焦虑中脱离出来的信心、安全和自由的感觉,特别是满足一个人现在(和将来)各种需要的感觉。”是否可以这样理解:安全感有了延伸性的意义,它开始缓慢而坚定地指向一个人本身,指向每一个人对自我的拷问。
外在环境带给人的安全感终究只是不稳定的安全感,而在人生的问题中,没有别人,只有自己。也唯有自己,才是安全感的唯一标尺。那么,我们就应该从心出发,解读自己,找到真正让自己安定下来的东西。冥冥中就会拥有协调的身心,真挚的感情,充沛的精力……而这正是安全感最真切的体现。
推荐阅读:
·情感美文 哪些卧室风水会导致夫妻情
·情感美文 妇女受暴口述实录:闺蜜的
·情感美文 女生脱内衣一件都 轻点疼
·情感美文 和睡在隔壁房的姐姐luan来
·情感美文 我与银行漂亮的女同事上司
- 上一篇:(转载)道德经与人类大同人生哲理
- 下一篇:使命人生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