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中考前

  “妈妈,我去睡觉了!”一个男孩稍显成熟又略带稚气的声音。房子面积挺大,阳面并排着两个差不多大小的房间,这是男孩上中学之后父母为方便他学习买的。父亲的工作很忙,早出晚归地忙到儿子幼儿时候没机会看清他的脸,父亲有时候甚至只是男孩骄傲的影子,所以多数时间都是母亲陪着男孩。40岁的母亲在一个房间里总是于每天晚上九点半左右的时候,就会听到隔壁房间里16岁中考前的儿子开启门缝向她道晚安。

  这句话母亲听了不知有多少年了,从儿子呀呀学语到幼儿园、小学直至中学,原来已经习惯了的,甚至儿子念初二的时候母亲还要低头在儿子脸上吻上几下,然后为儿子掖掖被角再补充几句诸如“宝贝!睡觉!”之类的话语。而儿子也会调皮地假装不睡硬撑着眼皮笑呵呵地蹬蹬被子让母亲把被子一盖再盖,直到母亲连哄带劝儿子才满足地带着笑容睡去。那时在母亲看来,那声音简直像一首动听的歌曲最后一句余音绕梁那样美妙。

  可最近两年来母亲却觉得这声音越来越不和谐,既夹杂着孩子哀求的成分企求母亲的谅解,也夹杂着孩子对无休止的学习的推诿和对睡眠的迫切需求。母亲的声音从此不再只是温柔还搀杂着哀怨希望孩子能够再晚两个小时说出来。母亲的这种感觉从初三开始就一直持续到现在。母亲幸福的感觉也变得越来越晚了,从原来的孩子一入睡到现在的半夜以前。因为母亲坚持认为初四的孩子就是应该学习到半夜12点的,至少要持续学习到11点30的。而恰恰男孩总是在晚上9点半左右就困意袭来,一想起学习生物钟就挺摆。所以母亲的心通常是在12点以前也平静不下来的,除非她自己是太疲倦的,疲倦到整个人都半迷糊状态,不得不提早睡去,否则母亲怎么也要挣扎着等着孩子睡去才肯入睡。而母亲早睡时往往中途醒来,再看儿子早已是坦然地宽衣而卧,母亲只好在矛盾心情中对儿子怜爱大于责怪而无奈作罢,因为一旁的一个本上或者一张纸上赫然写着:“妈妈,我困了!我实在太困了,所以我睡觉了!”儿子算是早已请了睡觉的假。

  母亲之所以每天都能尽量坚持到半夜12点以前还不早早睡去,不单单是有一种强烈的家长督促孩子的责任感和试图超越别人孩子的使命感,而且还有一套配合完成这种责任感和使命感的半科学半强迫自己不提前困倦的方法。那就是白天中午或者下午工作不忙或者休闲在家时把觉睡透,估计到晚饭前6点钟左右再泡上一杯咖啡提提神,那样的双保险即使再大的觉隐也会挪到下半夜发作去了。说到底就是母亲为了孩子在家时能够全程陪同硬是把每天的睡眠划分成两个阶段,一段在孩子上学之后的白天,一段在孩子睡熟之后的下半夜,然后还要保证次日清晨6点半左右起床,准时叫醒孩子去上学。

  孩子长的很好,母亲那么认为。高高的个子,俊朗的脸庞,也是母亲那么认为。再配上大而有神的眼睛、恰到好处的眉毛外加高挺的鼻梁,简直就是一个还没到年龄的明星模样,还是母亲那么认为。除了学习不拔尖之外,何止不拔尖,连中上等都算不上,也就是一个中下等稍偏,其它一切都有可持续性发展的可能,仍然也许只有母亲自己那么认为。母亲还认为儿子还练了笛子一样的一种乐器挺了不起的,因此母亲即使在儿子睡觉的时候也是胡思乱想地充满着莫大的希望。

  好多不知道能不能实现的现实,都是母亲在儿子睡熟之后的夜里9点半到半夜12点之前幻想出来的。母亲有一个习惯,就是在儿子睡觉之前眼睛瞄着儿子,瞄不着的时候就用耳朵听着儿子屋里一趟厨房一趟地瞎折腾,顺便说几句让儿子快写作业之类的话,等儿子应了也就心安理得地一边做事去了,以不影响儿子学习为前提,母亲一直要忙乎到夜里她认为该休息的时候。等儿子睡觉之后静静思考则是母亲的另一个习惯。

  母亲的思维在夜里是最活跃的。母亲往往一边思考手里一边做着与儿子有关的事儿。

  给儿子洗洗衣服啦。儿子平时整天都要穿着校服,这点母亲有点遗憾也很欣慰。遗憾

  的是那宽大的校服虽然掩饰不住儿子英俊的面孔和高挑的身材,可是跟穿上休闲装运动鞋的儿子比起来还是略逊色一些的;欣慰的是不用为给儿子买更多的衣服发愁,毕竟现在这般大的孩子的衣服几乎跟成年人服装一样,而且价钱还要贵的多。况且母亲觉得儿子虽然在学习上没有什么特色可言,但是在体现阳光少年的事情上马虎不得,一定要在穿着上体现着优秀,不要多么贵但是一定要多么得体,特别是要让学习好的同学们的家长羡慕一下才行。小时候儿子的衣服要整洁一些的,初中以后儿子的衣服要平整如新的。那样的话走出校门的孩子们堆里总是更能一眼就找出出类拔萃的儿子的。母亲这么想的。

  给儿子整理书包啦。从孩子上幼儿园开始,母亲就给儿子像模像样买了一个书包,里面装上一大堆儿子叫做“好吃的”的东西,偶尔也装上一、二本画册之类书,当然文具盒也是必不可少的。等晚上下班回来打开儿子的书包是母亲很开心的事情呢。看看书包里啥吃没了下次再买,啥没吃了下次记得不买,里面还有儿子捡的花花绿绿的包装皮什么的都是母亲的惊喜。就是文具盒里用长长的铅笔换成了铅笔头母亲也高兴,再有就是早晨白白的橡皮,到了晚上就会变成一小块一小块的花脸的橡皮小球。这些都是儿子在幼儿园一天的“工作”。母亲可以透过这些揣测出儿子在幼儿园里的故事。

  儿子上小学以后母亲对儿子的书包就更加关注了。小到几支笔几个本几本书,细到作业本上几个对号几个叉,尤其是能得到100分的作业和卷纸母亲更是一直留到现在。儿子中学以后不但100分少见了,连90分以上都很难得了,甚至母亲看见80分都感到很亲切了。面对70多分常有的时候母亲也不得不坦然面对,甚至母亲到了看到60分的卷纸都能鼓励一下儿子的地步,母亲的心理承受能力就在儿子一次又一次的没考好中,重新划定着底线。于是初三开始的时候,母亲为儿子寻找各种可能提高成绩的补习班。儿子也在无可奈何无法争辩的情况下在不同的补习地点频于奔命,也不知道是补习起了效果还是儿子自己学习的动力因素,儿子的学习成绩真的可以稳当到不再下滑的地步,终于儿子捱到了中考前成绩有所提高。

  儿子现在的书包被各种课外练习册充斥着,母亲疲劳的神经已经退化到不仔细分辨都分不清科目的地步,各种考试题纸几天就一摞,各种课程安排都要清楚写在本上才能不至于混淆,当然各种费用也是不成比例叠加似地增长。儿子的学习状态也从尽量完成作业提高到尽量把老师安排的课程上完的程度;母亲的状态却从小学时候希望儿子早睡觉深刻意识到现在希望儿子学习到夜里怎么也得到11点30的程度。

  儿子自己很满足,满足到课本忘在家里就去上学也很能安心的样子;母亲很不满足,不满足到经常自责早几年怎么不知道教育孩子好好学习点什么独门功夫,好弥补学习上的落差的境界。但是归根结底儿子还是好儿子,母亲也还是好母亲,因为共同的目标都是儿子的理想,而儿子的理想就是母亲的希望,母亲的希望跟儿子的理想差不多。

  儿子的理想是不经意间流露出来的。小学一年级学了一篇课文,其中的一句:工厂真是大变样!那时儿子说:“长大我要当工厂里的工人!”不知道是不是老师教育的好。母亲只当玩笑一样听,那时候母亲觉得儿子何止当一名工人啊,简直是想干什么工作就是干什么工作的料。儿子小学时候还经常按照电视剧里电视导演塑造的成功人物不停地给自己变换理想,母亲听了也都当真居然认为那么多行业里优秀的人才都是儿子未来的影子。等到了中学课程难度增加了,排在儿子前面的同学也增加了,儿子的理想反而更加明确更加坚定得只剩下三四个了,大有非此即彼的架式。这时候的母亲还是固执地认为儿子的理想能实现,理由在于只要儿子去补课前途就大有希望,即使成绩不提高太多前途也不渺茫,原因在于儿子的外形的确很阳光。综合素质也会加分的,母亲总是这样替儿子多想。

  儿子最大的优点是不言放弃,更没有太大压力,就是以为读完初中上重点高中然后读大学是天经地义的事儿,也没觉得读重点大学仰或读清华北大是异想天开的事儿。母亲对此很赞同也比较鼓励,远远的目标近近的一步步走,多好的灯塔啊,希望真是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就像20岁之前吃玉米面时候的母亲自己当时做梦也想不到现在拥有这么多呢,没考上大学本科怎么啦,现在挣的薪水也能很好的保障基本生活水准的。

  母亲夜里大部分都是想这些的。既希望儿子多学习一会儿,哪怕做做样子多抠几道难题或者摆摆架式多做几道填空题也行啊。母亲的愿望一次次落空也寄希望于下一个夜里,直到把自己折磨到困意浓浓才在恨天短恨夜长的无奈中睡去。

  母亲也是大部分时间好脾气。特别是在儿子补课去的时候,有牵挂更带有理想就要实现的那种骄傲。母亲也是大部分时间脾气好。即使是儿子一次次暂时没考好,也是把希望寄托在越来越少的下次。母亲知道即使是最后一次考试,母亲和儿子也都会对儿子的学习成绩超水平发挥持坚信态度的。这么些年来,母亲一直是那样信任儿子的:幼儿园里跳过的舞很好看,唱过的歌很好听,朗诵的诗歌很长很长;小学没毕业个子就长高了,三好学生也是同学一致推选出来的;初一到初三一直尊敬师长团结同学爱护集体来的,初四虽然学习紧张些,但是扫雪劳动为班级做贡献思想还是很积极的。有一次正月初几小学二年级的儿子自己在家看电视的时候,就能放着好看电视剧不看拿着锹去路段扫雪去。母亲问儿子老师通知的吗?儿子回答:“不是。我是看着电视上的字幕说:广大市民积极响应政府号召,雪停为令,及时清理积雪保证道路安全畅通。”这样的的儿子难道母亲能抑制住谦虚而不骄傲吗?母亲是不会怀疑儿子最终会努力成功的,要不母亲怎么总是熬夜呢?

  文、杨成菊
推荐阅读:
·情感美文 女生脱内衣一件都 轻点疼
·情感美文 妇女受暴口述实录:闺蜜的
·情感美文 我与银行漂亮的女同事上司
·情感美文 和睡在隔壁房的姐姐luan来
·情感美文 哪些卧室风水会导致夫妻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