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出那个“框”
我经常听见这样一句话“癞蛤蟆想吃天鹅肉”,不必多说这句话是用来讽刺那些异想天开的人,我也是非常赞同的。因为同时想到癞蛤蟆和天鹅,总会在心里默默产生些情感,一个是我讨厌的,一个是我喜欢的,想来不止我一个这样认为,那就合理了,一个大家都讨厌的东西怎么能追求上,搭配上,亦或是相提并论于一个美好的,大家都喜欢的东西,这本身就是一种残忍,至少在我们心中。这的确是异想天开的。但你应该知道的,人的内心和现实比起来总是没法谈,生活中总出现一些与人心里想法相反的事,一些异想天开的事早已不成为特例。
这让我饶有兴趣地追溯起“癞蛤蟆想吃天鹅肉”这句话来,却没能从正面得出些什么思想,反而,似钻牛角尖地从侧面摸出一些道道来。癞蛤蟆很丑,丑不可及,而天鹅,白白的,多漂亮啊,所以对我们而言,它们各自的结局是可想而知的了。可我却突发奇想,也许在所有的蛤蟆中这只是最帅的,在它们的群落被誉为“王子”,而这只天鹅在其同类中被视其为丑的无可救药的“丑女”。如果真是这样的话,我们对这只癞蛤蟆且不是不公平。这种想法说来也确实是钻牛角尖。因为你会说这只是句比喻而已,还有个更深的意义。
其实你说的很对,这只是个比喻,只不过我们把厌恶的情感强加在这癞蛤蟆上,把喜欢的情感强加在天鹅上,完全没有去管它们本身所具有的情感,所以就形成了这样一种局面,厌恶的情感和喜欢的情感发生碰撞时,当然我们自不而然地选择了喜欢的情感,站在了厌恶的对面,所以啊,“癞蛤蟆想吃天鹅肉”所折射出的更深的含义就成了我们公认的道理。
似乎这种强制性思维情感波及到的不仅仅只是道理,在这种状态下,我们创造出了法律、真理。变得能辨是非,亦或是生活准则和规律。其实,世界上本没有道理,只是一句话,说的人多了,听的人自然就多了,如果在融入个人强制的情感,那么信得得人就会更多,最后做的人也多了,便成了道理。
人们总会引用一些思想、作风、结果好的例子来教育自己的孩子或他人,相反,也用一些不好的例子来教育人。比如:父母会对自己的孩子说,你要像某某年轻时一样学习,将来就会成为怎样怎样的人。但也会这样说啊,你不要像某某一样,将来饭都吃不上。只是一个简单的例子,但可以看出,内容好的案列被用来教育人,内容不好的也被用来教育人,两个都有说法,但站在现在的角度,两个例子的作用是一样的,都是教育人,但是我们用此教育他人时,融入的感情是完全不同的。还有一件事,就是曹操,他很出名所以我们很多人都知道他,当然一提到他我们就想起一句话,“宁可我负天下人,休叫天下人负我”,听着听着就感觉这句话比他本人名气还大,或许可以这么说,曹操因为说了这句话而变得更出名了,可是他说的是一句大错话啊!
有些东西投入的情感越深,就感觉越有道理,即使是恨的情感,到头来也会被人记住的。可能最初的道德票准,简单的法律也是及于此基础上产生的吧。好的感情和恨的感情似乎是用来明辨是非的。可是总有人拥有这种情感,在懂这种道理之后,硬是强加给别人。
我们总是将自己的思想强加在某些事物上,再让它们将那种思想强加在别人身上,就像上面讲的蛤蟆和天鹅。其实,强加的过程中,前一阶段还行不关我的事,后一阶段就不好受了,而且最要命的莫过于这后一阶段实施时,让你感觉真的挺有道理,很有说服力的,让你无从还口。那为什么会变成这样呢?那是因为我们所有的人事先就为自己设置好了生活的规矩、思想的红线,而他第二阶段的实施就是在这规矩、这红线中实施的,如果你本身就活在这“框”里面,难受就不足为奇了。
总有人在劝诫我说,你打游戏是在浪费时间,浪费生命。因该多读书,这才是珍惜时间的表现,他们是好心的,是对的。但为什么我会认为他们是好的或是对的呢?因为长期以来我们就活在这个“框”内,在长期某些强制情感的影响下,我活在了这个认为打游戏是不好的、看书是好的这样一种思想的“框”里面了,所以将这两件事与珍惜时间与否联系起来不就很容易了吗,而且很有道理。可是如果我一开始就不再这个“框”里面,就会这样不礼貌的问他,你为什么说读书是好的,打游戏是不好的,读书就在珍惜时间,而打游戏就是在浪费时间呢?倘若我这样问,他会回答我许多道理,可这些道理都是站在那个“框”里面回答我的,现在我不在“框”内啊,可能就不再那么有道理了。
而我在“框”的外面也许会这样回答他,你总是认为我这种状态是在浪费时间,你也会认为你那种状态是在浪费时间,其实,我们对时间都没有真正的定义,何谈浪费与珍惜这两种状态呢?不是说打游戏就是在浪费时间,也不是说读书就在珍惜时间,更不是说反过来。你认为你在珍惜就在珍惜,在浪费就在浪费,因为你的时间仅仅只是你自己的时间。你会那样认为是因为你先把浪费时间这种状态强加给了打游戏,亦或是整天睡觉之内的,之后再由它们这些事物强加给了你自己,最后再去强加给别人。这样道理就牢固了。但是你却不知道你自己的时间只是你自己的,别人的时间是别人的,自己干预不了别人,别人也干预不了你,更本不可能强加到某些事物上去,亦或是他人。所以这一开始就是矛盾的。
更有这样一种说法,看破红尘,金钱和权力,之后当然是四大皆空,遁入空门,其实就是做和尚了。我们都敬佩这样的人,特别是是大皆空这样一种思想。四大皆空给人感觉超凡脱俗独立万物之外的感觉。但是事实好像不是这样,什么红尘、金钱和权力和什么四大皆空都在这“框”里面,不是说四大皆空,看破红尘就跳出这个“框”,唯一吧那些金钱之内的留在“框”内了。因为这两种状态都是我们现在存在的状态。
我记得谁说过,记不太清了,大慨意思是这样“在半山腰上建一茶馆,下面是滚滚红尘,上面是寺庙”,当时作者应该是有其他深意的,不像现在我想起这句话,便认为这茶馆应该是跳出“框”了,其实我也不太清楚。
以后我可能会养成一个习惯:多听,多看,多思考,少评论,不强加!
推荐阅读:
·情感美文 老婆笑容满面给小三夹鸡腿
·情感美文 女人爱咬男人的理由:留下
·情感美文 我老公居然帮他兄弟的女人
·情感美文 性感美女如何让大腿间隙更
·情感美文 袁世凯吃饭的故事_历史故
这让我饶有兴趣地追溯起“癞蛤蟆想吃天鹅肉”这句话来,却没能从正面得出些什么思想,反而,似钻牛角尖地从侧面摸出一些道道来。癞蛤蟆很丑,丑不可及,而天鹅,白白的,多漂亮啊,所以对我们而言,它们各自的结局是可想而知的了。可我却突发奇想,也许在所有的蛤蟆中这只是最帅的,在它们的群落被誉为“王子”,而这只天鹅在其同类中被视其为丑的无可救药的“丑女”。如果真是这样的话,我们对这只癞蛤蟆且不是不公平。这种想法说来也确实是钻牛角尖。因为你会说这只是句比喻而已,还有个更深的意义。
其实你说的很对,这只是个比喻,只不过我们把厌恶的情感强加在这癞蛤蟆上,把喜欢的情感强加在天鹅上,完全没有去管它们本身所具有的情感,所以就形成了这样一种局面,厌恶的情感和喜欢的情感发生碰撞时,当然我们自不而然地选择了喜欢的情感,站在了厌恶的对面,所以啊,“癞蛤蟆想吃天鹅肉”所折射出的更深的含义就成了我们公认的道理。
似乎这种强制性思维情感波及到的不仅仅只是道理,在这种状态下,我们创造出了法律、真理。变得能辨是非,亦或是生活准则和规律。其实,世界上本没有道理,只是一句话,说的人多了,听的人自然就多了,如果在融入个人强制的情感,那么信得得人就会更多,最后做的人也多了,便成了道理。
人们总会引用一些思想、作风、结果好的例子来教育自己的孩子或他人,相反,也用一些不好的例子来教育人。比如:父母会对自己的孩子说,你要像某某年轻时一样学习,将来就会成为怎样怎样的人。但也会这样说啊,你不要像某某一样,将来饭都吃不上。只是一个简单的例子,但可以看出,内容好的案列被用来教育人,内容不好的也被用来教育人,两个都有说法,但站在现在的角度,两个例子的作用是一样的,都是教育人,但是我们用此教育他人时,融入的感情是完全不同的。还有一件事,就是曹操,他很出名所以我们很多人都知道他,当然一提到他我们就想起一句话,“宁可我负天下人,休叫天下人负我”,听着听着就感觉这句话比他本人名气还大,或许可以这么说,曹操因为说了这句话而变得更出名了,可是他说的是一句大错话啊!
有些东西投入的情感越深,就感觉越有道理,即使是恨的情感,到头来也会被人记住的。可能最初的道德票准,简单的法律也是及于此基础上产生的吧。好的感情和恨的感情似乎是用来明辨是非的。可是总有人拥有这种情感,在懂这种道理之后,硬是强加给别人。
我们总是将自己的思想强加在某些事物上,再让它们将那种思想强加在别人身上,就像上面讲的蛤蟆和天鹅。其实,强加的过程中,前一阶段还行不关我的事,后一阶段就不好受了,而且最要命的莫过于这后一阶段实施时,让你感觉真的挺有道理,很有说服力的,让你无从还口。那为什么会变成这样呢?那是因为我们所有的人事先就为自己设置好了生活的规矩、思想的红线,而他第二阶段的实施就是在这规矩、这红线中实施的,如果你本身就活在这“框”里面,难受就不足为奇了。
总有人在劝诫我说,你打游戏是在浪费时间,浪费生命。因该多读书,这才是珍惜时间的表现,他们是好心的,是对的。但为什么我会认为他们是好的或是对的呢?因为长期以来我们就活在这个“框”内,在长期某些强制情感的影响下,我活在了这个认为打游戏是不好的、看书是好的这样一种思想的“框”里面了,所以将这两件事与珍惜时间与否联系起来不就很容易了吗,而且很有道理。可是如果我一开始就不再这个“框”里面,就会这样不礼貌的问他,你为什么说读书是好的,打游戏是不好的,读书就在珍惜时间,而打游戏就是在浪费时间呢?倘若我这样问,他会回答我许多道理,可这些道理都是站在那个“框”里面回答我的,现在我不在“框”内啊,可能就不再那么有道理了。
而我在“框”的外面也许会这样回答他,你总是认为我这种状态是在浪费时间,你也会认为你那种状态是在浪费时间,其实,我们对时间都没有真正的定义,何谈浪费与珍惜这两种状态呢?不是说打游戏就是在浪费时间,也不是说读书就在珍惜时间,更不是说反过来。你认为你在珍惜就在珍惜,在浪费就在浪费,因为你的时间仅仅只是你自己的时间。你会那样认为是因为你先把浪费时间这种状态强加给了打游戏,亦或是整天睡觉之内的,之后再由它们这些事物强加给了你自己,最后再去强加给别人。这样道理就牢固了。但是你却不知道你自己的时间只是你自己的,别人的时间是别人的,自己干预不了别人,别人也干预不了你,更本不可能强加到某些事物上去,亦或是他人。所以这一开始就是矛盾的。
更有这样一种说法,看破红尘,金钱和权力,之后当然是四大皆空,遁入空门,其实就是做和尚了。我们都敬佩这样的人,特别是是大皆空这样一种思想。四大皆空给人感觉超凡脱俗独立万物之外的感觉。但是事实好像不是这样,什么红尘、金钱和权力和什么四大皆空都在这“框”里面,不是说四大皆空,看破红尘就跳出这个“框”,唯一吧那些金钱之内的留在“框”内了。因为这两种状态都是我们现在存在的状态。
我记得谁说过,记不太清了,大慨意思是这样“在半山腰上建一茶馆,下面是滚滚红尘,上面是寺庙”,当时作者应该是有其他深意的,不像现在我想起这句话,便认为这茶馆应该是跳出“框”了,其实我也不太清楚。
以后我可能会养成一个习惯:多听,多看,多思考,少评论,不强加!
推荐阅读:
·情感美文 老婆笑容满面给小三夹鸡腿
·情感美文 女人爱咬男人的理由:留下
·情感美文 我老公居然帮他兄弟的女人
·情感美文 性感美女如何让大腿间隙更
·情感美文 袁世凯吃饭的故事_历史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