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买书·藏书
读书·买书·藏书
一
读书是一种高尚的精神活动,我这里说的读书并不是指在学校里读教科书。
一个人为什么要读书,我实在是说不出具有格言作用的大道理,那是思想家的哲学思辨活动,也是思想家的事,我只能说说自己的心得。我读了几十年书,只是觉得读书可以帮助你消磨时间,帮助你解除烦恼,甚至可以帮助你偷懒,让你懂得生活,明白事理,增长知识,然后学会做人,有所作为。
一个人总有许多闲时间要打发,只要你不是日理万机的政治家、社会活动家、或者是企业家科学家什么的。总之,只要你是一个平凡的人,你总要打发许许多多的闲时。进一步讲,不少的人即使在岗位上工作,他的工作本身就是一份闲差,不读书他就难以打发时间。
我小时候给生产队放牛,这放牛就是一份闲差。我们那时候放牛是群牧,用我们当地人话说,就是放伴牛。牛倌门将牛赶到牧场后,就分工四处把守。牧场周围好远好远才有庄稼,牛在牧场上乖乖地吃着青草,或者是公牛母牛在挑逗示爱,或者是小犊子们在翘着尾巴互相追赶,或者是公牛们在临阵磨角准备决一死战。这时,你尽快可以不去理睬它们,可以找一个有树荫的地方坐下来读书,不然,你的一天怎么过完?牛的把戏看厌了,天天就是那么一回事。读书却不同,读一页是一页的不同,读一章是一章的不同,读一本就是一本的不同。
十五岁那年,我正式到生产队参加农业生产劳动。那时候,农民没有个人的自由,每个人都被集体严格地统治着,人人都在土地上,在集体中混日子,这同样有许多闲时间打发。比如每日三餐之后就有一段闲时,每午的中间就有一段休息的时间,逢雨天只要不是农忙季节,便也是闲时。晚上只要生产队不开会不打夜班就都是你的,这也是闲时。没有当家的人,不愁柴米油盐,不为生计去奔波劳碌,那么,这些闲时间怎么打发呢?当然是读书啦!
吃皇粮的平凡人也许是闲时间最多的人,工人一天工作八小时,睡觉占去八小时,家务吃饭占去四小时,还有四小时便是闲时间。机关干部闲时间更多,他们上班时间满打满算不会超过五小时。这些人上班的时候,不费什么精力。喜欢读书的人,甚至可以把工作当做休息,是休脑的机会。
其实,不论什么人,都有许多闲时间需要打发。谁都要吃饭吧,饭后一杯茶,你要等到茶凉下去才能喝,这是一个闲时吧。吃饱了,你撑着肚子不会不上厕所吧,这也是一个闲时吧。特别是那些用脑的人,吃食要精,运动减少,消化自然就会慢一些,往往蹲在厕所里半天不得起身,活生生的一个人就闲在那里。就说厨房工作吧,如果是做家常便饭,这里又有许多闲时,条件好一点的烧煤气,条件差一点的烧煤球。你的米淘潲了,放在炉子上煮,你利用优先法去准备菜,菜准备好了,饭还没有熟,你又闲下来。你总不会利用这几分钟去缝一件衣服吧,总不会去田地里转悠一下吧,也不会动笔写一篇文章吧,读几页书却是可以的。看电视又何尝不是这样,当你得知今天晚上几点几分有连续剧播放的时候,你一定坐在电视机前,等待正剧的播放。这时,电视机却在没完没了地播放广告,连续剧放到半路,又杀出一个程咬金,还是播放广告。这些广告,你肯定不愿意看,千篇一律的内容,反复重播的方式,连广告词你都可以背下来了,你不会相信广告的,也不会认真看广告的,这段时间是不是你的闲时呢?
闲时总是有的,有些闲时不用你去找,它就明明白白摆在那里。有些闲时需要你去找,官方文件文章将这种“找”称为“钉子精神”。每个人都有许多闲时,每个人的每一天都有许多闲时,只要你还是一个正常的人,就有许多闲时间需要打发,而读书就是打发闲时间的方式之一。
读书还可以帮助人减少许多烦恼。
人的一生有许多烦恼。志大才疏,事业不甚成功是一种烦恼;大功告成,功德圆满以至做了出头鸟是一种烦恼;金钱弄得太多太饱满带来了生命之忧是一种烦恼;子女太聪明,出走异邦求学,学成了不归国,不回到父母的膝下是一种烦恼;妻子太漂亮了,一上街就引起了众星朝北斗的回头率亦是烦恼。其实,贫贱者的烦恼要简单得多,也现实得多。比如上顿吃完了,还不知下顿的米在哪里;冬天过完了却无春装,破棉袄还脱不下来;岳父母过世了,奠仪还不知要到哪里去借。总之,谁都有烦恼,大人物有大人物的烦恼,小人物有小人物的烦恼;富人有富人的烦恼,穷人有穷人的烦恼。大人物的烦恼因其大,小人物的烦恼因其小;富人的烦恼因其富,穷人的烦恼因其穷。所以,这些烦恼都是本身所固有的,是难以去掉的,有些还是自找的。俗语中有这么一句话,叫做“自寻烦恼”。
烦恼离不开时间,没有时间哪来的烦恼。你有那么多的闲时间,如果你用读书去打发这些闲时间,你就会减少许多烦恼。一个人如果不利用闲时间去读点书,却把时间花在侃大山这件事上,你侃大山没侃赢别人,事后你总烦恼。如果把闲时间花在方城大战上,输多了,你只有几个工资钱,得心痛半个月。作为一次教训,你还会记住一年半载。更不要说在闲时间去做一些丧失人格的事情,干一些无聊的事情,甚至是去干一些有损公德和违法犯罪的事情。这样的话,更会带来悔恨终身的烦恼。
读书本身可以解除你的一部分烦恼。当妻子来例假的时候,做丈夫的觉得妻子这几天不太正常,动辄就发脾气,也不愿做家务,你鲁莽地责备你的妻子,也像一个女人样喋喋不休地说下去。弄得程度轻一点,妻子跟你赌几天气,不理睬你。弄得程度重一点,妻子与你舌战一场,互动干戈,你就烦恼极了。如果你读了点书,特别是读了关于女性知识的书,你就不会产生这方面烦恼的,因为这些书明明白白告诉你,女性来例假,甚至在来例假的前两天,生理原因使得她情绪不正常,身体疲倦。你做丈夫的应该好好地照顾她,至少应该协调她。这样,也就解决了你那些不该产生的烦恼。
生活中还有许多类似的事情可以证明这点。如中国成语有“安步当车”的说法,格言中有“宁静以致远,淡泊以明志”的说法,诗歌里有“采菊东南下,悠然见南山”的说法,大凡做到具有这种境界的人,莫不是从读书得来的。皇言中有句话,叫做“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这句话从另一个侧面说明了同一个道理。
读书还可以帮助你偷懒。
我年轻的时候,一大家子在一起过日子。大家同住在一个屋檐下,同在一个铁锅中吃饭。我的父亲去世得早,文兄便挑起了家庭生活的重担,他自然就要比我多做许多事情。文兄的闲时间都打发在种菜和为一家人的生计奔波上,而我则把闲时间打发在读书这事上。那时,每当文兄把菜园整理好需要上粪时,他从外面回来,兴冲冲地找到我,见我正在读书,厚道的文兄总是悄无声息地退出,生怕打搅了我。万一忙不过来,他总是用商量的口吻同我说:你能帮我挑几担粪吗?后来,我们兄弟都成家分开过了,妻子也像我们的文兄一样,差不多包揽了一切家务,当妻子在料理家务时,特别是节假日妻子最忙的时候,我总是把闲时间打发在书里。妻子也是从不打搅我的,万一她做不了,她就求我说:你能帮我绞干被服吗?有时候,我也想,这是不是我的一种道德缺失呢?文兄与我是兄弟关系,妻子与我是夫妻关系,彼此是平等的。为什么他们该多做,我就可以少做呢?主观上我不是要偷懒躲避体力劳动,客观上却是在偷懒。久而久之,我安之若素,甚至觉得是一种享受,还歪理说得一串串,说这是成全了别人的勤劳品质。
共产党中国的会议多是一个铁的事实,当你不愿参加那种摆样子的会议,不愿意参加那种不解决任何问题的会议,你的身份又说明你非参加不可的时候,你最好带一本书去会场,耳朵去听会,眼睛去看书。当你读书读到情不自禁要笑时,你尽可以笑,那些做大报告的人还以为他的报告生动有趣呢。
我说读书可以帮你偷懒的另一个方面,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读书可以帮你增长才干,增长知识。或者又叫做吸取前人的经验教训,化为自己所有,一切不必再从头做起。一句话,就是吸收人类文明成果。
比如爱因斯坦的物理实验可以从牛顿力学的基础上开始,他不必坐在苹果树下等苹果落到他的头上有了彻悟才去从头做起。现代的木工师傅做大型的人字支架,也不必像他们的先祖一样把笨重的大树搬上屋顶去比试一下后,再下锯裁料定位,因为现代木工都学过平面几何。现代经济学家也不必像马克思那样再去英国伦敦大英博物馆蹲四十年,读那一千五百多种书籍了。现在的时代比马克思的时代还只多走了半步,你完全可以从他的剩余价值理论开始。如果你为我们国家的工人所得困惑,那么,马克思也早已经告诉了你,他说是国家这个总资本家剥削了工人,国家把这部分所得又用到了发展生产和全民福利事业上去了,它们部分地间接地回到了工人的身上。至于农民,他们大多数虽然是如牛负重,困苦不堪,斯大林的著作早就把农民的困惑告诉了世人,国家的积累也有一部分就来自工农业产品物价的剪刀差。中国共产党和共产党政权很大程度上是斯大林事业的继承者,这种现象,中苏是一致的。
至于企业中的回扣风,乡镇企业和所有垮台的国企所呈现的“穷庙富和尚”现象,以及官场中盛行的贪污受贿风,你倒是可以放手去研究,对此,马克思是闻所未闻的,毛泽东也是一知半解的。
政治学也是如此,毛泽东不必通读二十五史,他只需要通读《资治通鉴》。他的一部《资治通鉴》读了一生,共读了十七遍,应当如何协调群臣,使用部下,巩固权势,治理邦国,他烂记于心,付诸于行。治国二十七年,民众困苦劳顿,国内乱象四起,却是没有战争,苏美英法德日引颈相望,不越雷池。
高层次的读书当然是高尚多了。它能够使你懂得生活,明白事理,增长知识,然后学会做人,有所作为。潜心于读书的朋友们,他们都是想有所作为的。
未婚的青年朋友莫不渴望恋爱,男性青年朋友莫不渴望找一个如意佳人,女性青年朋友莫不渴望嫁一个如意郎君,但是,成功者几何?我们也学着做文明国度,倡导自由恋爱,反对父母包办,成功者又有几人?当你进入到适婚年龄的时候,大凡父母亲莫不想插手其间,他们的插手都不如你的意,你总是幼稚地嗤之以鼻,可是,做父母亲的却并不以为然。他们总是对你说,这是为你好,你百思不得其解,于是,就有了烦恼,躲在家里读《红楼梦》。读完一部书,似乎就明白了一个道理,原来,贾宝玉这个花花公子的婚事也不如意,林妹妹无父母,无家产,她如果出嫁,还要贾府为她置办嫁妆。病恹恹的林妹妹不会烧茶煮饭,又懒得去做针织女工,这种姑娘怎么当得了贾府的少奶奶。于是,你也就迁就了父母,接受了“门当户对”这个观念的裁判。当然,特例也是有的,但那是特例,并不是普遍。
我们养育了儿女,做起了父母亲。但是,许多人做不好父亲,只觉得父亲就是威严,就是棍棒,就是皇帝在家庭的化身。一部《傅雷家书》讲透了“我们应当怎样做父亲”的道理。你如果读了这本书,难道不受一点“我们如何做父亲”的启迪吗?把儿子当做一个朋友,当做一个可以促膝长谈的知心朋友,一切都以朋友式的商量口吻去和儿子交谈,加进自己的人生经验,你才可以做父亲。否则,你算一个什么东西呢?
许多青年朋友在中学读了几年书,特别是读了官方钦定的作家的散文,书上写的那么好,老师分析得那么引人入胜,以致你很小很小就知道散文园地里有个杨朔,倘若有一天,你来到了书店,在那里看见了梁实秋,看见了林语堂,认识了徐志摩,神会了朱自清,你也许会惊得目瞪口呆。你会被那些可以用尺码来丈量高度的散文集子所惊呆,你就会感觉到这世界真是太大了,自己以前真是太肤浅了,一旦你的欣赏水平提高,你肯定会将杨朔们束之高阁,跟他们说拜拜了!
近几年,掀起了一股毛泽东热。出版界、影视界,评论界、读者群、观众群,几乎是无人不说毛泽东。毛泽东在你心目中的形象比过去你心目中的毛泽东形象是客观多了,公正多了。毛泽东还是那个毛泽东,近几十年来,他在你的心目中走完了从神到魔鬼,再到人的这一历程。究其原因,是你最近熟读了他的著作或者是熟悉了毛泽东研究者们的研究成果,否则,你是完不成这个过程的。
书太丰富了,书太富有了,真是上下几千年,纵横数万里,无数人的无数代努力,好的经验,坏的教训,自然界的,人类社会的,莫不记载其中。
一部《论语》,可以帮助你修身齐家;一部《资治通鉴》,可以帮你经邦治国,做你的总参谋;一部《资本论》,可以供你做五百年至一千年经济研究工作的指导宏论。当然,这些书不是常人能读的,但是,常人读的书是否有经典呢,肯定有的。一部《红楼梦》写尽了人情世态,一部《围城》,阅尽士林病态。当然,文化层次高的,读懂了老庄,遁世隐居,或者人在闹市,心系无为,这样的人也是有的,只是少之又少罢了。
读书之后,一般地说,总是有所作为的。读了达尔文,袁隆平成为了杂交水稻之父,这种人读书是大有作为的。正如毛泽东博览群书,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政治权谋家一样。我们常人读了书也是可以有所作为的,年轻的朋友们,你发狠读一点生物学,就会更好地种好水果,养好禽畜的。学了点普通经济学,就会更有效地帮助你在商品流动领域里赚钱,你的个体户就会当得更红火一些的。就是读《红楼梦》,你也会受益匪浅的,至少在婚恋在家庭问题上,你会变的实际一些。如果你读了一点书,又可以有所作为,那么,将一个村子、一个镇乃至一个县交给你治理,你在实践中又读了许多无字之书,心本纯良,那么,你的治下就一定会光彩夺目起来。灿烂的夜晚,虽然是月亮的光辉在普照,可是,月亮只有一个,星星又何尝不放异彩呢?星星是何其多,只有满天的星月都放出了异彩,这个世界才是真正美好的!
总之,读书是一项高尚的精神活动,可惜,我所读有限,心智愚钝只能言及皮毛,就算是抛砖引玉吧!
当然,读书也有坏处。比如,不少人把读书当做敲门砖,那句流行千年的宋帝皇言就赤裸裸地道出了它的真相。又如胡人读宋词,终于定下了挥鞭南下、占尽东南形胜的决心。又传说希特勒学了地理课,就抱着地球仪说他要拥有地球。时隔多年,他就驱使着他那支高傲的日耳曼民族劲旅,轻取东欧,横扫六合,远征苏俄,去实现他的勃勃野心。华人不学日语,在大和强盗蹂躏我神州十四年里,那会出那么多头戴歪帽子,梳分头的汉奸?更不要说那些黄水泛滥,唆使人丧失人性尊严的下流书籍了。所以,读书的时候,我们也还是要思想。一是想应该读有用的书,二是应该想读了有用的书还应该做有用的人,这有这样,才不枉是读了书。
二
读书须得买书,读书人如果不买书,却津津乐道谈读书,实在是等于空谈。
买书需要花钱,在物价飞涨的今天,更是要花很多的钱。
所以,我在这里谈一谈书源的事。
书的第一个来源便是借,大凡读书人都是从借书读开始的。所谓借书,一是向公家借,一是向私人借。在大学,几乎所有的大学都有图书馆,学生读书并不算难事。大学的藏书一般也很丰富。可是,你总不能读一世年的大学吧,走上了社会你该怎么办呢?到了社会上,你如果住在城市里,要读书还是有办法的,城市里也有图书馆,有省立的,有市立的。一个大城市,顶多有几家公共图书馆,他它们一般建在市中心,读书人去借书读真是苦不堪言,远的几十里,近的有几里。要办图书借阅证,要照相,要注册,还要交押金,麻烦死了。证件办好了,你怀着期望高兴也同时是虔诚的心去朝圣,可是,图书馆不一定开门,就算是开门,也不一定有你要借的书,就算有,也顶多一次借两本给你。你辛辛苦苦地跑腿办事,事后一想,总觉得不划算。其实,这还是沾了你是城里人的光。乡里人哪里有图书室呢,就算乡里或者村里办了个图书室,花了几百元或者几千元上万元买了一些书,可是,这要不了多久,就会被机关干部和邻近的人给鲸吞了,一般的读者你能借到书吗?
向私人借书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一般地说,有些读者也买书,随看随丢的居多,没有几本书可以往外借。喜欢藏书的人他根本就不愿将书借出去,即使抹不过脸皮,也只是将两本可有可无的没有收藏价值的书推给你,你根本就借不到你所要的值得一读的书。作为藏书量相当丰富的人,他也不愿意去借书,因为他自己的书秘不示人,也担心别人会丢他的脸面。说到底,读书的人须得自己掏钱去买书。
但是,我还是劝那些刚刚涉猎书场的年轻朋友还是去借书读,这种人往往缺钱。你可能是一个待业青年吧,还要靠父母养着你,谁会把钱给你去买书呢?就业了,你的手头肯定紧张,而且,你也许又在恋爱,而恋爱是不能光靠两片嘴皮子的,你必须的付出一定的经济代价。这样一来,你的手头就会更加紧张,更谈不上腾出钱来买书了。可是,你又有许多闲时间要打发,也要通过读书来提高自己。你如果是通过读书来打发闲时间,你不去借书又哪里来书呢?只是,你可能借不到几本好书,甚至还要遭人几番白眼,丢几回脸面,你心里火辣辣的。这很有些好处,可以促使你想办法买书来读。
袁枚说过,书非借不能读也。这的确是一个道理,但不是至理。认认真真读借的书的道理他是讲透了。但是,在袁枚的时代,读书人少,文盲多,借与被借的关系跟今天比有很大的区别。另外,也没有充足的理由去说买来的书就一定读不好。一部经典名著,非反复读,摩玩不已,才能读懂读好。借来的书能让你从容地摩玩么?况且,有些书,你读第一遍根本就读不懂,只感到高深莫测,你必然束之高阁。事过几年,你无意中读了许多相关的外围知识的书籍,再从书架上取下这部你曾经没读懂的名著,一下子感到没有阅读障碍了,你的眼前豁然开朗。如果不是自己买的书,就不会出现这种奇特的现象,能读懂一本比较艰深的书籍,本身就是一种享受,你会快乐无穷的,而这种书是非买不可的。
读书人买书有一种极为专注的精神,以我为例。
我还在师范学校读书时,每个月也可以领二元钱的津贴,这津贴连同家庭少量的补给,我几乎都用在买书上。上师范前在生产队做事,我老喜欢外调,外调虽苦,有时候也有些外水,可以混几个闲钱,也能买几本书。师范毕业那年和第二年的暑假,我曾经两度去过城里的建筑公司卖苦力。我每次去的时间都是全年最热的时候,日头晒得柏油路流油,口渴了就在水龙头上喝个饱,水龙头里的水,由于管道晒热了,喝进肚子也是热乎乎的。白天,抬预制板上三楼四楼,晚上睡在工棚里,蚊子成群结队咬你。有时候,我们还要打夜工,这样子辛苦,一天居然能得四元钱。结账以后,我把做工的钱全部拿到新华书店买了书,真是傻呼呼的。并且,大家还以为我是一个怪人,殊不知读书人拥有自己的书的愿望并不亚于乞丐得到金元宝,或者不亚于三十岁的男子抱着他的新婚妻子。此后,不管家庭经济情况怎样,我每年都要买一些书回来。最近几年,我的家庭没有什么大的建设,我用工资积余,每年要买回几百上千元钱的书籍。
由于学会了买书,我就再也没有其他的嗜好了。我从不乱花一分钱,肚子饿了才进面馆吃一碗面条,至于西瓜冰淇淋一类的饮料,糖柿果饼一类的副食,我是从不花一分钱的。
最近十年,我也养成了两个陋习,一是抽烟,一是玩麻将。一年抽烟要耗去许多钱,算下来是购书款的几倍,年底算账,实在令人心痛。我却从来就没想到要戒烟,晚上读书没有烟是很难打发时光的。我玩麻将,一般是一个星期在周末玩一次,带一点赌资的玩法,不赌钱的我不玩,赌大的我也不玩。有时候在别人家里做客玩,有时候将别人请到家里来玩。我是输的时候多,赢的时候少,一次输五十元的有好几次,事后总是追悔莫及。我不是心痛那几个钱,只是感到这钱丢的不是地方,用在买书上该有多好。我总是觉得输一次就犹如送了几本书给别人,身上又掉了几斤肉,多么心痛啊!这第二个陋习我今年暑假试图戒除,要戒绝终究有点难,有时候还得逢场作戏,敷衍了事,因为我们这里是全民玩麻将,你太清高了,人家就断绝了和你的往来。人生能有多久,太可惜了。
买书也有一些学问,一般地说,专著应占的份额大概是百分之七八十,一般书籍和杂志大概是占百分之二十。专著大抵是学识渊博或者是学贯中西的名家写的,他们呕心沥血几十年,有的甚至是耗费了一辈子的心血,才有这结晶和成果,实在值得你认真地去读,去思索,去品味,也一定能使你吸收许多营养。围绕着这些专著,一定还有一些外围的书籍,其中,有一些可能是见识肤浅的根本就不值得你花费时间去读,你也用不着去买它;还有一些却是读专著必须要参考的,你也必须去买的。
一般的书籍和杂志也不是一点用处也没有,比如如厕可以带书,乘轲可以带书,在厨房工作也可以带书,这种时间读书只能是读这一类书报杂志的,因为你可以随便一些,可以卷做筒状,也可以不必太专心。这种时间是不太适宜读专著的,专著太厚重,一般来说,装帧也讲究一些,难免弄坏,沾上油渍污点。专著只能摊在桌子上读,还要动笔做笔记。读书人的习惯都喜欢在睡前还看会儿书,把枕头垫高,把灯挪近,读着读着你就睡着了,书从你的手中滑到床上,你一个翻身压住了书,次日早晨起床,见书变了形,你并不后悔,把变形的书刊整理一下,下次睡前,你还读这种书。一般的书籍和杂志还可以敷衍一下来借书的人,关系远一点的人,你可以直言相告,我的书从不外借。关系近一点的人,如果他是懵懵懂懂的,你会很为难的,这时,你可以将一般的书借给他看,免得疏远了关系。所以,这些书籍和杂志你还是要买一点。如果是订杂志,你也要讲究一下质量,高质量的杂志,高质量的文章总是不多的,你要谨慎选择。我常年订阅的杂志主要有三种,一种是《新华文摘》,它是一本大型的文摘类刊物,实际上是一本百科文摘,实用性、科学性、趣味性都很强,质量也相当好。第二种刊物是《名作欣赏》,这本刊物里的评论文章,有的写得高深莫测,读下去令人畏缩。但是,我还是愿意读它,要强迫自己读下去,读多了,读惯了,就可以慢慢提高欣赏水平。第三种刊物就是《语文学习》,这是一本行业杂志,我是教语文的,主要是想通过它了解全国中学语文教学的动态。
一般的平民百姓一年要买很多书是不可能的,因为他的钱是从工资中省出来的,是从牙缝中省下来的。今年,我从一则消息中得知,湖南省知名历史学家何光岳先生,一年要从黄兴路古旧书店买走九千元的旧书刊。长沙城除了这家古旧书店外,还有两家大书店。一家是目前南方最大的书店——袁家岭新华书店;另一家是五一路历史久远的新华书店。何光岳先生未必不去逛这两家书店,逛了未必不买书。至少,何光岳先生一年会买一万元钱以上的书。何光岳先生起于草民,现在挂的头衔是湖南省哲学研究所历史副研究员,独立著述颇丰,买书的钱肯定是稿费。他现在已经不是平民百姓了,不然,他五年的工资就是一份钱不用到生活上去,也只能买回他现在一年所购的书。你如果是平民百姓,你买书就非谨慎不可。报纸上登的邮寄购书的消息很多,可是,书也太贵,因为它加进了百分之十的邮寄费,这样的书如果不是稀世珍宝是不能买的。进书店的机会有的是,就是进了书店,你也要谨慎地选择,那里的书太多太杂,你只能选择你自己所需要的。什么书才是自己最需要的呢,这要根据自己的阅读经验及发展能力定方向。你只能确定一到两个重点学科,其他的也要懂一点,那些普及读物是不可或缺的。
平民百姓去买书最缺的当然是钱,但是,当你怀揣着省下来的钱走进书店的时候,你的心是甜蜜的,凉丝丝的。你自豪地浏览着那一架一架的书,几乎跑遍了全书店,然后再回转来挑选你所最需要的书。买的书到了家,你把它放在桌子上,读目录,读序言,抚摸着精致的封面,轻轻地翻着书页,嗅着里面的油墨香味。这时,你一定是心醉了,像喝了一杯浓浓的醇酒,又像怀抱着一个金娃娃。于是,你提起笔在那扉页上签上你自己的名字,非常的谨慎,也非常的虔诚。至此,你也就领略了买书的无限乐趣。
三
会读书的人同时也应该会藏书。
藏书就如同养育儿子,是那么艰难,也是那么令人神往。
藏书,首先就是解决书源问题。一般来说,书源有三个,一个来源是托了祖宗的福祉,在我们这个有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有许多世代书香人家,他们这些家庭世世代代都是读书人,是以读书写文章教蒙学为业的,因此也就传下了不少的书。只是,这样的人家为数不多。据传,我在上面提到的何光岳先生,他的书源之一就是懒了祖上的福音。何光岳先生从老家平桥河搬家去城里的时候,就是用汽车拉了一车书。平桥河是一个有几千人的大屋场,旧时财主多,能人多,读书人多。日本沦陷时国立十一中曾经迁到这里办过半年学,也可能遗下一部分书籍。何光岳先生得天时地利之便,收藏散佚书籍于囊中不是没有可能的事儿。第二个来源就是注意收藏那些不是藏书人的书,许多人买书是随买随丢的。设若这本书传到了你的手中,又有一些价值,购买者又无意藏书,你是可以考虑收藏的。第三个来源就是买书,这是主要的书源。你掏钱把书买回来了,并且藏起来,就等于你把现款存入了银行一样。
据说,现代家庭文明重要的标志之一就是有一定数量的藏书。设若一个家庭富得流油,彩电、冰箱、洗衣机,录像机,摩托车,这些物件应有尽有。还有豪华漂亮的单元套间,挂了彩绸的墙壁,铺了地毯的房间。生活在这样的氛围中,你的感觉如何?我想,你这个家庭是永远静不下来的,永远是喧闹的,因为你的家庭缺少书。闲得无聊的家庭成员太多或者是闲得无聊的时间太多,不是你要开这个机,就是他要开那个机。看腻了,听腻了,就摆开方城大战,参加大战的还有外来的无事人。你的子女也许还在学校里读书,这时,他一定陪在边上,帮你参谋出主意:吊一饼,胡二五八将。这样的家庭,物质生活水平是进入了小康社会,精神生活却是异常的空虚,这样又有多大的意思呢?设若是爱读书,设若拿两千元钱买了一些书籍,储之于书屋,以打发那些无聊的闲时,不也省去了许多的烦恼吗?
书的来源主要是上面说的三个,也不排除还有第四个第五个,比如赠书和窃书。能得到赠书的也只是一些大人物,书赠大人物算不算行贿,这一点还不好界定。窃书是不道德的,却是屡禁不止。读书的人都知道孔乙己那句名言“窃书不算偷”,窃书当然要算偷,当然,这是主观界定。客观情况是,在书店里偷窃图书的情况一直很严重。当你走进书店,每类书柜间都有一两个监买员,他们坐在很高很高的椅子上,身边还放着一块醒目的牌子,上面写着:偷一罚十。如果没有人偷书,如果没有偷书的事情发生,又何必要这么多人守着书店,又何必要挂那块高高在上的警示牌。鄙人是最喜欢逛书店书市的,看见这种警示牌就觉得是一种侮辱。
藏书就必须有一个藏书的工具,一般地说,每个家庭都应该有一个书柜。书柜最好配上玻璃门,以防书籍的霉变。最时髦的做法是在一个组合柜中配一只书柜,一个书柜能装几千元的书籍,一般的平民百姓家能装满这个书柜就不错了。家庭经济条件如果许可,也可以考虑设一间书房,里面配上书桌、沙发、藤椅,房子里的书架应该是特制的,其大小规格不要千篇一律。住在三楼以上的人家,可以制作敞开的书架。住三楼以下的人家,书架应该以封闭式为宜,用玻璃做门,防止潮湿霉变。你家如果有专门的书房,它的布置应以庄重大方为主格调,地上最好铺上地毯,墙壁上不要张贴什么,特别是不要张贴美人画像。若有境界高洁的书画,也可以挂上一两副。
把书放进柜里,以平放为最好,竖着放就容易弄坏书。特别是当你的书放不满一架时,就更加容易损坏书。竖放的优点是容易找书,平放的书,书码之间要有一个距离,有距离才能显示美,特别是便于拿放,距离的宽度以插一只手为宜。平叠也要显示高低,显示了高低就是显示了美。看过了的书,估计近几年不会再看的书,如果是同类的,不妨叠得厚一些。书的摆放也应该讲究分类,这样做能给你带来许多方便。
有了一定的藏书,就应该编书目。这个编目的书量以多少为宜呢?是以五千册为宜,还是以三千册为宜。藏书犹如过去人家养孩子,那时,一户人家都有四五个甚至更多的孩子,父母对自己的孩子是了如指掌的。你的藏书如果数量不多,也会了如指掌的。多则不然,据好事者说,清康熙皇帝共有四十五个儿子,这么多的儿子做父亲的未必都认得。书多了还是编目好一些,一是便于查找,二是防止丢失。凭记性你是记不了这么多的书的,编了目就不同了,丢失了书你可以查得出来,有线索的你可以索回,没线索的给你留下一个教训。须知,卧室和书房是不能轻易放外人进去的。更不要有虚荣心理,一来客人就主动带他去参观你的书房。
编目工作是一件很复杂的事情,家庭藏书编目以简单为宜。主要记清的是分类、书名、价格、出版社及出版时间。这样编目,主要是为了方便你自己,而不是为了方便别人。
藏书的另一件非常细致烦难的工作就是防潮湿防霉变,防虫蛀。你生了一个儿子,辛辛苦苦养到了十几岁,如果病了,你做父母的能不心痛吗?护书亦然,我们爱护书就应该像爱护自己的儿女一样。设若一本书,特别是一本有价值的书受了潮,霉变了,甚至完全不能用了,废弃了;或者被虫蛀得空空的,被老鼠咬得七零八落,你不痛心疾首才怪!因为这些书可以引起你种种回忆,你是通过何等的艰辛才得来的。读它的时候,夏蚊是如何叮咬你的,寒冷时如何侵入你的骨髓的,你是读了多少遍,它是如何影响你的生活甚至影响你一生的,这样的书你能舍弃么?
防潮湿,防霉变,防虫蛀,我们称之为书的三防。有效地做到三防,主要是看你的物质条件具备了没有。在江南,一般地说,春季雨多,地气向上,书最容易得潮湿病,条件好的,有楼房的,就应该将书房设在楼上。另外,还要让室内通风,让书柜通风。做书柜书架的材料最好是杉木,要经常用干净的抹布擦拭书柜。万一发生轻微的霉变,也只能用干布将霉质拭去,再将书放在阴凉的地方风干,切忌将书放在火炉边烘烤,放在太阳底下暴晒,那样只会使书变得更坏。天气好时,要开门开柜,下雨天则要关门关柜,不要让空气中的湿气跑到书里去捣鬼。每个书柜可以放一两粒樟脑或卫生球丸,以防虫蛀。书的霉变和虫蛀一般都是由潮湿引起来的,所以,三防中应以防潮湿为主。
据报道,苏联民族是一个最喜欢读书的民族,也是图书销售量最大的民族,更是非常爱好藏书的民族。他们家家户户都有一定数量的藏书。中国近十年有很大的变化,房子越做越好,家庭大件越来越高级,结婚的彩礼也喊得越来越高,读书的热情涨过了一阵子,现在是越来越低了。私人藏书的兴趣与十年前相比不知有些什么变化。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人们闲着的时间越来越多,闲着的人也越来越多。跳舞热、麻风病、猪婆九、三打哈,嫖娼狎妓,凶杀抢劫,这些丑事遍及大江南北。其中,麻风病是人人感染,家家摆赌。大家要是把精力把金钱都放到书上去,那该多好啊!国家要是一边根治黄祸,一边拿出一些财政补贴给书市以降低书价,那该多好啊!这样的话,民族的忧患就少多了,信不信由你。
一
读书是一种高尚的精神活动,我这里说的读书并不是指在学校里读教科书。
一个人为什么要读书,我实在是说不出具有格言作用的大道理,那是思想家的哲学思辨活动,也是思想家的事,我只能说说自己的心得。我读了几十年书,只是觉得读书可以帮助你消磨时间,帮助你解除烦恼,甚至可以帮助你偷懒,让你懂得生活,明白事理,增长知识,然后学会做人,有所作为。
一个人总有许多闲时间要打发,只要你不是日理万机的政治家、社会活动家、或者是企业家科学家什么的。总之,只要你是一个平凡的人,你总要打发许许多多的闲时。进一步讲,不少的人即使在岗位上工作,他的工作本身就是一份闲差,不读书他就难以打发时间。
我小时候给生产队放牛,这放牛就是一份闲差。我们那时候放牛是群牧,用我们当地人话说,就是放伴牛。牛倌门将牛赶到牧场后,就分工四处把守。牧场周围好远好远才有庄稼,牛在牧场上乖乖地吃着青草,或者是公牛母牛在挑逗示爱,或者是小犊子们在翘着尾巴互相追赶,或者是公牛们在临阵磨角准备决一死战。这时,你尽快可以不去理睬它们,可以找一个有树荫的地方坐下来读书,不然,你的一天怎么过完?牛的把戏看厌了,天天就是那么一回事。读书却不同,读一页是一页的不同,读一章是一章的不同,读一本就是一本的不同。
十五岁那年,我正式到生产队参加农业生产劳动。那时候,农民没有个人的自由,每个人都被集体严格地统治着,人人都在土地上,在集体中混日子,这同样有许多闲时间打发。比如每日三餐之后就有一段闲时,每午的中间就有一段休息的时间,逢雨天只要不是农忙季节,便也是闲时。晚上只要生产队不开会不打夜班就都是你的,这也是闲时。没有当家的人,不愁柴米油盐,不为生计去奔波劳碌,那么,这些闲时间怎么打发呢?当然是读书啦!
吃皇粮的平凡人也许是闲时间最多的人,工人一天工作八小时,睡觉占去八小时,家务吃饭占去四小时,还有四小时便是闲时间。机关干部闲时间更多,他们上班时间满打满算不会超过五小时。这些人上班的时候,不费什么精力。喜欢读书的人,甚至可以把工作当做休息,是休脑的机会。
其实,不论什么人,都有许多闲时间需要打发。谁都要吃饭吧,饭后一杯茶,你要等到茶凉下去才能喝,这是一个闲时吧。吃饱了,你撑着肚子不会不上厕所吧,这也是一个闲时吧。特别是那些用脑的人,吃食要精,运动减少,消化自然就会慢一些,往往蹲在厕所里半天不得起身,活生生的一个人就闲在那里。就说厨房工作吧,如果是做家常便饭,这里又有许多闲时,条件好一点的烧煤气,条件差一点的烧煤球。你的米淘潲了,放在炉子上煮,你利用优先法去准备菜,菜准备好了,饭还没有熟,你又闲下来。你总不会利用这几分钟去缝一件衣服吧,总不会去田地里转悠一下吧,也不会动笔写一篇文章吧,读几页书却是可以的。看电视又何尝不是这样,当你得知今天晚上几点几分有连续剧播放的时候,你一定坐在电视机前,等待正剧的播放。这时,电视机却在没完没了地播放广告,连续剧放到半路,又杀出一个程咬金,还是播放广告。这些广告,你肯定不愿意看,千篇一律的内容,反复重播的方式,连广告词你都可以背下来了,你不会相信广告的,也不会认真看广告的,这段时间是不是你的闲时呢?
闲时总是有的,有些闲时不用你去找,它就明明白白摆在那里。有些闲时需要你去找,官方文件文章将这种“找”称为“钉子精神”。每个人都有许多闲时,每个人的每一天都有许多闲时,只要你还是一个正常的人,就有许多闲时间需要打发,而读书就是打发闲时间的方式之一。
读书还可以帮助人减少许多烦恼。
人的一生有许多烦恼。志大才疏,事业不甚成功是一种烦恼;大功告成,功德圆满以至做了出头鸟是一种烦恼;金钱弄得太多太饱满带来了生命之忧是一种烦恼;子女太聪明,出走异邦求学,学成了不归国,不回到父母的膝下是一种烦恼;妻子太漂亮了,一上街就引起了众星朝北斗的回头率亦是烦恼。其实,贫贱者的烦恼要简单得多,也现实得多。比如上顿吃完了,还不知下顿的米在哪里;冬天过完了却无春装,破棉袄还脱不下来;岳父母过世了,奠仪还不知要到哪里去借。总之,谁都有烦恼,大人物有大人物的烦恼,小人物有小人物的烦恼;富人有富人的烦恼,穷人有穷人的烦恼。大人物的烦恼因其大,小人物的烦恼因其小;富人的烦恼因其富,穷人的烦恼因其穷。所以,这些烦恼都是本身所固有的,是难以去掉的,有些还是自找的。俗语中有这么一句话,叫做“自寻烦恼”。
烦恼离不开时间,没有时间哪来的烦恼。你有那么多的闲时间,如果你用读书去打发这些闲时间,你就会减少许多烦恼。一个人如果不利用闲时间去读点书,却把时间花在侃大山这件事上,你侃大山没侃赢别人,事后你总烦恼。如果把闲时间花在方城大战上,输多了,你只有几个工资钱,得心痛半个月。作为一次教训,你还会记住一年半载。更不要说在闲时间去做一些丧失人格的事情,干一些无聊的事情,甚至是去干一些有损公德和违法犯罪的事情。这样的话,更会带来悔恨终身的烦恼。
读书本身可以解除你的一部分烦恼。当妻子来例假的时候,做丈夫的觉得妻子这几天不太正常,动辄就发脾气,也不愿做家务,你鲁莽地责备你的妻子,也像一个女人样喋喋不休地说下去。弄得程度轻一点,妻子跟你赌几天气,不理睬你。弄得程度重一点,妻子与你舌战一场,互动干戈,你就烦恼极了。如果你读了点书,特别是读了关于女性知识的书,你就不会产生这方面烦恼的,因为这些书明明白白告诉你,女性来例假,甚至在来例假的前两天,生理原因使得她情绪不正常,身体疲倦。你做丈夫的应该好好地照顾她,至少应该协调她。这样,也就解决了你那些不该产生的烦恼。
生活中还有许多类似的事情可以证明这点。如中国成语有“安步当车”的说法,格言中有“宁静以致远,淡泊以明志”的说法,诗歌里有“采菊东南下,悠然见南山”的说法,大凡做到具有这种境界的人,莫不是从读书得来的。皇言中有句话,叫做“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这句话从另一个侧面说明了同一个道理。
读书还可以帮助你偷懒。
我年轻的时候,一大家子在一起过日子。大家同住在一个屋檐下,同在一个铁锅中吃饭。我的父亲去世得早,文兄便挑起了家庭生活的重担,他自然就要比我多做许多事情。文兄的闲时间都打发在种菜和为一家人的生计奔波上,而我则把闲时间打发在读书这事上。那时,每当文兄把菜园整理好需要上粪时,他从外面回来,兴冲冲地找到我,见我正在读书,厚道的文兄总是悄无声息地退出,生怕打搅了我。万一忙不过来,他总是用商量的口吻同我说:你能帮我挑几担粪吗?后来,我们兄弟都成家分开过了,妻子也像我们的文兄一样,差不多包揽了一切家务,当妻子在料理家务时,特别是节假日妻子最忙的时候,我总是把闲时间打发在书里。妻子也是从不打搅我的,万一她做不了,她就求我说:你能帮我绞干被服吗?有时候,我也想,这是不是我的一种道德缺失呢?文兄与我是兄弟关系,妻子与我是夫妻关系,彼此是平等的。为什么他们该多做,我就可以少做呢?主观上我不是要偷懒躲避体力劳动,客观上却是在偷懒。久而久之,我安之若素,甚至觉得是一种享受,还歪理说得一串串,说这是成全了别人的勤劳品质。
共产党中国的会议多是一个铁的事实,当你不愿参加那种摆样子的会议,不愿意参加那种不解决任何问题的会议,你的身份又说明你非参加不可的时候,你最好带一本书去会场,耳朵去听会,眼睛去看书。当你读书读到情不自禁要笑时,你尽可以笑,那些做大报告的人还以为他的报告生动有趣呢。
我说读书可以帮你偷懒的另一个方面,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读书可以帮你增长才干,增长知识。或者又叫做吸取前人的经验教训,化为自己所有,一切不必再从头做起。一句话,就是吸收人类文明成果。
比如爱因斯坦的物理实验可以从牛顿力学的基础上开始,他不必坐在苹果树下等苹果落到他的头上有了彻悟才去从头做起。现代的木工师傅做大型的人字支架,也不必像他们的先祖一样把笨重的大树搬上屋顶去比试一下后,再下锯裁料定位,因为现代木工都学过平面几何。现代经济学家也不必像马克思那样再去英国伦敦大英博物馆蹲四十年,读那一千五百多种书籍了。现在的时代比马克思的时代还只多走了半步,你完全可以从他的剩余价值理论开始。如果你为我们国家的工人所得困惑,那么,马克思也早已经告诉了你,他说是国家这个总资本家剥削了工人,国家把这部分所得又用到了发展生产和全民福利事业上去了,它们部分地间接地回到了工人的身上。至于农民,他们大多数虽然是如牛负重,困苦不堪,斯大林的著作早就把农民的困惑告诉了世人,国家的积累也有一部分就来自工农业产品物价的剪刀差。中国共产党和共产党政权很大程度上是斯大林事业的继承者,这种现象,中苏是一致的。
至于企业中的回扣风,乡镇企业和所有垮台的国企所呈现的“穷庙富和尚”现象,以及官场中盛行的贪污受贿风,你倒是可以放手去研究,对此,马克思是闻所未闻的,毛泽东也是一知半解的。
政治学也是如此,毛泽东不必通读二十五史,他只需要通读《资治通鉴》。他的一部《资治通鉴》读了一生,共读了十七遍,应当如何协调群臣,使用部下,巩固权势,治理邦国,他烂记于心,付诸于行。治国二十七年,民众困苦劳顿,国内乱象四起,却是没有战争,苏美英法德日引颈相望,不越雷池。
高层次的读书当然是高尚多了。它能够使你懂得生活,明白事理,增长知识,然后学会做人,有所作为。潜心于读书的朋友们,他们都是想有所作为的。
未婚的青年朋友莫不渴望恋爱,男性青年朋友莫不渴望找一个如意佳人,女性青年朋友莫不渴望嫁一个如意郎君,但是,成功者几何?我们也学着做文明国度,倡导自由恋爱,反对父母包办,成功者又有几人?当你进入到适婚年龄的时候,大凡父母亲莫不想插手其间,他们的插手都不如你的意,你总是幼稚地嗤之以鼻,可是,做父母亲的却并不以为然。他们总是对你说,这是为你好,你百思不得其解,于是,就有了烦恼,躲在家里读《红楼梦》。读完一部书,似乎就明白了一个道理,原来,贾宝玉这个花花公子的婚事也不如意,林妹妹无父母,无家产,她如果出嫁,还要贾府为她置办嫁妆。病恹恹的林妹妹不会烧茶煮饭,又懒得去做针织女工,这种姑娘怎么当得了贾府的少奶奶。于是,你也就迁就了父母,接受了“门当户对”这个观念的裁判。当然,特例也是有的,但那是特例,并不是普遍。
我们养育了儿女,做起了父母亲。但是,许多人做不好父亲,只觉得父亲就是威严,就是棍棒,就是皇帝在家庭的化身。一部《傅雷家书》讲透了“我们应当怎样做父亲”的道理。你如果读了这本书,难道不受一点“我们如何做父亲”的启迪吗?把儿子当做一个朋友,当做一个可以促膝长谈的知心朋友,一切都以朋友式的商量口吻去和儿子交谈,加进自己的人生经验,你才可以做父亲。否则,你算一个什么东西呢?
许多青年朋友在中学读了几年书,特别是读了官方钦定的作家的散文,书上写的那么好,老师分析得那么引人入胜,以致你很小很小就知道散文园地里有个杨朔,倘若有一天,你来到了书店,在那里看见了梁实秋,看见了林语堂,认识了徐志摩,神会了朱自清,你也许会惊得目瞪口呆。你会被那些可以用尺码来丈量高度的散文集子所惊呆,你就会感觉到这世界真是太大了,自己以前真是太肤浅了,一旦你的欣赏水平提高,你肯定会将杨朔们束之高阁,跟他们说拜拜了!
近几年,掀起了一股毛泽东热。出版界、影视界,评论界、读者群、观众群,几乎是无人不说毛泽东。毛泽东在你心目中的形象比过去你心目中的毛泽东形象是客观多了,公正多了。毛泽东还是那个毛泽东,近几十年来,他在你的心目中走完了从神到魔鬼,再到人的这一历程。究其原因,是你最近熟读了他的著作或者是熟悉了毛泽东研究者们的研究成果,否则,你是完不成这个过程的。
书太丰富了,书太富有了,真是上下几千年,纵横数万里,无数人的无数代努力,好的经验,坏的教训,自然界的,人类社会的,莫不记载其中。
一部《论语》,可以帮助你修身齐家;一部《资治通鉴》,可以帮你经邦治国,做你的总参谋;一部《资本论》,可以供你做五百年至一千年经济研究工作的指导宏论。当然,这些书不是常人能读的,但是,常人读的书是否有经典呢,肯定有的。一部《红楼梦》写尽了人情世态,一部《围城》,阅尽士林病态。当然,文化层次高的,读懂了老庄,遁世隐居,或者人在闹市,心系无为,这样的人也是有的,只是少之又少罢了。
读书之后,一般地说,总是有所作为的。读了达尔文,袁隆平成为了杂交水稻之父,这种人读书是大有作为的。正如毛泽东博览群书,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政治权谋家一样。我们常人读了书也是可以有所作为的,年轻的朋友们,你发狠读一点生物学,就会更好地种好水果,养好禽畜的。学了点普通经济学,就会更有效地帮助你在商品流动领域里赚钱,你的个体户就会当得更红火一些的。就是读《红楼梦》,你也会受益匪浅的,至少在婚恋在家庭问题上,你会变的实际一些。如果你读了一点书,又可以有所作为,那么,将一个村子、一个镇乃至一个县交给你治理,你在实践中又读了许多无字之书,心本纯良,那么,你的治下就一定会光彩夺目起来。灿烂的夜晚,虽然是月亮的光辉在普照,可是,月亮只有一个,星星又何尝不放异彩呢?星星是何其多,只有满天的星月都放出了异彩,这个世界才是真正美好的!
总之,读书是一项高尚的精神活动,可惜,我所读有限,心智愚钝只能言及皮毛,就算是抛砖引玉吧!
当然,读书也有坏处。比如,不少人把读书当做敲门砖,那句流行千年的宋帝皇言就赤裸裸地道出了它的真相。又如胡人读宋词,终于定下了挥鞭南下、占尽东南形胜的决心。又传说希特勒学了地理课,就抱着地球仪说他要拥有地球。时隔多年,他就驱使着他那支高傲的日耳曼民族劲旅,轻取东欧,横扫六合,远征苏俄,去实现他的勃勃野心。华人不学日语,在大和强盗蹂躏我神州十四年里,那会出那么多头戴歪帽子,梳分头的汉奸?更不要说那些黄水泛滥,唆使人丧失人性尊严的下流书籍了。所以,读书的时候,我们也还是要思想。一是想应该读有用的书,二是应该想读了有用的书还应该做有用的人,这有这样,才不枉是读了书。
二
读书须得买书,读书人如果不买书,却津津乐道谈读书,实在是等于空谈。
买书需要花钱,在物价飞涨的今天,更是要花很多的钱。
所以,我在这里谈一谈书源的事。
书的第一个来源便是借,大凡读书人都是从借书读开始的。所谓借书,一是向公家借,一是向私人借。在大学,几乎所有的大学都有图书馆,学生读书并不算难事。大学的藏书一般也很丰富。可是,你总不能读一世年的大学吧,走上了社会你该怎么办呢?到了社会上,你如果住在城市里,要读书还是有办法的,城市里也有图书馆,有省立的,有市立的。一个大城市,顶多有几家公共图书馆,他它们一般建在市中心,读书人去借书读真是苦不堪言,远的几十里,近的有几里。要办图书借阅证,要照相,要注册,还要交押金,麻烦死了。证件办好了,你怀着期望高兴也同时是虔诚的心去朝圣,可是,图书馆不一定开门,就算是开门,也不一定有你要借的书,就算有,也顶多一次借两本给你。你辛辛苦苦地跑腿办事,事后一想,总觉得不划算。其实,这还是沾了你是城里人的光。乡里人哪里有图书室呢,就算乡里或者村里办了个图书室,花了几百元或者几千元上万元买了一些书,可是,这要不了多久,就会被机关干部和邻近的人给鲸吞了,一般的读者你能借到书吗?
向私人借书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一般地说,有些读者也买书,随看随丢的居多,没有几本书可以往外借。喜欢藏书的人他根本就不愿将书借出去,即使抹不过脸皮,也只是将两本可有可无的没有收藏价值的书推给你,你根本就借不到你所要的值得一读的书。作为藏书量相当丰富的人,他也不愿意去借书,因为他自己的书秘不示人,也担心别人会丢他的脸面。说到底,读书的人须得自己掏钱去买书。
但是,我还是劝那些刚刚涉猎书场的年轻朋友还是去借书读,这种人往往缺钱。你可能是一个待业青年吧,还要靠父母养着你,谁会把钱给你去买书呢?就业了,你的手头肯定紧张,而且,你也许又在恋爱,而恋爱是不能光靠两片嘴皮子的,你必须的付出一定的经济代价。这样一来,你的手头就会更加紧张,更谈不上腾出钱来买书了。可是,你又有许多闲时间要打发,也要通过读书来提高自己。你如果是通过读书来打发闲时间,你不去借书又哪里来书呢?只是,你可能借不到几本好书,甚至还要遭人几番白眼,丢几回脸面,你心里火辣辣的。这很有些好处,可以促使你想办法买书来读。
袁枚说过,书非借不能读也。这的确是一个道理,但不是至理。认认真真读借的书的道理他是讲透了。但是,在袁枚的时代,读书人少,文盲多,借与被借的关系跟今天比有很大的区别。另外,也没有充足的理由去说买来的书就一定读不好。一部经典名著,非反复读,摩玩不已,才能读懂读好。借来的书能让你从容地摩玩么?况且,有些书,你读第一遍根本就读不懂,只感到高深莫测,你必然束之高阁。事过几年,你无意中读了许多相关的外围知识的书籍,再从书架上取下这部你曾经没读懂的名著,一下子感到没有阅读障碍了,你的眼前豁然开朗。如果不是自己买的书,就不会出现这种奇特的现象,能读懂一本比较艰深的书籍,本身就是一种享受,你会快乐无穷的,而这种书是非买不可的。
读书人买书有一种极为专注的精神,以我为例。
我还在师范学校读书时,每个月也可以领二元钱的津贴,这津贴连同家庭少量的补给,我几乎都用在买书上。上师范前在生产队做事,我老喜欢外调,外调虽苦,有时候也有些外水,可以混几个闲钱,也能买几本书。师范毕业那年和第二年的暑假,我曾经两度去过城里的建筑公司卖苦力。我每次去的时间都是全年最热的时候,日头晒得柏油路流油,口渴了就在水龙头上喝个饱,水龙头里的水,由于管道晒热了,喝进肚子也是热乎乎的。白天,抬预制板上三楼四楼,晚上睡在工棚里,蚊子成群结队咬你。有时候,我们还要打夜工,这样子辛苦,一天居然能得四元钱。结账以后,我把做工的钱全部拿到新华书店买了书,真是傻呼呼的。并且,大家还以为我是一个怪人,殊不知读书人拥有自己的书的愿望并不亚于乞丐得到金元宝,或者不亚于三十岁的男子抱着他的新婚妻子。此后,不管家庭经济情况怎样,我每年都要买一些书回来。最近几年,我的家庭没有什么大的建设,我用工资积余,每年要买回几百上千元钱的书籍。
由于学会了买书,我就再也没有其他的嗜好了。我从不乱花一分钱,肚子饿了才进面馆吃一碗面条,至于西瓜冰淇淋一类的饮料,糖柿果饼一类的副食,我是从不花一分钱的。
最近十年,我也养成了两个陋习,一是抽烟,一是玩麻将。一年抽烟要耗去许多钱,算下来是购书款的几倍,年底算账,实在令人心痛。我却从来就没想到要戒烟,晚上读书没有烟是很难打发时光的。我玩麻将,一般是一个星期在周末玩一次,带一点赌资的玩法,不赌钱的我不玩,赌大的我也不玩。有时候在别人家里做客玩,有时候将别人请到家里来玩。我是输的时候多,赢的时候少,一次输五十元的有好几次,事后总是追悔莫及。我不是心痛那几个钱,只是感到这钱丢的不是地方,用在买书上该有多好。我总是觉得输一次就犹如送了几本书给别人,身上又掉了几斤肉,多么心痛啊!这第二个陋习我今年暑假试图戒除,要戒绝终究有点难,有时候还得逢场作戏,敷衍了事,因为我们这里是全民玩麻将,你太清高了,人家就断绝了和你的往来。人生能有多久,太可惜了。
买书也有一些学问,一般地说,专著应占的份额大概是百分之七八十,一般书籍和杂志大概是占百分之二十。专著大抵是学识渊博或者是学贯中西的名家写的,他们呕心沥血几十年,有的甚至是耗费了一辈子的心血,才有这结晶和成果,实在值得你认真地去读,去思索,去品味,也一定能使你吸收许多营养。围绕着这些专著,一定还有一些外围的书籍,其中,有一些可能是见识肤浅的根本就不值得你花费时间去读,你也用不着去买它;还有一些却是读专著必须要参考的,你也必须去买的。
一般的书籍和杂志也不是一点用处也没有,比如如厕可以带书,乘轲可以带书,在厨房工作也可以带书,这种时间读书只能是读这一类书报杂志的,因为你可以随便一些,可以卷做筒状,也可以不必太专心。这种时间是不太适宜读专著的,专著太厚重,一般来说,装帧也讲究一些,难免弄坏,沾上油渍污点。专著只能摊在桌子上读,还要动笔做笔记。读书人的习惯都喜欢在睡前还看会儿书,把枕头垫高,把灯挪近,读着读着你就睡着了,书从你的手中滑到床上,你一个翻身压住了书,次日早晨起床,见书变了形,你并不后悔,把变形的书刊整理一下,下次睡前,你还读这种书。一般的书籍和杂志还可以敷衍一下来借书的人,关系远一点的人,你可以直言相告,我的书从不外借。关系近一点的人,如果他是懵懵懂懂的,你会很为难的,这时,你可以将一般的书借给他看,免得疏远了关系。所以,这些书籍和杂志你还是要买一点。如果是订杂志,你也要讲究一下质量,高质量的杂志,高质量的文章总是不多的,你要谨慎选择。我常年订阅的杂志主要有三种,一种是《新华文摘》,它是一本大型的文摘类刊物,实际上是一本百科文摘,实用性、科学性、趣味性都很强,质量也相当好。第二种刊物是《名作欣赏》,这本刊物里的评论文章,有的写得高深莫测,读下去令人畏缩。但是,我还是愿意读它,要强迫自己读下去,读多了,读惯了,就可以慢慢提高欣赏水平。第三种刊物就是《语文学习》,这是一本行业杂志,我是教语文的,主要是想通过它了解全国中学语文教学的动态。
一般的平民百姓一年要买很多书是不可能的,因为他的钱是从工资中省出来的,是从牙缝中省下来的。今年,我从一则消息中得知,湖南省知名历史学家何光岳先生,一年要从黄兴路古旧书店买走九千元的旧书刊。长沙城除了这家古旧书店外,还有两家大书店。一家是目前南方最大的书店——袁家岭新华书店;另一家是五一路历史久远的新华书店。何光岳先生未必不去逛这两家书店,逛了未必不买书。至少,何光岳先生一年会买一万元钱以上的书。何光岳先生起于草民,现在挂的头衔是湖南省哲学研究所历史副研究员,独立著述颇丰,买书的钱肯定是稿费。他现在已经不是平民百姓了,不然,他五年的工资就是一份钱不用到生活上去,也只能买回他现在一年所购的书。你如果是平民百姓,你买书就非谨慎不可。报纸上登的邮寄购书的消息很多,可是,书也太贵,因为它加进了百分之十的邮寄费,这样的书如果不是稀世珍宝是不能买的。进书店的机会有的是,就是进了书店,你也要谨慎地选择,那里的书太多太杂,你只能选择你自己所需要的。什么书才是自己最需要的呢,这要根据自己的阅读经验及发展能力定方向。你只能确定一到两个重点学科,其他的也要懂一点,那些普及读物是不可或缺的。
平民百姓去买书最缺的当然是钱,但是,当你怀揣着省下来的钱走进书店的时候,你的心是甜蜜的,凉丝丝的。你自豪地浏览着那一架一架的书,几乎跑遍了全书店,然后再回转来挑选你所最需要的书。买的书到了家,你把它放在桌子上,读目录,读序言,抚摸着精致的封面,轻轻地翻着书页,嗅着里面的油墨香味。这时,你一定是心醉了,像喝了一杯浓浓的醇酒,又像怀抱着一个金娃娃。于是,你提起笔在那扉页上签上你自己的名字,非常的谨慎,也非常的虔诚。至此,你也就领略了买书的无限乐趣。
三
会读书的人同时也应该会藏书。
藏书就如同养育儿子,是那么艰难,也是那么令人神往。
藏书,首先就是解决书源问题。一般来说,书源有三个,一个来源是托了祖宗的福祉,在我们这个有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有许多世代书香人家,他们这些家庭世世代代都是读书人,是以读书写文章教蒙学为业的,因此也就传下了不少的书。只是,这样的人家为数不多。据传,我在上面提到的何光岳先生,他的书源之一就是懒了祖上的福音。何光岳先生从老家平桥河搬家去城里的时候,就是用汽车拉了一车书。平桥河是一个有几千人的大屋场,旧时财主多,能人多,读书人多。日本沦陷时国立十一中曾经迁到这里办过半年学,也可能遗下一部分书籍。何光岳先生得天时地利之便,收藏散佚书籍于囊中不是没有可能的事儿。第二个来源就是注意收藏那些不是藏书人的书,许多人买书是随买随丢的。设若这本书传到了你的手中,又有一些价值,购买者又无意藏书,你是可以考虑收藏的。第三个来源就是买书,这是主要的书源。你掏钱把书买回来了,并且藏起来,就等于你把现款存入了银行一样。
据说,现代家庭文明重要的标志之一就是有一定数量的藏书。设若一个家庭富得流油,彩电、冰箱、洗衣机,录像机,摩托车,这些物件应有尽有。还有豪华漂亮的单元套间,挂了彩绸的墙壁,铺了地毯的房间。生活在这样的氛围中,你的感觉如何?我想,你这个家庭是永远静不下来的,永远是喧闹的,因为你的家庭缺少书。闲得无聊的家庭成员太多或者是闲得无聊的时间太多,不是你要开这个机,就是他要开那个机。看腻了,听腻了,就摆开方城大战,参加大战的还有外来的无事人。你的子女也许还在学校里读书,这时,他一定陪在边上,帮你参谋出主意:吊一饼,胡二五八将。这样的家庭,物质生活水平是进入了小康社会,精神生活却是异常的空虚,这样又有多大的意思呢?设若是爱读书,设若拿两千元钱买了一些书籍,储之于书屋,以打发那些无聊的闲时,不也省去了许多的烦恼吗?
书的来源主要是上面说的三个,也不排除还有第四个第五个,比如赠书和窃书。能得到赠书的也只是一些大人物,书赠大人物算不算行贿,这一点还不好界定。窃书是不道德的,却是屡禁不止。读书的人都知道孔乙己那句名言“窃书不算偷”,窃书当然要算偷,当然,这是主观界定。客观情况是,在书店里偷窃图书的情况一直很严重。当你走进书店,每类书柜间都有一两个监买员,他们坐在很高很高的椅子上,身边还放着一块醒目的牌子,上面写着:偷一罚十。如果没有人偷书,如果没有偷书的事情发生,又何必要这么多人守着书店,又何必要挂那块高高在上的警示牌。鄙人是最喜欢逛书店书市的,看见这种警示牌就觉得是一种侮辱。
藏书就必须有一个藏书的工具,一般地说,每个家庭都应该有一个书柜。书柜最好配上玻璃门,以防书籍的霉变。最时髦的做法是在一个组合柜中配一只书柜,一个书柜能装几千元的书籍,一般的平民百姓家能装满这个书柜就不错了。家庭经济条件如果许可,也可以考虑设一间书房,里面配上书桌、沙发、藤椅,房子里的书架应该是特制的,其大小规格不要千篇一律。住在三楼以上的人家,可以制作敞开的书架。住三楼以下的人家,书架应该以封闭式为宜,用玻璃做门,防止潮湿霉变。你家如果有专门的书房,它的布置应以庄重大方为主格调,地上最好铺上地毯,墙壁上不要张贴什么,特别是不要张贴美人画像。若有境界高洁的书画,也可以挂上一两副。
把书放进柜里,以平放为最好,竖着放就容易弄坏书。特别是当你的书放不满一架时,就更加容易损坏书。竖放的优点是容易找书,平放的书,书码之间要有一个距离,有距离才能显示美,特别是便于拿放,距离的宽度以插一只手为宜。平叠也要显示高低,显示了高低就是显示了美。看过了的书,估计近几年不会再看的书,如果是同类的,不妨叠得厚一些。书的摆放也应该讲究分类,这样做能给你带来许多方便。
有了一定的藏书,就应该编书目。这个编目的书量以多少为宜呢?是以五千册为宜,还是以三千册为宜。藏书犹如过去人家养孩子,那时,一户人家都有四五个甚至更多的孩子,父母对自己的孩子是了如指掌的。你的藏书如果数量不多,也会了如指掌的。多则不然,据好事者说,清康熙皇帝共有四十五个儿子,这么多的儿子做父亲的未必都认得。书多了还是编目好一些,一是便于查找,二是防止丢失。凭记性你是记不了这么多的书的,编了目就不同了,丢失了书你可以查得出来,有线索的你可以索回,没线索的给你留下一个教训。须知,卧室和书房是不能轻易放外人进去的。更不要有虚荣心理,一来客人就主动带他去参观你的书房。
编目工作是一件很复杂的事情,家庭藏书编目以简单为宜。主要记清的是分类、书名、价格、出版社及出版时间。这样编目,主要是为了方便你自己,而不是为了方便别人。
藏书的另一件非常细致烦难的工作就是防潮湿防霉变,防虫蛀。你生了一个儿子,辛辛苦苦养到了十几岁,如果病了,你做父母的能不心痛吗?护书亦然,我们爱护书就应该像爱护自己的儿女一样。设若一本书,特别是一本有价值的书受了潮,霉变了,甚至完全不能用了,废弃了;或者被虫蛀得空空的,被老鼠咬得七零八落,你不痛心疾首才怪!因为这些书可以引起你种种回忆,你是通过何等的艰辛才得来的。读它的时候,夏蚊是如何叮咬你的,寒冷时如何侵入你的骨髓的,你是读了多少遍,它是如何影响你的生活甚至影响你一生的,这样的书你能舍弃么?
防潮湿,防霉变,防虫蛀,我们称之为书的三防。有效地做到三防,主要是看你的物质条件具备了没有。在江南,一般地说,春季雨多,地气向上,书最容易得潮湿病,条件好的,有楼房的,就应该将书房设在楼上。另外,还要让室内通风,让书柜通风。做书柜书架的材料最好是杉木,要经常用干净的抹布擦拭书柜。万一发生轻微的霉变,也只能用干布将霉质拭去,再将书放在阴凉的地方风干,切忌将书放在火炉边烘烤,放在太阳底下暴晒,那样只会使书变得更坏。天气好时,要开门开柜,下雨天则要关门关柜,不要让空气中的湿气跑到书里去捣鬼。每个书柜可以放一两粒樟脑或卫生球丸,以防虫蛀。书的霉变和虫蛀一般都是由潮湿引起来的,所以,三防中应以防潮湿为主。
据报道,苏联民族是一个最喜欢读书的民族,也是图书销售量最大的民族,更是非常爱好藏书的民族。他们家家户户都有一定数量的藏书。中国近十年有很大的变化,房子越做越好,家庭大件越来越高级,结婚的彩礼也喊得越来越高,读书的热情涨过了一阵子,现在是越来越低了。私人藏书的兴趣与十年前相比不知有些什么变化。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人们闲着的时间越来越多,闲着的人也越来越多。跳舞热、麻风病、猪婆九、三打哈,嫖娼狎妓,凶杀抢劫,这些丑事遍及大江南北。其中,麻风病是人人感染,家家摆赌。大家要是把精力把金钱都放到书上去,那该多好啊!国家要是一边根治黄祸,一边拿出一些财政补贴给书市以降低书价,那该多好啊!这样的话,民族的忧患就少多了,信不信由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