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边飘来花儿美
黄河,从青海巴颜喀拉山北麓发源,出星宿海后,曲曲折折,绕过西倾山,从甘肃玛曲又折回青海境内,历经九曲,终于经循化跌跌撞撞冲出积石峡,跌落到河州大河家,稍事休整后,又穿过河州境内的麻龙峡、寺沟峡、刘家峡、盐锅峡、八盘峡等大峡谷,始出河州地界,穿过金城兰州后不久,又扭头向北,进入河套平原。在这黄河的中上游一带,盛开着一朵渊源流长、璀璨芬芳的民族民间艺术奇葩——河州花儿,深受人们的喜爱,被誉为“大西北之魂”。
“览百川之洪壮兮,莫尚美于黄河;潜昆仑之峻极兮,出积石之嵯峨。”黄河从青藏高原一路汹涌澎拜冲出了积石雄关,冲撞到此,放缓了脚步,将一个丰富礼物小盆地赐给了这里,假如,黄河是一位纵横千年、驰骋万里的君王,那么,大河家,无疑是黄河的第一座行宫。大河家,如今是中国保安族的聚居地,有着很纯朴的民风和单纯的感动。马红莲,就是从这个千年小镇走出来的保安族姑娘,她带着黄河的浪花,带着家乡的花儿,走向大都市,走向大舞台,走向大洋彼岸,像一股清新的风,令人荡气回肠。
大河家,历史源远流长,据《尚书·禹贡》记载:“禹别九州,随山浚川,任土作贡。禹敷土,随山刊木,奠高山大川......导河积石,至于龙门;南至于华阴;东至于柱;又东至于孟津;东过洛,至于大;北过降水,至于大陆;又北,播为九河,同为逆河,入于海。”河州因大禹导河始于积石,故此得名。这里自古是“华夷之界”,是青藏高原与黄土高原的过度带,是中原农业文化与草原牧业文化的结合部,是汉族和少数民族的融汇处。自古人文荟萃,大河奔流,景色壮美,文臣弄墨,武将征伐,民风淳朴,底蕴深厚。不仅风景壮阔悲凉夺人心魂,而且有一股平和与自然的力量,使人从雄浑中获得宁静。
西周穆王十七年(前984),周穆王亲率七萃之士,驭八骏之乘,由宗周(今西安)出发,经崆峒山,越陇山(今六盘山),过狄道(今临洮),由“积石之河南”(今大河家),渡过黄河,入乐都,至张掖河(今黑河),到达“昆仑之丘”,会见了西王母,然后由原路经积石返宗周。可见在丝绸之路凿空以前,大河家已是由中原通往河西的过往之地。隋炀帝大业五年(609)初,隋炀帝亲带后妃、侍从和随行大军40余万,浩浩荡荡,从长安出发,过陇西,经狄道,在临津关(今大河家)渡黄河,到达西平(西宁),派大军对吐谷浑四面合围征剿。吐谷浑王慑于炀帝亲征,率数十人逃遁,其部属10余万降隋,吐谷浑属地归于隋。隋炀帝仍由原路返回,经河州时派刘权率军驻守河源郡积石镇(今大河家),“捍御吐谷浑,以通西域之路”,并命戍守军士“大开屯田”。中原的先进生产技术,由是传到了西部边疆,使河湟一带面貌大为改观。
著名回族作家张承志在《荒芜英雄路--大河家》一文中写到:“在这里等摆渡,一眼可以看见甘青两省,又能同时见识回藏两族。傍大河家集一侧是甘肃;黄土绿树,戴白帽的回民们终日在坡地里忙碌。大河彼岸是青海,红石嶙峋,服色尚黑的藏人们隐约在山道里出没。大河家,它把青海的柴禾和药材,把平犄角的藏羊和甘肃的大葱白菜,把味浓叶大的茶——在轰鸣滚翻的黄河水上传递。河上悬空吊着一条拳头般粗壮的大铁索。一条大木船挽在这悬索上,借黄河水的冲力,用一支舵使船往返两岸。船入中流时,那景色十分壮观。在颠簸如叶的渡船上,船客子扳牢大舵,把黄河的千钧水力,分成了横渡的巧劲。”
河州,是花儿的故乡,曲令丰富,积淀深厚,博大浑厚,源远流长。而青海,由于出了个河州籍的花儿王朱仲禄和东乡族的花儿王子马俊而歌者如云,后来居上,被称为是花儿的海洋。青海海东与河州自古以来有着非常深厚的历史文化联系,曾经并称河湟地区。大河家是河州连接青海东部的一个节点,又是河州人走向青海的一座桥头堡。改革开放初,众多河州商人就是取道大河家挺进青海、西藏,铸就了西部旱码头的辉煌。那么,与青海隔河而居的大河家,也是花儿的滥觞,是花儿从“故乡”走向“海洋”的重要通道。
当了几十年的花儿爱好者,记住了很多经典的花儿曲令、花儿唱词,记住了一些花儿学者、花儿专家,记住了许多的花儿唱家、花儿歌手。花儿的曲令不下百十种,每一种曲令都有其独特的魅力,摄人心魄,花儿的唱词更是浩瀚如海,俯拾皆是。花儿的唱家、花儿的歌手、唱把式也是群星灿烂,各领风骚。在花儿这方灿烂的星空中,有一位闪亮的明星,便是在这大河家,听着滚滚飞逝的黄河涛声和天籁之音般的花儿声长大的,有着黄河浑然天成的胸襟和雅量,有着黄河儿女独有的激情与执着,她,就是近年来被誉为“花儿公主”的保安族花儿演唱家马红莲。
结识马红莲,是未见其人,先闻其声。
回族民间叙事长诗《马五哥与尕豆妹》,是根据清光绪年间发生在甘肃河州地区,一对回族男女青年的真实爱情悲剧编唱的叙事长诗长期以来在西北地区回族和其他民族中广泛流传。故事说的是河州莫泥沟青年马五与尕豆妹相爱私订终身。但恶霸马七五看上了尕豆妹于是藉口给十岁的儿子尕西木娶亲将尕豆妹强娶过去,作了尕西木的童养媳。后来尕豆妹与马五哥在泉边相遇双方相约深夜在尕豆妹家相见正当他们热恋之时惊醒了尕西木。为了怕事情败露二人逼杀尕西木。马七五买通官府将马五和尕豆妹处死在兰州华林山。《马五哥与尕豆妹》是一首近百年来流传在西北地区的叙事民歌,它情节虽简单但结构紧凑语言朴实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运用了大量的比喻使长诗形像生动如泣如诉具有撼人心魄的艺术魅力。马红莲的第一张录音专辑是1989年与青海花儿王子马俊对唱的《马五哥与尕豆妹》,曲令抒情而深沉,演唱缠绵而悱恻,蕴藏着纯朴深厚的情感,包含着丰富深刻的内涵。在这首歌中,尕豆妹的伤心、无奈、愤怒,马红莲用哀婉忧怨的唱词,深刻地表现出了尕豆妹内心的凄凉和极度的哀伤,使人对尕豆的命运迸发出由衷的同情和反思,使人在悱恻、凄怆的唱词中,受到一次心灵的震撼。
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出现了许多演唱花儿的录音带,朱仲禄、苏平、马俊、李贵洲、马永华等等,当听到马红莲演唱的《马五哥与尕豆妹》后,我想,一位保安族小姑娘,能够将这样一首悲怆缠绵的叙事歌曲演绎得如此凄切动人,摄人心魄,让人体会到“花儿”的山野气息、美的人格、泪水意象和悲剧精神,这种豪迈、悠扬、忧怨、缠绵的气质共同构成了一种难得的独到魅力。于是,心生赞美。第二年,又有了民间叙事歌曲《姣姣女》,《姣姣女》是流传在河州民间的说唱歌曲,美丽、善良、勤劳的穷人家的妮哈姣姣女嫁到有钱人家后,丈夫为国出征十八年,姣姣女十八年未能回一趟娘家,而在婆家受苦受累,又受委屈和折磨,故事结构完整,层层递进,富有浓厚的民族特色。诗歌取材于爱情悲剧故事,长诗全长450多行,全诗结构严谨,情节起伏有致,语言清新明朗,节奏明快而有乐感,呈现出一种别具一格的地域色彩和悲凉情调。马红莲演唱的《姣姣女》,运用韵散相间的说唱形式,感情深厚,刻画细腻,淋漓反复,哀惋动人。如:“阿娜的姣姣女,转一回娘家来”,“阿娜阿娜我顾不上来,三石三斗地里的芥子种上了来。鞋面布索带给些来,天上的黑老鸹、地下的白老鸹带给者来。”马红莲以演唱长篇叙事花儿《马五哥与尕豆妹》、《姣姣女》而闻名于甘青两省,获得了喜爱和赞誉。我也是对此反复聆听,颇为感动。虽然一直无缘与马红莲本人相遇相识,但从心底对这位来自黄河边的保安族姑娘的艺术表现力产生钦佩之意,尤其是她对民歌本身的理解、对人物情感的表达、对音乐旋律的把握比较看好,作为一名少数民族特别是穆斯林姑娘,其演唱水平能够达到如此的境界,感觉实属不易。
初次见到马红莲,大约是在2003年。2000年,我的朋友何清祥制作出版了VCD花儿演唱专辑《河州花儿红》,以前的花儿唱家都是制作录音带发行,是他第一次把传唱于山间田野的花儿,在原生态花儿的基础上,通过新的配器和科学的发声方法,进行了大胆的创新,使花儿的旋律更加优美动听,使花儿这种只能传唱于山场庙会和田间地头的乡野之曲,通过VCD碟片这种声像媒体,走进了千家万户,走进了歌厅宴会,也走出西北高原,人们争相传唱,在短短的几个月时间内畅销两万多张。他演唱的花儿已经剔除了一些方言夹杂的味道,听来让人荡气回肠,如沐春风。花儿的“俗”是一种原始的美,而现代音乐的技巧更能让这种“俗”展现出花儿无穷的魅力和蕴含的精神境界来。因此,何清祥把传统民歌与现代音乐相结合,唱出了花儿的一种新感觉,颇受各界欢迎。2003年上半年,正在录制拍摄何清祥新的花儿专辑《醉花儿》和《俏花儿》之际,马红莲应邀从国外回来参加首届临夏民族风情旅游节,虽然错过了前期的筹备和录音的过程,但在拍摄DV和后期制作时,她热情地友情出演了不少镜头,并在《醉花儿》光碟封面放置了她的大幅照片。这是我第一次近距离接触马红莲,给人的感觉是光艳美丽,富有激情。也正是看到何清祥在花儿演唱道路上的成就,激起了她的花儿旧梦:我也想出一盘花儿光碟!
经何清祥介绍,得到著名音乐制作人胡晓流的联系方式后,马红莲只身前往成都求见胡晓流先生,胡晓流同意为马红莲出花儿专辑并为她量身定做了专辑主打歌《花儿美》,这首歌的歌词是由新锐词作家吴飞先生创作的,既有“花儿”的韵味,又是词作者对马红莲的内在精神的描绘。在她持之以恒的努力下,具有时代感的新民歌专辑《红莲花儿美》出版发行了,这一张花儿专辑里,既收录了传统的花儿,也收录了一些在花儿基础上改编的歌曲和具有花儿风格的原创歌曲,再加上现代音乐的包装,令人耳目一新,特别是她嘹亮的歌声,纯净的音质,动听的音律,透着浓浓的保安族韵味,透着她对家乡的眷恋。在这盘DVD光盘中,马红莲穿戴着经过改良的保安族传统服饰,更显婷婷袅袅,妩媚动人。她的花儿格调鲜亮,唱腔圆润,以现代人的审美情趣重新演绎出“花儿”的新境界,得到了业界普遍的赞誉:“红莲美,红莲花儿更美!”
这是一次新的出发,自此,马红莲在演艺道路上的日子越来越红火。
华人常用“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来形容乡亲异域相逢的难得与兴奋,对侨居美国圣地亚哥的马红莲而言,这种机会的出现比一般人渺茫得多,因为她是中国保安族唯一旅居海外的成员。这位女歌手的到来,无疑使美国多元文化的光谱增加了一个小小的亮点。天生丽质的马红莲自幼以一副好嗓子广为人知,“拿手好戏”就是学唱花儿。然而,笃信伊斯兰教的保安族民风淳朴、保守,女孩子出门要戴面纱,在大庭广众中唱山歌会被老年人视为“有辱门风”。但马红莲这位“野丫头”就是敢于抛头露面,在学校校园、田间地头、积石山洼、黄河岸边,到处听得见她那宛如高山清泉般的歌声。1984年,经过她自己的勤奋努力,从300多名考生中脱颖而出,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了甘肃省艺术学校声乐班,她专攻花儿,系统学习了音乐理论、演唱技巧和发声方法等专业知识,1988年以优异的毕业成绩,分配到甘肃省歌舞团。从此活跃于省内外演艺舞台,几度赴北京演出后,又进入中央民族学院音乐系深造,进一步提升了自己的理论素养和专业水平。九十年代初,马红莲随丈夫移居美国圣地亚哥,从此告别歌坛,忙于相夫教子。后来她又涉足商场,经营过餐饮与化妆品等行业。人们只有在侨社的重大庆典或几位好友家中的派对上,才会偶尔看到马红莲重执麦克风,一展甜美的歌喉。然而,遥远的家乡并未忘记这位客居天涯的女歌手。2006年,作为旅美华人,乡情未改,马红莲再次应邀回到河州老家,参加了临夏回族自治州成立五十周年庆祝大会,并登台献艺,继写赤子情怀:
“心里想着她,梦里念着她,说不完的故事,忘不了的家,
清清的黄河水,积石山的彩霞,俊俏俏的尕妹妹花儿唱遍天下。
美呀美呀,好一个美临夏,魅力临夏,和谐临夏,临夏我永远的家。
你也说着她,我也唱着她,多姿多彩的古河州,我们共同的家,
丝绸古道的驼铃,河湟雄镇的繁华,马家窑的彩陶禹王石的神话。
美呀美呀,好一个美临夏,走进临夏,爱着临夏,临夏我永远的家。”
她以这首《临夏,我永远的家》深深打动了无数家乡父老的心,也再次点燃了她的精神烛火,坚定了将花儿唱遍天下的决心。随后,这只保安族的百灵鸟,凭着她美妙的歌声和炽热的情怀,在中央电视台录制的《五十六个民族》、《盛世和谐赞》以及甘肃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等大型节目中频频亮相。她像那些明星演员一样忙碌着,从甘肃老家到京城北京,从新疆边陲到大洋彼岸,都有马红莲甜美的歌声和娇美的身影在飘荡。
如果你不停的走动,那你就是不断地感受不同的文化,可以更好地找到自己的位置。生命,就是一个苦乐相间的过程,既有伤心,也有欢欣。人生,总有一些说不出的秘密,生活,总有一些免不了的遗憾,有些路,只能一个人静静的走,有些心酸,只能一个人无奈的尝。每个人都有许多烦恼,蓝色的忧郁,蹉跎成河,经年过往,其实有些寂寞,只是不想说,习惯于站在某个高处,轻握一份懂得,收藏点点滴滴的快乐,然后,明媚成歌。放眼全国演艺圈,穆斯林演员很少,穆斯林女演员更少。放眼上百年来灿若星辰的花儿歌手,穆斯林花儿歌手虽然不少,但是女歌手相对少见。这是因为伊斯兰禁止妇女“炫耀美色”,不提倡妇女抛头露面,惹人瞩目。在甘青宁新的回族、东乡族、保安族、撒拉族传统穆斯林家庭,别说是姑娘们在大庭广众唱歌显摆,就是像马俊、马永华、何清祥这样的东乡族男歌手,也是亲友们“劝谏”的对象。那么,马红莲这位出生虔诚穆斯林家庭,从小敢于在大庭广众唱山歌的“野丫头”,成长为如今的全国知名的保安族花儿演唱家,一定是经历了不一样的心路历程,付出了更加艰辛的努力。在几十年的孜孜不倦的执着追求中,她深深体悟到的不仅是自身对花儿艺术的热爱,更是对于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发展的责任与使命。从家族生活的氛围来说,马红莲无疑背负着叛逆者的责问,但她自青少年时期就外出求学上进,努力打拼,甚至旅美多年,乡情不改,一路走来,为宣传民族文化、传承传播花儿等方面所取得的艺术成就,家乡人民是公认的,赞许的,最终也得到了家人的理解与支持。
花儿,是大西北多民族共同的歌,也是人们诉说生活的歌。对于花儿故乡的人们来说,花儿更是生活中的盐,是人们心灵的植被,不可或缺。现在,马红莲虽然住在北京,却时常回到河州,回到大河家,看望亲人和朋友,给家乡人民带来歌声和祝福,因为,花儿早已成为她生命的一部分,这辈子再也割舍不了。每次回来,她都要去看看黄河,听听黄河涛声,从中得到更多的力量和启迪。一有机会,便去逛花儿会,去聆听那些山野间传唱的原生态的花儿曲令,不断汲取营养,丰富自己的底蕴。同时,在花儿艺术的探索与追求中,她与另一位黄河边长大的花儿演唱家何清祥强强联合,在参加国家级、省级各类大型演出活动中,逐渐成了黄金搭档,被称为西北花儿歌手中的“金童玉女”。东乡族花儿演唱家何清祥,毕业于西北民族学院音乐系,曾多次参加国家级民歌赛事并获得大奖,曾两次参加全国少数民族文艺汇演并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是国家一级演员,更是当今花儿艺术传承保护与创新发展的领军人物,在保持花儿原有底蕴和韵味的基础上,将传唱于乡野山间的花儿与现代主流音乐融合,提升音乐品味等方面一直走在前面。自从两人联合以来,花儿中增加了音乐烘托、舞蹈表演、舞台效果等许多新的现代元素,使花儿艺术的表现力大大增强,让欣赏花儿的人们受到了更大的艺术震撼力。2013年5月,在中央电视台《中华情》栏目制作的《绚丽甘肃》节目中,马红莲与何清祥合作表演的花儿节目得到了国内外观众的喜爱和好评。2013年8月,在中国西部首届花儿艺术节开幕式和颁奖晚会上,他们的精彩演唱作为压轴节目,得到了与会领导、专家学者的高度关注和广大观众的齐声喝彩。
在风雨兼程的路途中,在渐行渐远的岁月里,在每一个心旌飘摇的时刻,花儿,都是难以割舍的旅伴,给人以灵魂深处的慰藉。蓦然回首,曾经旖旎的梦境依旧在飘逝的时光里延绵不绝,曾经缱绻的情丝依旧在流失的岁月里缠绵不断。那千回百转、响遏行云的花儿,是蛰伏在流年里的一个不离不弃的追求,是在每一个辗转难眠的夜里恣意流淌的怀想。作为一个黄河边长大的河州人,一个几十年痴心不改的花儿爱好者,我曾经编写了一些花儿歌词,也曾参与过何清祥花儿专辑的统筹编辑工作,也有机会相遇相识了马红莲。以上文字,只是我个人对马红莲的一些浅浅的了解和淡淡的懂得。我深深知道,马红莲对花儿炽热的爱依然未减,对花儿艺术的追求没有停顿,她还在不断的努力,还在不断地超越自己,在瞄准一个又一个新的目标,有激情地前行着。我们这些花儿的爱好者们,也在期待着这位花儿公主新的辉煌......
2013年10月写于马红莲新作《花儿对唱经典》即将问世之际 赞 (散文编辑:滴墨成伤)
推荐阅读:
·情感美文 女孩子最容易生气的N个场
·情感美文 疯儿
·情感美文 美少妇和公公的乱伦故事
·情感美文 丑女也浪漫,我爱上了眼镜
·情感美文 男人性能力不持久女人哭死
“览百川之洪壮兮,莫尚美于黄河;潜昆仑之峻极兮,出积石之嵯峨。”黄河从青藏高原一路汹涌澎拜冲出了积石雄关,冲撞到此,放缓了脚步,将一个丰富礼物小盆地赐给了这里,假如,黄河是一位纵横千年、驰骋万里的君王,那么,大河家,无疑是黄河的第一座行宫。大河家,如今是中国保安族的聚居地,有着很纯朴的民风和单纯的感动。马红莲,就是从这个千年小镇走出来的保安族姑娘,她带着黄河的浪花,带着家乡的花儿,走向大都市,走向大舞台,走向大洋彼岸,像一股清新的风,令人荡气回肠。
大河家,历史源远流长,据《尚书·禹贡》记载:“禹别九州,随山浚川,任土作贡。禹敷土,随山刊木,奠高山大川......导河积石,至于龙门;南至于华阴;东至于柱;又东至于孟津;东过洛,至于大;北过降水,至于大陆;又北,播为九河,同为逆河,入于海。”河州因大禹导河始于积石,故此得名。这里自古是“华夷之界”,是青藏高原与黄土高原的过度带,是中原农业文化与草原牧业文化的结合部,是汉族和少数民族的融汇处。自古人文荟萃,大河奔流,景色壮美,文臣弄墨,武将征伐,民风淳朴,底蕴深厚。不仅风景壮阔悲凉夺人心魂,而且有一股平和与自然的力量,使人从雄浑中获得宁静。
西周穆王十七年(前984),周穆王亲率七萃之士,驭八骏之乘,由宗周(今西安)出发,经崆峒山,越陇山(今六盘山),过狄道(今临洮),由“积石之河南”(今大河家),渡过黄河,入乐都,至张掖河(今黑河),到达“昆仑之丘”,会见了西王母,然后由原路经积石返宗周。可见在丝绸之路凿空以前,大河家已是由中原通往河西的过往之地。隋炀帝大业五年(609)初,隋炀帝亲带后妃、侍从和随行大军40余万,浩浩荡荡,从长安出发,过陇西,经狄道,在临津关(今大河家)渡黄河,到达西平(西宁),派大军对吐谷浑四面合围征剿。吐谷浑王慑于炀帝亲征,率数十人逃遁,其部属10余万降隋,吐谷浑属地归于隋。隋炀帝仍由原路返回,经河州时派刘权率军驻守河源郡积石镇(今大河家),“捍御吐谷浑,以通西域之路”,并命戍守军士“大开屯田”。中原的先进生产技术,由是传到了西部边疆,使河湟一带面貌大为改观。
著名回族作家张承志在《荒芜英雄路--大河家》一文中写到:“在这里等摆渡,一眼可以看见甘青两省,又能同时见识回藏两族。傍大河家集一侧是甘肃;黄土绿树,戴白帽的回民们终日在坡地里忙碌。大河彼岸是青海,红石嶙峋,服色尚黑的藏人们隐约在山道里出没。大河家,它把青海的柴禾和药材,把平犄角的藏羊和甘肃的大葱白菜,把味浓叶大的茶——在轰鸣滚翻的黄河水上传递。河上悬空吊着一条拳头般粗壮的大铁索。一条大木船挽在这悬索上,借黄河水的冲力,用一支舵使船往返两岸。船入中流时,那景色十分壮观。在颠簸如叶的渡船上,船客子扳牢大舵,把黄河的千钧水力,分成了横渡的巧劲。”
河州,是花儿的故乡,曲令丰富,积淀深厚,博大浑厚,源远流长。而青海,由于出了个河州籍的花儿王朱仲禄和东乡族的花儿王子马俊而歌者如云,后来居上,被称为是花儿的海洋。青海海东与河州自古以来有着非常深厚的历史文化联系,曾经并称河湟地区。大河家是河州连接青海东部的一个节点,又是河州人走向青海的一座桥头堡。改革开放初,众多河州商人就是取道大河家挺进青海、西藏,铸就了西部旱码头的辉煌。那么,与青海隔河而居的大河家,也是花儿的滥觞,是花儿从“故乡”走向“海洋”的重要通道。
当了几十年的花儿爱好者,记住了很多经典的花儿曲令、花儿唱词,记住了一些花儿学者、花儿专家,记住了许多的花儿唱家、花儿歌手。花儿的曲令不下百十种,每一种曲令都有其独特的魅力,摄人心魄,花儿的唱词更是浩瀚如海,俯拾皆是。花儿的唱家、花儿的歌手、唱把式也是群星灿烂,各领风骚。在花儿这方灿烂的星空中,有一位闪亮的明星,便是在这大河家,听着滚滚飞逝的黄河涛声和天籁之音般的花儿声长大的,有着黄河浑然天成的胸襟和雅量,有着黄河儿女独有的激情与执着,她,就是近年来被誉为“花儿公主”的保安族花儿演唱家马红莲。
结识马红莲,是未见其人,先闻其声。
回族民间叙事长诗《马五哥与尕豆妹》,是根据清光绪年间发生在甘肃河州地区,一对回族男女青年的真实爱情悲剧编唱的叙事长诗长期以来在西北地区回族和其他民族中广泛流传。故事说的是河州莫泥沟青年马五与尕豆妹相爱私订终身。但恶霸马七五看上了尕豆妹于是藉口给十岁的儿子尕西木娶亲将尕豆妹强娶过去,作了尕西木的童养媳。后来尕豆妹与马五哥在泉边相遇双方相约深夜在尕豆妹家相见正当他们热恋之时惊醒了尕西木。为了怕事情败露二人逼杀尕西木。马七五买通官府将马五和尕豆妹处死在兰州华林山。《马五哥与尕豆妹》是一首近百年来流传在西北地区的叙事民歌,它情节虽简单但结构紧凑语言朴实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运用了大量的比喻使长诗形像生动如泣如诉具有撼人心魄的艺术魅力。马红莲的第一张录音专辑是1989年与青海花儿王子马俊对唱的《马五哥与尕豆妹》,曲令抒情而深沉,演唱缠绵而悱恻,蕴藏着纯朴深厚的情感,包含着丰富深刻的内涵。在这首歌中,尕豆妹的伤心、无奈、愤怒,马红莲用哀婉忧怨的唱词,深刻地表现出了尕豆妹内心的凄凉和极度的哀伤,使人对尕豆的命运迸发出由衷的同情和反思,使人在悱恻、凄怆的唱词中,受到一次心灵的震撼。
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出现了许多演唱花儿的录音带,朱仲禄、苏平、马俊、李贵洲、马永华等等,当听到马红莲演唱的《马五哥与尕豆妹》后,我想,一位保安族小姑娘,能够将这样一首悲怆缠绵的叙事歌曲演绎得如此凄切动人,摄人心魄,让人体会到“花儿”的山野气息、美的人格、泪水意象和悲剧精神,这种豪迈、悠扬、忧怨、缠绵的气质共同构成了一种难得的独到魅力。于是,心生赞美。第二年,又有了民间叙事歌曲《姣姣女》,《姣姣女》是流传在河州民间的说唱歌曲,美丽、善良、勤劳的穷人家的妮哈姣姣女嫁到有钱人家后,丈夫为国出征十八年,姣姣女十八年未能回一趟娘家,而在婆家受苦受累,又受委屈和折磨,故事结构完整,层层递进,富有浓厚的民族特色。诗歌取材于爱情悲剧故事,长诗全长450多行,全诗结构严谨,情节起伏有致,语言清新明朗,节奏明快而有乐感,呈现出一种别具一格的地域色彩和悲凉情调。马红莲演唱的《姣姣女》,运用韵散相间的说唱形式,感情深厚,刻画细腻,淋漓反复,哀惋动人。如:“阿娜的姣姣女,转一回娘家来”,“阿娜阿娜我顾不上来,三石三斗地里的芥子种上了来。鞋面布索带给些来,天上的黑老鸹、地下的白老鸹带给者来。”马红莲以演唱长篇叙事花儿《马五哥与尕豆妹》、《姣姣女》而闻名于甘青两省,获得了喜爱和赞誉。我也是对此反复聆听,颇为感动。虽然一直无缘与马红莲本人相遇相识,但从心底对这位来自黄河边的保安族姑娘的艺术表现力产生钦佩之意,尤其是她对民歌本身的理解、对人物情感的表达、对音乐旋律的把握比较看好,作为一名少数民族特别是穆斯林姑娘,其演唱水平能够达到如此的境界,感觉实属不易。
初次见到马红莲,大约是在2003年。2000年,我的朋友何清祥制作出版了VCD花儿演唱专辑《河州花儿红》,以前的花儿唱家都是制作录音带发行,是他第一次把传唱于山间田野的花儿,在原生态花儿的基础上,通过新的配器和科学的发声方法,进行了大胆的创新,使花儿的旋律更加优美动听,使花儿这种只能传唱于山场庙会和田间地头的乡野之曲,通过VCD碟片这种声像媒体,走进了千家万户,走进了歌厅宴会,也走出西北高原,人们争相传唱,在短短的几个月时间内畅销两万多张。他演唱的花儿已经剔除了一些方言夹杂的味道,听来让人荡气回肠,如沐春风。花儿的“俗”是一种原始的美,而现代音乐的技巧更能让这种“俗”展现出花儿无穷的魅力和蕴含的精神境界来。因此,何清祥把传统民歌与现代音乐相结合,唱出了花儿的一种新感觉,颇受各界欢迎。2003年上半年,正在录制拍摄何清祥新的花儿专辑《醉花儿》和《俏花儿》之际,马红莲应邀从国外回来参加首届临夏民族风情旅游节,虽然错过了前期的筹备和录音的过程,但在拍摄DV和后期制作时,她热情地友情出演了不少镜头,并在《醉花儿》光碟封面放置了她的大幅照片。这是我第一次近距离接触马红莲,给人的感觉是光艳美丽,富有激情。也正是看到何清祥在花儿演唱道路上的成就,激起了她的花儿旧梦:我也想出一盘花儿光碟!
经何清祥介绍,得到著名音乐制作人胡晓流的联系方式后,马红莲只身前往成都求见胡晓流先生,胡晓流同意为马红莲出花儿专辑并为她量身定做了专辑主打歌《花儿美》,这首歌的歌词是由新锐词作家吴飞先生创作的,既有“花儿”的韵味,又是词作者对马红莲的内在精神的描绘。在她持之以恒的努力下,具有时代感的新民歌专辑《红莲花儿美》出版发行了,这一张花儿专辑里,既收录了传统的花儿,也收录了一些在花儿基础上改编的歌曲和具有花儿风格的原创歌曲,再加上现代音乐的包装,令人耳目一新,特别是她嘹亮的歌声,纯净的音质,动听的音律,透着浓浓的保安族韵味,透着她对家乡的眷恋。在这盘DVD光盘中,马红莲穿戴着经过改良的保安族传统服饰,更显婷婷袅袅,妩媚动人。她的花儿格调鲜亮,唱腔圆润,以现代人的审美情趣重新演绎出“花儿”的新境界,得到了业界普遍的赞誉:“红莲美,红莲花儿更美!”
这是一次新的出发,自此,马红莲在演艺道路上的日子越来越红火。
华人常用“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来形容乡亲异域相逢的难得与兴奋,对侨居美国圣地亚哥的马红莲而言,这种机会的出现比一般人渺茫得多,因为她是中国保安族唯一旅居海外的成员。这位女歌手的到来,无疑使美国多元文化的光谱增加了一个小小的亮点。天生丽质的马红莲自幼以一副好嗓子广为人知,“拿手好戏”就是学唱花儿。然而,笃信伊斯兰教的保安族民风淳朴、保守,女孩子出门要戴面纱,在大庭广众中唱山歌会被老年人视为“有辱门风”。但马红莲这位“野丫头”就是敢于抛头露面,在学校校园、田间地头、积石山洼、黄河岸边,到处听得见她那宛如高山清泉般的歌声。1984年,经过她自己的勤奋努力,从300多名考生中脱颖而出,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了甘肃省艺术学校声乐班,她专攻花儿,系统学习了音乐理论、演唱技巧和发声方法等专业知识,1988年以优异的毕业成绩,分配到甘肃省歌舞团。从此活跃于省内外演艺舞台,几度赴北京演出后,又进入中央民族学院音乐系深造,进一步提升了自己的理论素养和专业水平。九十年代初,马红莲随丈夫移居美国圣地亚哥,从此告别歌坛,忙于相夫教子。后来她又涉足商场,经营过餐饮与化妆品等行业。人们只有在侨社的重大庆典或几位好友家中的派对上,才会偶尔看到马红莲重执麦克风,一展甜美的歌喉。然而,遥远的家乡并未忘记这位客居天涯的女歌手。2006年,作为旅美华人,乡情未改,马红莲再次应邀回到河州老家,参加了临夏回族自治州成立五十周年庆祝大会,并登台献艺,继写赤子情怀:
“心里想着她,梦里念着她,说不完的故事,忘不了的家,
清清的黄河水,积石山的彩霞,俊俏俏的尕妹妹花儿唱遍天下。
美呀美呀,好一个美临夏,魅力临夏,和谐临夏,临夏我永远的家。
你也说着她,我也唱着她,多姿多彩的古河州,我们共同的家,
丝绸古道的驼铃,河湟雄镇的繁华,马家窑的彩陶禹王石的神话。
美呀美呀,好一个美临夏,走进临夏,爱着临夏,临夏我永远的家。”
她以这首《临夏,我永远的家》深深打动了无数家乡父老的心,也再次点燃了她的精神烛火,坚定了将花儿唱遍天下的决心。随后,这只保安族的百灵鸟,凭着她美妙的歌声和炽热的情怀,在中央电视台录制的《五十六个民族》、《盛世和谐赞》以及甘肃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等大型节目中频频亮相。她像那些明星演员一样忙碌着,从甘肃老家到京城北京,从新疆边陲到大洋彼岸,都有马红莲甜美的歌声和娇美的身影在飘荡。
如果你不停的走动,那你就是不断地感受不同的文化,可以更好地找到自己的位置。生命,就是一个苦乐相间的过程,既有伤心,也有欢欣。人生,总有一些说不出的秘密,生活,总有一些免不了的遗憾,有些路,只能一个人静静的走,有些心酸,只能一个人无奈的尝。每个人都有许多烦恼,蓝色的忧郁,蹉跎成河,经年过往,其实有些寂寞,只是不想说,习惯于站在某个高处,轻握一份懂得,收藏点点滴滴的快乐,然后,明媚成歌。放眼全国演艺圈,穆斯林演员很少,穆斯林女演员更少。放眼上百年来灿若星辰的花儿歌手,穆斯林花儿歌手虽然不少,但是女歌手相对少见。这是因为伊斯兰禁止妇女“炫耀美色”,不提倡妇女抛头露面,惹人瞩目。在甘青宁新的回族、东乡族、保安族、撒拉族传统穆斯林家庭,别说是姑娘们在大庭广众唱歌显摆,就是像马俊、马永华、何清祥这样的东乡族男歌手,也是亲友们“劝谏”的对象。那么,马红莲这位出生虔诚穆斯林家庭,从小敢于在大庭广众唱山歌的“野丫头”,成长为如今的全国知名的保安族花儿演唱家,一定是经历了不一样的心路历程,付出了更加艰辛的努力。在几十年的孜孜不倦的执着追求中,她深深体悟到的不仅是自身对花儿艺术的热爱,更是对于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发展的责任与使命。从家族生活的氛围来说,马红莲无疑背负着叛逆者的责问,但她自青少年时期就外出求学上进,努力打拼,甚至旅美多年,乡情不改,一路走来,为宣传民族文化、传承传播花儿等方面所取得的艺术成就,家乡人民是公认的,赞许的,最终也得到了家人的理解与支持。
花儿,是大西北多民族共同的歌,也是人们诉说生活的歌。对于花儿故乡的人们来说,花儿更是生活中的盐,是人们心灵的植被,不可或缺。现在,马红莲虽然住在北京,却时常回到河州,回到大河家,看望亲人和朋友,给家乡人民带来歌声和祝福,因为,花儿早已成为她生命的一部分,这辈子再也割舍不了。每次回来,她都要去看看黄河,听听黄河涛声,从中得到更多的力量和启迪。一有机会,便去逛花儿会,去聆听那些山野间传唱的原生态的花儿曲令,不断汲取营养,丰富自己的底蕴。同时,在花儿艺术的探索与追求中,她与另一位黄河边长大的花儿演唱家何清祥强强联合,在参加国家级、省级各类大型演出活动中,逐渐成了黄金搭档,被称为西北花儿歌手中的“金童玉女”。东乡族花儿演唱家何清祥,毕业于西北民族学院音乐系,曾多次参加国家级民歌赛事并获得大奖,曾两次参加全国少数民族文艺汇演并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是国家一级演员,更是当今花儿艺术传承保护与创新发展的领军人物,在保持花儿原有底蕴和韵味的基础上,将传唱于乡野山间的花儿与现代主流音乐融合,提升音乐品味等方面一直走在前面。自从两人联合以来,花儿中增加了音乐烘托、舞蹈表演、舞台效果等许多新的现代元素,使花儿艺术的表现力大大增强,让欣赏花儿的人们受到了更大的艺术震撼力。2013年5月,在中央电视台《中华情》栏目制作的《绚丽甘肃》节目中,马红莲与何清祥合作表演的花儿节目得到了国内外观众的喜爱和好评。2013年8月,在中国西部首届花儿艺术节开幕式和颁奖晚会上,他们的精彩演唱作为压轴节目,得到了与会领导、专家学者的高度关注和广大观众的齐声喝彩。
在风雨兼程的路途中,在渐行渐远的岁月里,在每一个心旌飘摇的时刻,花儿,都是难以割舍的旅伴,给人以灵魂深处的慰藉。蓦然回首,曾经旖旎的梦境依旧在飘逝的时光里延绵不绝,曾经缱绻的情丝依旧在流失的岁月里缠绵不断。那千回百转、响遏行云的花儿,是蛰伏在流年里的一个不离不弃的追求,是在每一个辗转难眠的夜里恣意流淌的怀想。作为一个黄河边长大的河州人,一个几十年痴心不改的花儿爱好者,我曾经编写了一些花儿歌词,也曾参与过何清祥花儿专辑的统筹编辑工作,也有机会相遇相识了马红莲。以上文字,只是我个人对马红莲的一些浅浅的了解和淡淡的懂得。我深深知道,马红莲对花儿炽热的爱依然未减,对花儿艺术的追求没有停顿,她还在不断的努力,还在不断地超越自己,在瞄准一个又一个新的目标,有激情地前行着。我们这些花儿的爱好者们,也在期待着这位花儿公主新的辉煌......
2013年10月写于马红莲新作《花儿对唱经典》即将问世之际 赞 (散文编辑:滴墨成伤)
推荐阅读:
·情感美文 女孩子最容易生气的N个场
·情感美文 疯儿
·情感美文 美少妇和公公的乱伦故事
·情感美文 丑女也浪漫,我爱上了眼镜
·情感美文 男人性能力不持久女人哭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