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时的玩乐》
一、《溜黄山》
太阳从早照到晚,像清澈的水,把东北平原清洗得干干净净。遥远的天空蓝的明净,飘动的云朵白的素雅,平原空旷的显得高洁,耳中听不到一点点声音。
梁家窝堡就在目光的前方。
在我的记忆中,这个东北的小村庄的四周有一些树,无论是路的两旁、还是田头地脑、或者人家的院中,都是榆树。
这些榆树,是村人救命的树。
记得我小的时候,曾吃过榆树钱和小米一起熬的粥、榆树叶和玉米面做的菜窝窝、榆树皮晒干后擀成面和高粱米面一起做的汤。这些,对当时的我都产生了崇高的敬意,现在有人一提起榆树,都会觉得它是我生命的一部分,好像它的形象总和母亲一样令我景仰。
在景仰和崇敬之中,时不时地想起童年的一些乐事:
记得,每年的端午节,我都要和小伙伴们玩一种当时认为是一年之中最为有意义、又是最不可缺少的游戏——溜黄山。
我所说的这个黄山,不是安徽省集泰山之雄伟、华山之险峻、衡山之烟云、庐山之瀑布、雁荡山之巧石、峨眉山之秀丽于一体的黄山,也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黄色的山,而是我出生地梁家窝堡村后的一条深入地下的沟。这条沟的两边,好似陡峭的山崖,再经过多年雨水的冲击,使本来就是黄土地的沟沿,成为了裸露黄色肌肤的硬汉。每年过端午的时候,我们都早早地起床,飞快地吃了碗不管什么做成的端午粥,就像爱惜宝贝一样地揣上母亲从初一攒到这一天才舍得拿出来给我们吃的鸡蛋,个个都像出巢的小鸟似的向黄山方向飞去。飞到黄山便拿出来自己用小手攥着的还没有变凉的鸡蛋,开始在黄山的上面(就是地面上)划一道直线,每个小伙伴都把自己珍爱的鸡蛋作上记号放到线上,再由一个小伙伴喊一声“放”,所有的小伙伴一起放手,这时每个鸡蛋都以原始的姿态向山下滚去。没等鸡蛋滚到山下,我们就一转身坐到了黄土上向山下划去。划动的过程中,每个人的身后,刚开始时是一条黄色的烟线,渐渐地这些烟线汇聚到了一起,形成了一片烟幕,在我们当时的心中觉得甚是壮观、雄伟;我们喊着、叫着、笑着向下划冲。等到全部到达山低时,找到自己的鸡蛋后,如果没有因为下滚而破裂的,就要拿到一起顶。顶的方法很有讲究,要用拇指、食指和中指拿着鸡蛋的一头,无论大头还是小头,双方必须一致,接着两脚站稳,另一只手没拿鸡蛋的手要背到身后,才能开始对顶。
溜黄山,溜的不仅是我们,更主要的是溜我们那种苦中作乐的孩童们对美好生活向往心情!
这种乐趣,现在一回忆起来,还忍不住笑出声来。
二、《顶牛》
童年的记忆永远是清新的。
现在已过不惑之年的我,每当回忆起童年的时光,就好像走在路两旁满是草莓芳香的山间小路上,那种芳香浸腹的感觉,通过嗅觉器官,沉入心房,再沿着静脉血管,流遍身体的每一个角落,使自己的全部身心都被这种芳香笼罩着!惬意和舒畅无法用言语表达,只有凭借点滴的回忆来诠释此时的心情。
于是,这些点滴的往事,凝成了我的文字,凝成了夕阳下孩童的笑语欢声。
夏季的晚霞刚刚在地平线隐没她的笑脸,我的伙伴们就聚集在村旁场院里,开始学业后的放松。
满耳是嬉笑的声音,满眼是灿烂的笑容。就在这嬉笑和笑容的氛围里,新一轮的游戏开场了。
我们的游戏不分男女和年龄,经过大家公认的两个非常有实力的高年级的大哥哥用普通而“古老”的原始方法,分成了均等的两队,再按着个头的高低,从两组中各派出一名队员,首先抬起走腿,把左腿的小腿平行地放在右腿的膝盖上方,右腿单独跳着,用抬起的左腿的膝盖顶对方的左膝盖,当把对方顶逼的单独右腿无法站立,只能撤下左腿来支撑欲倒的身体时,再换上左腿独立站着,右腿抬起,用右腿的膝盖再来较量。如果对方的左右两腿都被你顶倒,你就是胜利者;而对方的一条腿和你的另一条腿分别失败,你们就算平手,等待全部比赛完成后,再次进行较量。
由于但是没有电脑、电视等现代化的娱乐设施,我们最大的快乐,就是村场院这块只有晚间属于我们的乐园了。
在玩这种游戏的时候,每个人的表情和神态各不相同,在我的记忆中,有三个人当时的神情至今还在我的脑海里萦绕。
这三个人,有两个是我的同学——潘喜军和张万军(我已在很多的作品中提到了我的这两个同学,他们也是我童年难以忘怀的玩伴),另一个是姓王的、比我的年级高的、在他的家族中排行第五的王小五。他们三人在这个游戏中都有非常使人难以忘怀的表情和神态。
王小五的年级比我们高,个头当然也比我们猛,一般的情况下,他都是领军人物,每次都是首先上场,而且实力非常雄厚,每战必赢。在我的记忆里他好像从来没失败过,每次上场的时候,他都以居高临下的目光、带有鄙视的神情、斜眼看着对手,然后左侧的嘴角向上一翘、抬起右手伸出食指指着对方向自己的这面勾着说:“来吧!我就在这里跳动,不挪动,你要是把我逼挪动了,就算你赢了。”很多对手就败在了他的这种桀骜不驯上。现在仔细一思量,他当时不自觉地运用上了“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战略,首先在气势上就已战胜了对方,岂有不赢之理!
潘喜军虽然和我同龄,但是他的个头比我和张万军也高出了小半头,相对王小五的气势来说,他更多的是坚定!当他上场时,他都用牙齿咬着下唇,眼睛盯视着对方,似乎在告诉你:我一定要战胜你!他眼神中的坚定不无威慑力,对方遇到他是,只有抱着平局的想法了,要想战胜他,只能凭借技巧和力气了,而在大的力气和再灵活的技巧在潘喜军的膝盖下,只能屈就。
张万军相对王小五和潘喜军而言,就没有赢得对方太大的把握了,而和个头高低相等的我来比,却比羸弱的我多一份技巧和智慧。无论对方个头多高、吨位多大,他都以聪慧的机智,运用“半两拨千斤”技巧,把对手强大的实力转化为自己所有,再利用对方的求胜心理,克敌制胜。有时散场后,和与张万军搏击的对手谈起他,对手都会说:“他一上来,就用那对大眼睛不停地在我的脸上转悠,他的眼睛里面好像有一种力量,我都不敢看。心里一毛,就被他赢了!”
那个时代的我们,没有现代的电子游戏和高科技网络,所有的游戏就是聚在一起玩“冷兵器战争”,就是在这些游戏中,我们学会了很多学校里书本上学不来的经验,这些经验也成就了我对文学的信念,使我在这条道路上永不停歇、并将完成历史赋予我的使命!
三、《轱辘圈》
什么是轱辘圈呢?其实就是一个铁圈,是箍木桶或者木盆等木制品用的铁圈,这种铁圈有两种形式的,一种是像现在建筑用的钢筋做成的,另一种是薄铁板做成的。无论是钢筋的,还是薄铁板的,都是组成一个圆圈。
这种圆圈怎么能玩呢?很简单,我们那个时候没有像现在这些孩子一样有这么些玩具,我们那时的玩具非常古朴,这个古朴,是说所有的玩具基本上都是原有的家庭用品上的废弃物,就像这种轱辘圈;再就是自己亲自动手做的或肢体动作游戏,如弹弓、泥巴品、秸秆枪、鹞子抓鸡、骑马干架等等。
在这些游戏中,除了弹弓以外,能自己玩也能和别人一起玩的只有轱辘圈。
自己玩的时候,是在泥土路上、生产队的场院里、或者学校的操场上,拿着个铁丝制作的溜圈杆,其实这种杆,就是用铁丝制成的简单的不能再简单的小工具,它的杆头上弯成能够夹套住铁圈大小的U形夹,再从U形夹的左侧折一下再向后延伸出一段可以使手自然握住的把柄,如果铁丝短,也可以安上一段木把。在玩的时候,一般情况下,是用左手拿着铁圈,右手握着溜杆,把铁圈立放在地上,再用溜杆的U形夹套住铁圈,左手接着轻轻地向前滚动一下铁圈,右手的溜杆马上跟进,并用均匀的力量向前推动铁圈,这样,铁圈就会带着磨动溜杆发出的响声,向前滚动了。对当时的我们来说,这项游戏不仅在玩的时候给我们带来了愉悦,还锻炼了我们年少的身体,也成就了我们欣赏自然音乐的契机。有时我们还会伴着铁圈和流杆发出的悦耳的响声,哼上几段革命歌曲或东北小调什么的。那种惬意的心情,现在回想起来,也不失为一种年少的快乐!
这是自娱自乐的方式,再就是集体游戏的环节。
记得那时,我们不但自己组织几只或是十几只铁圈一起向前跑动的自由比赛,而且,学校也在每年的春季或是秋季组织溜轱辘大赛,跑得快、手法好的小伙伴有时还能得到一支铅笔、一把铅笔刀或是一把木格尺的奖励呢。
在我上小学一年级的下学期的春季溜轱辘圈的比赛中,我有幸成为班级参加比赛的四名选手中的一名,我们已经能够掌握了大赛的一些要领,只要一个班级的四名选手中,有一名得以取得第几名成绩,那么,整个班级就是第几名。根据这种规则,我们四人在比赛前研究出了一套争取第一的新方案:用三名选手组成拦截队形,在刚开始的时候,抢先几步,争得在其他人前面把圈落在地上,这样,我们就能使拦截队形自然地组成不可逾越的屏障,用身体和轱辘圈顺利地拦截住其他班级队员的前进道路,逼迫他们弃圈离开比赛场地或是只有跟在我们后面无法取得名次的份了。经过研究决定,我们四名参赛的选手中,我是既瘦又矮、身体也比较单薄、拦击力量小,他们让我抢占前头,争取第一,其他三名在身体上和技巧上比较有实力的同学组成拦截队,负责拦截其他班级的选手。就这样,我们在这次比赛中稳操胜券,取得了第一名。我家里现在还有我当时获得的奖品——木格尺呢!
四、《拽泥嘎嘎》
这是我们那时的农村孩子夏天最惬意的游戏,这种游戏,不仅表现了我们自幼就喜欢泥土,同时,不自觉地彰显了我们对土地的热爱。
之所以说是对泥土的爱,因为,在我们玩泥嘎嘎时,我们会毫不顾忌地把手上把玩的泥做成嘎嘎,再单手托举起来,高高地自上向下迅速地拽出,拽碎后的泥嘎嘎上的泥浆、小泥块,肆无忌惮地向四下乱飞,不管脸上还是身上乱沾。结果一场泥嘎嘎大战下来,我们参加或者观看的人,没有一个不变成了真正的泥土拥抱者!
玩泥嘎嘎,一般情况是在夏季的热天午后。而大多数又都是在暑假的时候多,因为这个时期,我们不像现在的孩子这样,假期补课的时间比上学还累,那时的我们玩的游戏虽说没有遥控车大赛、电子玩具、网络游戏,但是,我们的游戏也非常多,而且没有一样是花钱买道具,全都是自己从生活的周围寻找现成的可用之物来“演示”的!
别的先不说,现在就说这玩泥嘎嘎吧,我们所用的泥,是家乡非常多的黄土加上水和制而成,因为我们对黄土非常了解,它不但颜色没说的之外,还具有一定的粘合性,不容易破裂,只要摆弄适度,一旦破裂,就会发出很大的声音,既清脆又具有爆破性,很刺激。
这种游戏,不论人员多少,两人、三人、四人……甚至自己都可以自娱自乐地玩的津津有味,有时还能玩到了大人叫吃饭都没有听见的忘我境界。而且人越多玩的越激烈、也越有意思。即便有输赢,输赢的物件也都是做这泥嘎嘎的黄泥,即便输家付给赢家都是这非常容易弄到的黄泥,有时也挣得面红耳赤、吐沫横飞的。
虽说是泥嘎嘎,听起来很随意,但做的时候可不似想象中的那么简单,有的做成后一拽非常响,达到震耳欲聋的效果,而有的则不响或者像放闷屁一样“噗”地一小声就销声匿迹了。
玩这种游戏,我自己做的永远也拽不赢,底部的泥不是薄了就是厚了,薄的时候只能发出“噗”地一小声,这时会引起大家的哄笑,而厚的时候,无论我用多大力气,即便站起来离地面再高,拽出扣到地上时也不能发出丝微的声响,所以经常我不自己做,而是弟弟替我做,我只管拽出响声就是了。
说起弟弟,他可是这方面的高手,以致一般的同龄孩子都没有敢和他玩的了,而和他玩的都是高我们两三年级的大孩子,这些大孩子有时还是经常会败在弟弟的泥嘎嘎手下。弟弟做泥嘎嘎有诀窍,他从和泥时就掌握好水和黄泥的比例,和出来的泥不软不硬,做泥嘎嘎时周围四壁薄厚匀称、上下相同,既挺实,相对而言又比较坚硬,底部被他的小手涂抹得比周围四壁薄了将近三分之二,厚度得当、均匀。这种类似吃饭的小碗一样的泥嘎嘎,拽起来不用费多大的力气,只要掌握好嘎嘎扣下时边口能匀称地和地面接触、使兜住的风能以爆破的速度冲破嘎嘎底,就一定会发出“啪”的一下清脆、响亮的声音。每当听到这清脆响亮的声音,即便不在旁边一同玩,也会知道这必是弟弟的泥嘎嘎发出的声音,更会想到弟弟拽完泥嘎嘎时高傲地昂着小头、沾满黄黄的泥巴的双手插在腰上、脖子一梗一梗地、眼睛露出鄙视的微笑地瞧着周围的伙伴,那小样简直是个刚指挥完一场胜利战役的指挥官一样。
泥嘎嘎,是亲和泥土,热爱泥土的不自觉的表现,我们应该时刻牢记要热爱我们自己国家的每一寸泥土!
五、《童年的战争》
童年的战争,是我们在秋天午后或黄昏时汗水流淌出少年的严肃和激动。
即便是战争,就应该有枪械,当时我们战争使用的枪械,没有今天的这样先进,既不能打塑料弹,也不能喷水,甚至不能自己发出一点声响,全靠我们的嘴配音。
当时的战争器械,是原始的,最初用秸秆折弯制造而成,现在我还记得制作方法:先在大于二分之一的地方折一下,达到九十度角,接着量出一的距离,折出大于九十度角度,使它和原来剩余的部分相交,相交处大约有两的长度,再在相交的部分反方向折一下把上下的部分与原来的部分并在一起,然后在折痕处用缝补衣服的线扎紧,如果剩余的部分长于原来留存的部分,就要用剪子剪掉,剪掉后剩余的部分一定要短于原来保留的部分,接着用线再次绑紧,这样一把标准的步枪就制作成功了。还有另一种更枪械——卡宾枪的制作方法,这种枪看起来与真正的卡宾枪十分酷似,它是用建筑用的灰条子和铁钉钉制而成的,先用锯锯出小臂长短的四根灰条子,再把其中的一根从中间部分锯断,锯成一长一短的两部分,接着开始把这些灰条子用钉子拼装组合,组合的方法是先用两根灰条夹住一根的一头,用铁钉固定好,在把两根灰条的另一头顶上两根短会跳的较长的一根,这根灰条与两根会跳的交叉的角度要大于九十度向外倾斜,最后把剩下的短灰条中较短的一根夹在两根灰条和一根灰条固定后部的夹槽里固定好,使两根短灰条分别向前后倾斜,形成卡宾枪的握手和子弹夹的形状,这样完整的卡宾枪就做成。
当小朋友聚齐后,就开始分成两个国家的军队,通常是我弟弟和我的一个姓赵的同学他们两个要人,他们两个也就成了格子军队的首领,有事叫队长、有事叫司令,叫法不同,就代表人数的多少,人多的时候就叫司令,人少的时候自然就叫队长了。
游戏通常是在我的这个姓赵的同学家附近,因为他家是在一个小山前,山上还有很多小树毛子,适合隐蔽和躲藏。战争开始时,一声令下,两方军队迅速分占东西两侧树毛子,相聚大约一二百米,隐蔽好后就开始以各自指挥官规定的战斗的队形向对方展开进攻。当两方军队开始交战时,就听见最发出的声音“啪、啪、啪”不断,并伴随着“谁谁被我打中头部,死亡”、“谁谁被我大众左(右)手,受伤”。这些死亡或者受伤的,按战前要求,都应该离开战场。有时为了某个人的死亡或者受伤,也会发生一些争执,但大多数情况下死亡或受伤的人都会立即离开战场,使以下的战斗顺利进行。有时一场战斗就像一次战役,会被我们玩的热火朝天,现在想起来,简直不亦乐乎!
我们的天地,就是这样宽广,村庄的广大场地和山野、田间都是我们的游戏乐园,我们无拘无束地在这里嬉戏,童年的欢乐无处不在。
六、《骑马干架》
无论什么季节,男孩子在一起,最喜欢玩的,除了顶牛外,就是这种较量实力的游戏了。
这种实力的较量,不是只靠蛮力,还有一些杂技的技巧,只要做底座的人和上面的驾驭手配合不好,或者底座的腿力不够,都会导致失败。
上面的人在底座上,有两种姿势,一种是把两条腿分在底座人的一侧肩膀的前后,骑在单肩上,这样的姿势要靠底座人单肩力量,如果一时疏忽或者单肩力量不够坚实,就会滑落或者和对方厮打时被对方拉掉,但是它比较灵活,上边的人能够在肩上左右摆动身体,容易躲避和抓拉对方。另一种姿势是上边的人骑在底座人的脖颈之上,把两条腿分搭在底座人左右双肩前,做底座的人能够用手搂抱上边人的双腿,既轻松省力,又不致使上边的人轻易掉下来,上边的人可以前后摆动身体躲避对方,但是,上边的主战者不易左右扭动上体,给对方留下极大的可乘之机。
这种游戏的玩法,有点和日本的相扑类似,虽然不是把对方拉掉后压住对方,使对方的肩或臀着地,但目的也是把对方拉下“马”,只要学会借用巧劲把对方拉下“马”,或巧妙地躲避对方,在躲闪的时候使对方因没抓到你落空而掉下“马”都算胜利。
我不知道这种游戏从什么时候传下来的,处看到哥哥们玩这种游戏时,给我感觉好像是冷兵器时代的战争,虽然当时我还不知道什么是冷兵器,但是,我却有跃跃欲试冲动,并萌生想战胜对方的欲望。
可是,当我自己亲自玩时,却笨手笨脚的,刚一骑上“马”准备和对方厮杀时,就被对方巧妙地躲过,并实施“顺手牵羊”的招式,单手将我掠下“马”来,而他自己则威风凛凛地稳坐在“马”上,俨然是位百战百胜、傲视天下的英勇将军。
这时,我方的人马又上去一个,只见他们你来我往地战到了一起,用当时刚从武打评书中听到的来说,就是你来一个“蛟龙探爪”,他以“鹞子翻身”相应使你无法抓到他,接着他又以“登里藏身”反抓你的脚脖,如果你应付不暇,一定会被他拉下“马”,如果你是这方面的“高手”,你就会对自由,或下面的“马”“倒退三尺”,或上面驭手“甩登离鞍”躲避对方的一抓。就这样,只要是双方都是高手,来来往往中一定会战得天昏地暗,热闹非常。
每次我们都是在意犹未尽中恋恋不舍地回到自己的家中,甚至梦中也会出现激战的情景,有时还会在梦中喊醒或乐得母亲只摇我们。现在想起当时双方激战的情景,还有些亢奋的情愫鼓荡我不由得生发出跃跃欲试的冲动。
七、《鹞子抓小鸡》
在学校里的体育课上,老师经常把我们不经常在一起玩的男女同学组合到一起,由有实力的或是老师带领着玩的是鹞子抓鸡。
这是项集体活动,这项活动不怕人多,人越多玩的越有趣味。
一般情况下,是老师当老母鸡,身后跟着一些学生——小鸡仔,这些鸡仔一个拉着一个的衣服,拉成一长串,而有实力的——一般是又高又壮的学生当老鹞子。玩的时候,老母鸡要尽力护卫着小鸡,使他们不被老鹞子抓去;而老鹞子要想尽各种办法抓捕母鸡身后的小鸡,如果时间足够的情况下,老鹞子要把母鸡身后的小鸡全部抓走才算游戏结束。
在我印象中经常带我们在课间玩这种游戏的老师,是个姓季的女老师,每次她都当老母鸡,像个真正的母亲一样用母性的心情和方式护卫着我们这些小鸡;做老鹞子的学生不定,每次都是不同的学生,虽然老鹞子不同,但是,他们都是又高又大的男生,而最终的目的也是要把母鸡身后的小鸡抓到、抓尽。
记得在一次夏季午后第二节课间的游戏中,仍然是季老师把我们这些不常在一起玩游戏的男女生聚到一起,分出老鹞子以后,季老师怕女生弱小被老鹞子抓去,就把我们分成一个男生一个女生地排在他的身后,最后面用几个男生护卫着,当我们刚拉住前面同学的衣服时,老鹞子的攻击就展开了。
只见这个做老鹞子的向左边跑几步,看老师也跟着向左护卫,他就用百米冲刺的速度向右疾奔,并冲向被向左躲闪时甩在右侧的尾部的同学,而季老师似乎已经猜中他的意图似地,也跟着迅速护向右侧的同学,致使老鹞子的首次攻击失利。接着一波接一波的攻击接连不断,老鹞子跑抓了几次,依然没有得手,累得他大汗淋漓,蹲在地上喘息个不停,季老师也累得抬头看着炎热的太阳,不住地用手里的手绢扇着风。可是,蹲在地上的老鹞子,把老师的举动看在了眼里,他趁老师不注意,迅速地向老母鸡身后的小鸡扑去,这一招真灵,他居然一扑得手,居然抓到了两只小鸡,“哈哈”笑着带回了他的“本部”。学生们争辩着说:“不算、不算,这也太狡猾了!”季老师也笑着说:“这不是狡猾,而是聪明。他知道在母鸡不注意的情况下,用最快的速度把小鸡仔抓走。这是智慧的表现,也是真正的老鹞子的行为。我们不仅在玩的时候要运用智慧,在学习和平常生活中也要学会用聪明的头脑处理和解决问题。”
虽然当时我们这些小学生还对老师的话似懂非懂,但是,当我渐渐长大,再次想起老师的这句话,便把它作为我生活和工作的准则。
八、《摇大绳》
这是女孩最常玩的一种比较文雅又锻炼身体的游戏,有时还叫上有点亲戚关系的男孩,但是,即使男孩参加,也只是充当出力的角色——摇绳者。
可以说,这种游戏,在我们那个年龄,是女孩的特权,除非女孩高兴,男孩只能在旁边做观众,即便男孩自己玩,无论怎样卖力气,也不及女孩玩的优雅、趣味。
在我的记忆中,当时女孩只有三种游戏:摇大绳、打口袋、踢毽子。而摇大绳是在学校或女孩多的场合经常玩的游戏,她们在摇绳、跳绳的过程中,不仅衣襟和裙摆随着她们的跳动迎风摇摆,就连她们头上的发辫也随着摇绳动作左右摆动,或跳绳时上下跳荡。想再想起来,不乏是道动感的风景,如果当时有摄像机或录像机,毫不含糊把这种游戏的动作全部射进我的录像机或定格在我的照相机里,在利用现在我手中的笔,把她们优美的动作、愉悦的神情和无忧无虑心态惟妙惟肖地画出来。我有信心相信,我画出来的这道少女游戏风景画,一定能在国际书画大奖赛中获得金奖的!
这种游戏,不分场合,不分地点,不分季节,只要想玩、有时间玩,就可以随时随地玩,无论三人还是四人、五人,一玩,就能玩得热火朝天,有时甚至达到忘记了一切。
很多我这个年龄的女人,都是从摇大绳的游戏中摇大了自己的年龄的。
这种游戏,和其他游戏不一样,不用分成两伙,有时摇绳的人是固定的,比如能找到信得过的男同学或男性同龄的亲戚,大多时候是先用配手心手背的形式找出人员少的人,如果剩下的刚好是两个人,就由这两个人先摇,否则继续找人员少的,如果少的人是三人或四人,就要用猜石头、剪子、布形式定输赢,输的两个人就是首先摇绳的人员。最好玩的是摇绳的是两名男同学,不但他们力气大,而且能把绳摇圆,不会使绳子在摇动时刮到女孩的头或辫子,把女孩刮倒摔破头或身体,还能不停地摇动好长时间,使跳动的女同学能在跳动中随意摆出各种优美的姿势,使她们在跳绳中尽享其乐,尽早体现力气不支或跳动技术不好的女同学很快败下阵去。有的女同学还在这种游戏中展现自己的舞蹈天分或歌唱天分,这些有舞蹈和歌唱基础的女同学,会在跳绳的过程中跳出优美的舞蹈或唱出甜醉的歌声,显示出她们出类拔萃的一面。
我们那个时代,我觉得女孩无忧无虑的时候就是在跳大绳的时候,这时候她们会“暴露”她们美轮美奂的一面,给人留下少女独有的风采!
九、《滑冰板》
这是北方我们上个世纪60、70年代出生的孩子在冬天常玩的游戏。
这种游戏既可以在冰上玩,也可以在雪上玩;既可以单独一个人自己玩,也可以大家在一起集体玩,还可以互相之间比赛玩。
之所以叫冰板,简单说,就是在冰雪上玩的木板,这木板是绑在脚上的,既像现在的冰鞋,又像滑雪板一样,而且它兼有这两种功能,能够在冰和雪上滑行,熟练的人也能够在冰上做一些倒行、旋转、单腿独行等一些花样动作。
我虽然滑冰板滑的不好,但是,我做的冰板却能在同龄的小朋友中独占鳌头,因此很多同龄人、或比我们大的、小的小朋友都喜欢穿我做的冰板玩。一到冬天,我就没有完整的周日用来休息,甚至放学后也有人找我做冰板。
无论谁要做冰板,我要求他们自己必须拿够所有的材料、提前一个星期和我打招呼,否则我一律不给做。
那么,做一个标准的冰板都需要什么材料呢?
说来有的简单,有的也非常难找。
要做成一双在我们当时眼中标准的冰板,就要有一对和自己脚上穿的鞋大小相当的木板,这种木板不能小于自己的脚,只可比自己的脚大点,也不要大的太多,虽然说什么木板都可以做,但是松木板和柞木板就不太好,松木板质地松软,又容易被钉裂,柞木板坚硬不好钉钉子,最好的就是质地适当的桦木板。还要有四根比木板长二分之一的四根铁丝,这四根铁丝粗细必须一样,否则滑行的速度不协调、减小的摩擦力也不一样。也要有足够的铁钉,需要的铁钉有两种,长铁钉要有四根,短铁钉最少要有24根。再就是准备好10——15公分长的用来捆绑行李用的背包带12根,如果没有背包带,也可以用大人们在野外作业时搭帐篷用的帆布,把这些帆布剪成比背包带款一倍的条。
这些东西准备全后,在我有时间的时候就可以开始做了。
首先,要用斧子或者菜刀把两块木板相同的一头砍成斜坡,这种斜坡最好在45度;接着,把四根长钉子分成俩俩一组,分别钉在45度斜坡的上部三分之二处,把四根铁丝也分成俩俩一组分别钉在两块木板的底下,钉的位置要在左右个三分之一处,形成像两条轨道一样;最后,把背包带分成两组,每组六只,从这六只中选出四只钉在木板两旁较长的侧面,剩下的两只分别钉在木板的前后,在钉的时候,要把背包带的两头对折到一起,用钉子钉住两头,留出一个有环圈的在上面,以便穿绳系绑在鞋上。
一切都做好后,找到两根韧性较好的粗一点线绳,把它绑在两只脚上,就能够在冰或雪上滑行玩耍了。
在玩的时候,冰板前面的两根铁钉是用来抓咬冰雪、以便用力向前滑行,而冰板下面的两根铁丝,是为了减少木板与冰雪的摩擦力、使滑行速度增加,玩起来更加自由轻快。
我们当时上学的时候都穿着冰板去,既节省时间,又能在课间和上学、放学的时候不耽误玩。
这就是我们那时候冬天自己为自己制作的交通工具吧!
2009年5月20日戌时初稿
2011年9月18日午时截稿
赞 (散文编辑:雨袂独舞)
推荐阅读:
·情感美文 日本性教育开展不力一成中
·情感美文 口述:已婚男说他要离婚娶
·情感美文 遭遇心机女,我害得他要分
·情感美文 往日记忆:离婚后再遇暗恋
·情感美文 谁在旅途中、寻觅那早已被
太阳从早照到晚,像清澈的水,把东北平原清洗得干干净净。遥远的天空蓝的明净,飘动的云朵白的素雅,平原空旷的显得高洁,耳中听不到一点点声音。
梁家窝堡就在目光的前方。
在我的记忆中,这个东北的小村庄的四周有一些树,无论是路的两旁、还是田头地脑、或者人家的院中,都是榆树。
这些榆树,是村人救命的树。
记得我小的时候,曾吃过榆树钱和小米一起熬的粥、榆树叶和玉米面做的菜窝窝、榆树皮晒干后擀成面和高粱米面一起做的汤。这些,对当时的我都产生了崇高的敬意,现在有人一提起榆树,都会觉得它是我生命的一部分,好像它的形象总和母亲一样令我景仰。
在景仰和崇敬之中,时不时地想起童年的一些乐事:
记得,每年的端午节,我都要和小伙伴们玩一种当时认为是一年之中最为有意义、又是最不可缺少的游戏——溜黄山。
我所说的这个黄山,不是安徽省集泰山之雄伟、华山之险峻、衡山之烟云、庐山之瀑布、雁荡山之巧石、峨眉山之秀丽于一体的黄山,也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黄色的山,而是我出生地梁家窝堡村后的一条深入地下的沟。这条沟的两边,好似陡峭的山崖,再经过多年雨水的冲击,使本来就是黄土地的沟沿,成为了裸露黄色肌肤的硬汉。每年过端午的时候,我们都早早地起床,飞快地吃了碗不管什么做成的端午粥,就像爱惜宝贝一样地揣上母亲从初一攒到这一天才舍得拿出来给我们吃的鸡蛋,个个都像出巢的小鸟似的向黄山方向飞去。飞到黄山便拿出来自己用小手攥着的还没有变凉的鸡蛋,开始在黄山的上面(就是地面上)划一道直线,每个小伙伴都把自己珍爱的鸡蛋作上记号放到线上,再由一个小伙伴喊一声“放”,所有的小伙伴一起放手,这时每个鸡蛋都以原始的姿态向山下滚去。没等鸡蛋滚到山下,我们就一转身坐到了黄土上向山下划去。划动的过程中,每个人的身后,刚开始时是一条黄色的烟线,渐渐地这些烟线汇聚到了一起,形成了一片烟幕,在我们当时的心中觉得甚是壮观、雄伟;我们喊着、叫着、笑着向下划冲。等到全部到达山低时,找到自己的鸡蛋后,如果没有因为下滚而破裂的,就要拿到一起顶。顶的方法很有讲究,要用拇指、食指和中指拿着鸡蛋的一头,无论大头还是小头,双方必须一致,接着两脚站稳,另一只手没拿鸡蛋的手要背到身后,才能开始对顶。
溜黄山,溜的不仅是我们,更主要的是溜我们那种苦中作乐的孩童们对美好生活向往心情!
这种乐趣,现在一回忆起来,还忍不住笑出声来。
二、《顶牛》
童年的记忆永远是清新的。
现在已过不惑之年的我,每当回忆起童年的时光,就好像走在路两旁满是草莓芳香的山间小路上,那种芳香浸腹的感觉,通过嗅觉器官,沉入心房,再沿着静脉血管,流遍身体的每一个角落,使自己的全部身心都被这种芳香笼罩着!惬意和舒畅无法用言语表达,只有凭借点滴的回忆来诠释此时的心情。
于是,这些点滴的往事,凝成了我的文字,凝成了夕阳下孩童的笑语欢声。
夏季的晚霞刚刚在地平线隐没她的笑脸,我的伙伴们就聚集在村旁场院里,开始学业后的放松。
满耳是嬉笑的声音,满眼是灿烂的笑容。就在这嬉笑和笑容的氛围里,新一轮的游戏开场了。
我们的游戏不分男女和年龄,经过大家公认的两个非常有实力的高年级的大哥哥用普通而“古老”的原始方法,分成了均等的两队,再按着个头的高低,从两组中各派出一名队员,首先抬起走腿,把左腿的小腿平行地放在右腿的膝盖上方,右腿单独跳着,用抬起的左腿的膝盖顶对方的左膝盖,当把对方顶逼的单独右腿无法站立,只能撤下左腿来支撑欲倒的身体时,再换上左腿独立站着,右腿抬起,用右腿的膝盖再来较量。如果对方的左右两腿都被你顶倒,你就是胜利者;而对方的一条腿和你的另一条腿分别失败,你们就算平手,等待全部比赛完成后,再次进行较量。
由于但是没有电脑、电视等现代化的娱乐设施,我们最大的快乐,就是村场院这块只有晚间属于我们的乐园了。
在玩这种游戏的时候,每个人的表情和神态各不相同,在我的记忆中,有三个人当时的神情至今还在我的脑海里萦绕。
这三个人,有两个是我的同学——潘喜军和张万军(我已在很多的作品中提到了我的这两个同学,他们也是我童年难以忘怀的玩伴),另一个是姓王的、比我的年级高的、在他的家族中排行第五的王小五。他们三人在这个游戏中都有非常使人难以忘怀的表情和神态。
王小五的年级比我们高,个头当然也比我们猛,一般的情况下,他都是领军人物,每次都是首先上场,而且实力非常雄厚,每战必赢。在我的记忆里他好像从来没失败过,每次上场的时候,他都以居高临下的目光、带有鄙视的神情、斜眼看着对手,然后左侧的嘴角向上一翘、抬起右手伸出食指指着对方向自己的这面勾着说:“来吧!我就在这里跳动,不挪动,你要是把我逼挪动了,就算你赢了。”很多对手就败在了他的这种桀骜不驯上。现在仔细一思量,他当时不自觉地运用上了“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战略,首先在气势上就已战胜了对方,岂有不赢之理!
潘喜军虽然和我同龄,但是他的个头比我和张万军也高出了小半头,相对王小五的气势来说,他更多的是坚定!当他上场时,他都用牙齿咬着下唇,眼睛盯视着对方,似乎在告诉你:我一定要战胜你!他眼神中的坚定不无威慑力,对方遇到他是,只有抱着平局的想法了,要想战胜他,只能凭借技巧和力气了,而在大的力气和再灵活的技巧在潘喜军的膝盖下,只能屈就。
张万军相对王小五和潘喜军而言,就没有赢得对方太大的把握了,而和个头高低相等的我来比,却比羸弱的我多一份技巧和智慧。无论对方个头多高、吨位多大,他都以聪慧的机智,运用“半两拨千斤”技巧,把对手强大的实力转化为自己所有,再利用对方的求胜心理,克敌制胜。有时散场后,和与张万军搏击的对手谈起他,对手都会说:“他一上来,就用那对大眼睛不停地在我的脸上转悠,他的眼睛里面好像有一种力量,我都不敢看。心里一毛,就被他赢了!”
那个时代的我们,没有现代的电子游戏和高科技网络,所有的游戏就是聚在一起玩“冷兵器战争”,就是在这些游戏中,我们学会了很多学校里书本上学不来的经验,这些经验也成就了我对文学的信念,使我在这条道路上永不停歇、并将完成历史赋予我的使命!
三、《轱辘圈》
什么是轱辘圈呢?其实就是一个铁圈,是箍木桶或者木盆等木制品用的铁圈,这种铁圈有两种形式的,一种是像现在建筑用的钢筋做成的,另一种是薄铁板做成的。无论是钢筋的,还是薄铁板的,都是组成一个圆圈。
这种圆圈怎么能玩呢?很简单,我们那个时候没有像现在这些孩子一样有这么些玩具,我们那时的玩具非常古朴,这个古朴,是说所有的玩具基本上都是原有的家庭用品上的废弃物,就像这种轱辘圈;再就是自己亲自动手做的或肢体动作游戏,如弹弓、泥巴品、秸秆枪、鹞子抓鸡、骑马干架等等。
在这些游戏中,除了弹弓以外,能自己玩也能和别人一起玩的只有轱辘圈。
自己玩的时候,是在泥土路上、生产队的场院里、或者学校的操场上,拿着个铁丝制作的溜圈杆,其实这种杆,就是用铁丝制成的简单的不能再简单的小工具,它的杆头上弯成能够夹套住铁圈大小的U形夹,再从U形夹的左侧折一下再向后延伸出一段可以使手自然握住的把柄,如果铁丝短,也可以安上一段木把。在玩的时候,一般情况下,是用左手拿着铁圈,右手握着溜杆,把铁圈立放在地上,再用溜杆的U形夹套住铁圈,左手接着轻轻地向前滚动一下铁圈,右手的溜杆马上跟进,并用均匀的力量向前推动铁圈,这样,铁圈就会带着磨动溜杆发出的响声,向前滚动了。对当时的我们来说,这项游戏不仅在玩的时候给我们带来了愉悦,还锻炼了我们年少的身体,也成就了我们欣赏自然音乐的契机。有时我们还会伴着铁圈和流杆发出的悦耳的响声,哼上几段革命歌曲或东北小调什么的。那种惬意的心情,现在回想起来,也不失为一种年少的快乐!
这是自娱自乐的方式,再就是集体游戏的环节。
记得那时,我们不但自己组织几只或是十几只铁圈一起向前跑动的自由比赛,而且,学校也在每年的春季或是秋季组织溜轱辘大赛,跑得快、手法好的小伙伴有时还能得到一支铅笔、一把铅笔刀或是一把木格尺的奖励呢。
在我上小学一年级的下学期的春季溜轱辘圈的比赛中,我有幸成为班级参加比赛的四名选手中的一名,我们已经能够掌握了大赛的一些要领,只要一个班级的四名选手中,有一名得以取得第几名成绩,那么,整个班级就是第几名。根据这种规则,我们四人在比赛前研究出了一套争取第一的新方案:用三名选手组成拦截队形,在刚开始的时候,抢先几步,争得在其他人前面把圈落在地上,这样,我们就能使拦截队形自然地组成不可逾越的屏障,用身体和轱辘圈顺利地拦截住其他班级队员的前进道路,逼迫他们弃圈离开比赛场地或是只有跟在我们后面无法取得名次的份了。经过研究决定,我们四名参赛的选手中,我是既瘦又矮、身体也比较单薄、拦击力量小,他们让我抢占前头,争取第一,其他三名在身体上和技巧上比较有实力的同学组成拦截队,负责拦截其他班级的选手。就这样,我们在这次比赛中稳操胜券,取得了第一名。我家里现在还有我当时获得的奖品——木格尺呢!
四、《拽泥嘎嘎》
这是我们那时的农村孩子夏天最惬意的游戏,这种游戏,不仅表现了我们自幼就喜欢泥土,同时,不自觉地彰显了我们对土地的热爱。
之所以说是对泥土的爱,因为,在我们玩泥嘎嘎时,我们会毫不顾忌地把手上把玩的泥做成嘎嘎,再单手托举起来,高高地自上向下迅速地拽出,拽碎后的泥嘎嘎上的泥浆、小泥块,肆无忌惮地向四下乱飞,不管脸上还是身上乱沾。结果一场泥嘎嘎大战下来,我们参加或者观看的人,没有一个不变成了真正的泥土拥抱者!
玩泥嘎嘎,一般情况是在夏季的热天午后。而大多数又都是在暑假的时候多,因为这个时期,我们不像现在的孩子这样,假期补课的时间比上学还累,那时的我们玩的游戏虽说没有遥控车大赛、电子玩具、网络游戏,但是,我们的游戏也非常多,而且没有一样是花钱买道具,全都是自己从生活的周围寻找现成的可用之物来“演示”的!
别的先不说,现在就说这玩泥嘎嘎吧,我们所用的泥,是家乡非常多的黄土加上水和制而成,因为我们对黄土非常了解,它不但颜色没说的之外,还具有一定的粘合性,不容易破裂,只要摆弄适度,一旦破裂,就会发出很大的声音,既清脆又具有爆破性,很刺激。
这种游戏,不论人员多少,两人、三人、四人……甚至自己都可以自娱自乐地玩的津津有味,有时还能玩到了大人叫吃饭都没有听见的忘我境界。而且人越多玩的越激烈、也越有意思。即便有输赢,输赢的物件也都是做这泥嘎嘎的黄泥,即便输家付给赢家都是这非常容易弄到的黄泥,有时也挣得面红耳赤、吐沫横飞的。
虽说是泥嘎嘎,听起来很随意,但做的时候可不似想象中的那么简单,有的做成后一拽非常响,达到震耳欲聋的效果,而有的则不响或者像放闷屁一样“噗”地一小声就销声匿迹了。
玩这种游戏,我自己做的永远也拽不赢,底部的泥不是薄了就是厚了,薄的时候只能发出“噗”地一小声,这时会引起大家的哄笑,而厚的时候,无论我用多大力气,即便站起来离地面再高,拽出扣到地上时也不能发出丝微的声响,所以经常我不自己做,而是弟弟替我做,我只管拽出响声就是了。
说起弟弟,他可是这方面的高手,以致一般的同龄孩子都没有敢和他玩的了,而和他玩的都是高我们两三年级的大孩子,这些大孩子有时还是经常会败在弟弟的泥嘎嘎手下。弟弟做泥嘎嘎有诀窍,他从和泥时就掌握好水和黄泥的比例,和出来的泥不软不硬,做泥嘎嘎时周围四壁薄厚匀称、上下相同,既挺实,相对而言又比较坚硬,底部被他的小手涂抹得比周围四壁薄了将近三分之二,厚度得当、均匀。这种类似吃饭的小碗一样的泥嘎嘎,拽起来不用费多大的力气,只要掌握好嘎嘎扣下时边口能匀称地和地面接触、使兜住的风能以爆破的速度冲破嘎嘎底,就一定会发出“啪”的一下清脆、响亮的声音。每当听到这清脆响亮的声音,即便不在旁边一同玩,也会知道这必是弟弟的泥嘎嘎发出的声音,更会想到弟弟拽完泥嘎嘎时高傲地昂着小头、沾满黄黄的泥巴的双手插在腰上、脖子一梗一梗地、眼睛露出鄙视的微笑地瞧着周围的伙伴,那小样简直是个刚指挥完一场胜利战役的指挥官一样。
泥嘎嘎,是亲和泥土,热爱泥土的不自觉的表现,我们应该时刻牢记要热爱我们自己国家的每一寸泥土!
五、《童年的战争》
童年的战争,是我们在秋天午后或黄昏时汗水流淌出少年的严肃和激动。
即便是战争,就应该有枪械,当时我们战争使用的枪械,没有今天的这样先进,既不能打塑料弹,也不能喷水,甚至不能自己发出一点声响,全靠我们的嘴配音。
当时的战争器械,是原始的,最初用秸秆折弯制造而成,现在我还记得制作方法:先在大于二分之一的地方折一下,达到九十度角,接着量出一的距离,折出大于九十度角度,使它和原来剩余的部分相交,相交处大约有两的长度,再在相交的部分反方向折一下把上下的部分与原来的部分并在一起,然后在折痕处用缝补衣服的线扎紧,如果剩余的部分长于原来留存的部分,就要用剪子剪掉,剪掉后剩余的部分一定要短于原来保留的部分,接着用线再次绑紧,这样一把标准的步枪就制作成功了。还有另一种更枪械——卡宾枪的制作方法,这种枪看起来与真正的卡宾枪十分酷似,它是用建筑用的灰条子和铁钉钉制而成的,先用锯锯出小臂长短的四根灰条子,再把其中的一根从中间部分锯断,锯成一长一短的两部分,接着开始把这些灰条子用钉子拼装组合,组合的方法是先用两根灰条夹住一根的一头,用铁钉固定好,在把两根灰条的另一头顶上两根短会跳的较长的一根,这根灰条与两根会跳的交叉的角度要大于九十度向外倾斜,最后把剩下的短灰条中较短的一根夹在两根灰条和一根灰条固定后部的夹槽里固定好,使两根短灰条分别向前后倾斜,形成卡宾枪的握手和子弹夹的形状,这样完整的卡宾枪就做成。
当小朋友聚齐后,就开始分成两个国家的军队,通常是我弟弟和我的一个姓赵的同学他们两个要人,他们两个也就成了格子军队的首领,有事叫队长、有事叫司令,叫法不同,就代表人数的多少,人多的时候就叫司令,人少的时候自然就叫队长了。
游戏通常是在我的这个姓赵的同学家附近,因为他家是在一个小山前,山上还有很多小树毛子,适合隐蔽和躲藏。战争开始时,一声令下,两方军队迅速分占东西两侧树毛子,相聚大约一二百米,隐蔽好后就开始以各自指挥官规定的战斗的队形向对方展开进攻。当两方军队开始交战时,就听见最发出的声音“啪、啪、啪”不断,并伴随着“谁谁被我打中头部,死亡”、“谁谁被我大众左(右)手,受伤”。这些死亡或者受伤的,按战前要求,都应该离开战场。有时为了某个人的死亡或者受伤,也会发生一些争执,但大多数情况下死亡或受伤的人都会立即离开战场,使以下的战斗顺利进行。有时一场战斗就像一次战役,会被我们玩的热火朝天,现在想起来,简直不亦乐乎!
我们的天地,就是这样宽广,村庄的广大场地和山野、田间都是我们的游戏乐园,我们无拘无束地在这里嬉戏,童年的欢乐无处不在。
六、《骑马干架》
无论什么季节,男孩子在一起,最喜欢玩的,除了顶牛外,就是这种较量实力的游戏了。
这种实力的较量,不是只靠蛮力,还有一些杂技的技巧,只要做底座的人和上面的驾驭手配合不好,或者底座的腿力不够,都会导致失败。
上面的人在底座上,有两种姿势,一种是把两条腿分在底座人的一侧肩膀的前后,骑在单肩上,这样的姿势要靠底座人单肩力量,如果一时疏忽或者单肩力量不够坚实,就会滑落或者和对方厮打时被对方拉掉,但是它比较灵活,上边的人能够在肩上左右摆动身体,容易躲避和抓拉对方。另一种姿势是上边的人骑在底座人的脖颈之上,把两条腿分搭在底座人左右双肩前,做底座的人能够用手搂抱上边人的双腿,既轻松省力,又不致使上边的人轻易掉下来,上边的人可以前后摆动身体躲避对方,但是,上边的主战者不易左右扭动上体,给对方留下极大的可乘之机。
这种游戏的玩法,有点和日本的相扑类似,虽然不是把对方拉掉后压住对方,使对方的肩或臀着地,但目的也是把对方拉下“马”,只要学会借用巧劲把对方拉下“马”,或巧妙地躲避对方,在躲闪的时候使对方因没抓到你落空而掉下“马”都算胜利。
我不知道这种游戏从什么时候传下来的,处看到哥哥们玩这种游戏时,给我感觉好像是冷兵器时代的战争,虽然当时我还不知道什么是冷兵器,但是,我却有跃跃欲试冲动,并萌生想战胜对方的欲望。
可是,当我自己亲自玩时,却笨手笨脚的,刚一骑上“马”准备和对方厮杀时,就被对方巧妙地躲过,并实施“顺手牵羊”的招式,单手将我掠下“马”来,而他自己则威风凛凛地稳坐在“马”上,俨然是位百战百胜、傲视天下的英勇将军。
这时,我方的人马又上去一个,只见他们你来我往地战到了一起,用当时刚从武打评书中听到的来说,就是你来一个“蛟龙探爪”,他以“鹞子翻身”相应使你无法抓到他,接着他又以“登里藏身”反抓你的脚脖,如果你应付不暇,一定会被他拉下“马”,如果你是这方面的“高手”,你就会对自由,或下面的“马”“倒退三尺”,或上面驭手“甩登离鞍”躲避对方的一抓。就这样,只要是双方都是高手,来来往往中一定会战得天昏地暗,热闹非常。
每次我们都是在意犹未尽中恋恋不舍地回到自己的家中,甚至梦中也会出现激战的情景,有时还会在梦中喊醒或乐得母亲只摇我们。现在想起当时双方激战的情景,还有些亢奋的情愫鼓荡我不由得生发出跃跃欲试的冲动。
七、《鹞子抓小鸡》
在学校里的体育课上,老师经常把我们不经常在一起玩的男女同学组合到一起,由有实力的或是老师带领着玩的是鹞子抓鸡。
这是项集体活动,这项活动不怕人多,人越多玩的越有趣味。
一般情况下,是老师当老母鸡,身后跟着一些学生——小鸡仔,这些鸡仔一个拉着一个的衣服,拉成一长串,而有实力的——一般是又高又壮的学生当老鹞子。玩的时候,老母鸡要尽力护卫着小鸡,使他们不被老鹞子抓去;而老鹞子要想尽各种办法抓捕母鸡身后的小鸡,如果时间足够的情况下,老鹞子要把母鸡身后的小鸡全部抓走才算游戏结束。
在我印象中经常带我们在课间玩这种游戏的老师,是个姓季的女老师,每次她都当老母鸡,像个真正的母亲一样用母性的心情和方式护卫着我们这些小鸡;做老鹞子的学生不定,每次都是不同的学生,虽然老鹞子不同,但是,他们都是又高又大的男生,而最终的目的也是要把母鸡身后的小鸡抓到、抓尽。
记得在一次夏季午后第二节课间的游戏中,仍然是季老师把我们这些不常在一起玩游戏的男女生聚到一起,分出老鹞子以后,季老师怕女生弱小被老鹞子抓去,就把我们分成一个男生一个女生地排在他的身后,最后面用几个男生护卫着,当我们刚拉住前面同学的衣服时,老鹞子的攻击就展开了。
只见这个做老鹞子的向左边跑几步,看老师也跟着向左护卫,他就用百米冲刺的速度向右疾奔,并冲向被向左躲闪时甩在右侧的尾部的同学,而季老师似乎已经猜中他的意图似地,也跟着迅速护向右侧的同学,致使老鹞子的首次攻击失利。接着一波接一波的攻击接连不断,老鹞子跑抓了几次,依然没有得手,累得他大汗淋漓,蹲在地上喘息个不停,季老师也累得抬头看着炎热的太阳,不住地用手里的手绢扇着风。可是,蹲在地上的老鹞子,把老师的举动看在了眼里,他趁老师不注意,迅速地向老母鸡身后的小鸡扑去,这一招真灵,他居然一扑得手,居然抓到了两只小鸡,“哈哈”笑着带回了他的“本部”。学生们争辩着说:“不算、不算,这也太狡猾了!”季老师也笑着说:“这不是狡猾,而是聪明。他知道在母鸡不注意的情况下,用最快的速度把小鸡仔抓走。这是智慧的表现,也是真正的老鹞子的行为。我们不仅在玩的时候要运用智慧,在学习和平常生活中也要学会用聪明的头脑处理和解决问题。”
虽然当时我们这些小学生还对老师的话似懂非懂,但是,当我渐渐长大,再次想起老师的这句话,便把它作为我生活和工作的准则。
八、《摇大绳》
这是女孩最常玩的一种比较文雅又锻炼身体的游戏,有时还叫上有点亲戚关系的男孩,但是,即使男孩参加,也只是充当出力的角色——摇绳者。
可以说,这种游戏,在我们那个年龄,是女孩的特权,除非女孩高兴,男孩只能在旁边做观众,即便男孩自己玩,无论怎样卖力气,也不及女孩玩的优雅、趣味。
在我的记忆中,当时女孩只有三种游戏:摇大绳、打口袋、踢毽子。而摇大绳是在学校或女孩多的场合经常玩的游戏,她们在摇绳、跳绳的过程中,不仅衣襟和裙摆随着她们的跳动迎风摇摆,就连她们头上的发辫也随着摇绳动作左右摆动,或跳绳时上下跳荡。想再想起来,不乏是道动感的风景,如果当时有摄像机或录像机,毫不含糊把这种游戏的动作全部射进我的录像机或定格在我的照相机里,在利用现在我手中的笔,把她们优美的动作、愉悦的神情和无忧无虑心态惟妙惟肖地画出来。我有信心相信,我画出来的这道少女游戏风景画,一定能在国际书画大奖赛中获得金奖的!
这种游戏,不分场合,不分地点,不分季节,只要想玩、有时间玩,就可以随时随地玩,无论三人还是四人、五人,一玩,就能玩得热火朝天,有时甚至达到忘记了一切。
很多我这个年龄的女人,都是从摇大绳的游戏中摇大了自己的年龄的。
这种游戏,和其他游戏不一样,不用分成两伙,有时摇绳的人是固定的,比如能找到信得过的男同学或男性同龄的亲戚,大多时候是先用配手心手背的形式找出人员少的人,如果剩下的刚好是两个人,就由这两个人先摇,否则继续找人员少的,如果少的人是三人或四人,就要用猜石头、剪子、布形式定输赢,输的两个人就是首先摇绳的人员。最好玩的是摇绳的是两名男同学,不但他们力气大,而且能把绳摇圆,不会使绳子在摇动时刮到女孩的头或辫子,把女孩刮倒摔破头或身体,还能不停地摇动好长时间,使跳动的女同学能在跳动中随意摆出各种优美的姿势,使她们在跳绳中尽享其乐,尽早体现力气不支或跳动技术不好的女同学很快败下阵去。有的女同学还在这种游戏中展现自己的舞蹈天分或歌唱天分,这些有舞蹈和歌唱基础的女同学,会在跳绳的过程中跳出优美的舞蹈或唱出甜醉的歌声,显示出她们出类拔萃的一面。
我们那个时代,我觉得女孩无忧无虑的时候就是在跳大绳的时候,这时候她们会“暴露”她们美轮美奂的一面,给人留下少女独有的风采!
九、《滑冰板》
这是北方我们上个世纪60、70年代出生的孩子在冬天常玩的游戏。
这种游戏既可以在冰上玩,也可以在雪上玩;既可以单独一个人自己玩,也可以大家在一起集体玩,还可以互相之间比赛玩。
之所以叫冰板,简单说,就是在冰雪上玩的木板,这木板是绑在脚上的,既像现在的冰鞋,又像滑雪板一样,而且它兼有这两种功能,能够在冰和雪上滑行,熟练的人也能够在冰上做一些倒行、旋转、单腿独行等一些花样动作。
我虽然滑冰板滑的不好,但是,我做的冰板却能在同龄的小朋友中独占鳌头,因此很多同龄人、或比我们大的、小的小朋友都喜欢穿我做的冰板玩。一到冬天,我就没有完整的周日用来休息,甚至放学后也有人找我做冰板。
无论谁要做冰板,我要求他们自己必须拿够所有的材料、提前一个星期和我打招呼,否则我一律不给做。
那么,做一个标准的冰板都需要什么材料呢?
说来有的简单,有的也非常难找。
要做成一双在我们当时眼中标准的冰板,就要有一对和自己脚上穿的鞋大小相当的木板,这种木板不能小于自己的脚,只可比自己的脚大点,也不要大的太多,虽然说什么木板都可以做,但是松木板和柞木板就不太好,松木板质地松软,又容易被钉裂,柞木板坚硬不好钉钉子,最好的就是质地适当的桦木板。还要有四根比木板长二分之一的四根铁丝,这四根铁丝粗细必须一样,否则滑行的速度不协调、减小的摩擦力也不一样。也要有足够的铁钉,需要的铁钉有两种,长铁钉要有四根,短铁钉最少要有24根。再就是准备好10——15公分长的用来捆绑行李用的背包带12根,如果没有背包带,也可以用大人们在野外作业时搭帐篷用的帆布,把这些帆布剪成比背包带款一倍的条。
这些东西准备全后,在我有时间的时候就可以开始做了。
首先,要用斧子或者菜刀把两块木板相同的一头砍成斜坡,这种斜坡最好在45度;接着,把四根长钉子分成俩俩一组,分别钉在45度斜坡的上部三分之二处,把四根铁丝也分成俩俩一组分别钉在两块木板的底下,钉的位置要在左右个三分之一处,形成像两条轨道一样;最后,把背包带分成两组,每组六只,从这六只中选出四只钉在木板两旁较长的侧面,剩下的两只分别钉在木板的前后,在钉的时候,要把背包带的两头对折到一起,用钉子钉住两头,留出一个有环圈的在上面,以便穿绳系绑在鞋上。
一切都做好后,找到两根韧性较好的粗一点线绳,把它绑在两只脚上,就能够在冰或雪上滑行玩耍了。
在玩的时候,冰板前面的两根铁钉是用来抓咬冰雪、以便用力向前滑行,而冰板下面的两根铁丝,是为了减少木板与冰雪的摩擦力、使滑行速度增加,玩起来更加自由轻快。
我们当时上学的时候都穿着冰板去,既节省时间,又能在课间和上学、放学的时候不耽误玩。
这就是我们那时候冬天自己为自己制作的交通工具吧!
2009年5月20日戌时初稿
2011年9月18日午时截稿
赞 (散文编辑:雨袂独舞)
推荐阅读:
·情感美文 日本性教育开展不力一成中
·情感美文 口述:已婚男说他要离婚娶
·情感美文 遭遇心机女,我害得他要分
·情感美文 往日记忆:离婚后再遇暗恋
·情感美文 谁在旅途中、寻觅那早已被
- 上一篇:还好,我们都还记得微笑
- 下一篇:朋友不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