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湖路远 侠者情长
江湖路远侠者情长
——致“敦哥”及当下所有的侠者
□亲勤
侠者,出没于江湖。我自小崇拜侠者,所以也留意江湖。记得最初知道江湖,是缘于古惑仔的录像;后来理解江湖,是缘于吴宇森的电影;最后我心里定位的江湖,是缘于我漂泊的生活。
现代社会,高楼林立。坚硬的钢筋水泥将人心隔绝,现实忙碌的生活将侠者淹没。人们各自忙碌,少了侠士,自然就淡忘了江湖。其实江湖一直存在,侠者只不过是换了一种形象,依然存在我们身边。身不背剑,心中有剑,仗义江湖,侠者气度。敦哥,无疑就是这样一位穿梭于冷漠的钢筋水泥城市中的现代侠者。自巴山到蜀中成都,到全国文坛,一路风尘,马不停蹄,用他火热滚烫的心,温暖着遇见的每一个身处寒冷的人。
敦哥,实名王敦贤是也。是川内外著名的散文作家,省作协秘书长、副主席、名誉副主席,勇敢执着憨厚的巴山之子。因为他性情豁达、慈悲善感、身怀正义、仗义助人,所以江湖人称敦哥。无论年长于他者,还是年轻的后生,都如此亲切相称。
结识敦哥,是在2009年的秋天。我路经成都,经朋友介绍,冒昧打扰,受到敦哥的热情接待。他邀请了省作协的一大帮朋友给我接风,令我感动不已,第一次见面就让我醉倒在这难却的盛情之中。敦哥身在朝中,是“人物”却没有“架子”,是作家也不孤傲。单纯用领导或者作家的身份来定位敦哥,都不甚准确。做领导不玩弄权势,不区别待人;当作家也不风花雪夜,沽名钓誉,玩无味的文字游戏。敦哥只用“行者”的脚步丈量他热爱的土地,只用真切的文字表达他沉重的忧思。仗义悲悯,为民请命。如此这般,当属侠者所为了。
敦哥在文集《何处是故乡》中自白:“我生性是一个行者,在路上,是我的宿命”。一路走来,敦哥满腔热忱,仗剑天涯,做了不计其数的好事,帮助了不计其数的弱者。在朋友之中,敦哥的很多事迹都被传为佳话。尽管我无缘亲历,可每每听到他的故事,我仿佛就置身其中,不经意间便被他的故事所感动。他有一部名为《国之痛》的著作,内容是反映当下教育的现状,反映贫困地区孩子们就学的困境。《国之痛》的出版历程千辛万苦,要不是敦哥力排万难,执着坚持一个作家的社会责任和良知,《国之痛》不会出版。或许,至今那些偏远地区的教育现状还不会受大众关注。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敦哥主编“处女书系”,无偿为全国作者出第一本书,一出就是30本,扶持了30位新人作家。这些当年的新人中,后来好多位成了全国著名影视剧编剧,四川、云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省、市级文学刊物的主编、副主编。
敦哥每次外出采风,总倾情于较为偏远的地区。一为他出生百姓,时刻都不忘关注百姓疾苦;二为他喜欢自然,渴望真善美爱。而每次外出,敦哥也绝不只是为那几篇纯粹的文章。他总会遇见一些需要帮助的人,总会遇见一些让他彻骨痛楚的事,接下来,便是不遗余力的给予帮助解决。因为他的直接努力,有偏远的村子通上了公路,有因水污染而导致人畜饮水困难、人得怪病、好几家人全家死去的村子改善了水源,有失学儿童回到了课堂,有贫困的农家孩子找到了飞翔的翅膀……
在我的记忆深处,有这样一张照片深深打动了我。画面上的两个人,一个是杵着锄把、须发皆白的老人,像是在嘱咐什么一样与敦哥耳语,而敦哥则躬身侧耳专注地倾听。当我第一眼看见这张照片时,就难以抑制地被其感动了。那一种久违的真切、和谐、爱和温暖,仿佛触动了我看惯平凡的双眼,仿佛触动了我几近麻木的神经。后来听说,那是2003年,敦哥路过通江县永安坝敬老院时,见一老人脚穿草鞋独自一人在菜地里锄地,便走过去用当地话问老人:“老人家,天冷了,衣服够不够穿?铺盖热不热和?”老人回答:“衣服铺盖都有,政府发的。”敦哥又问:“有啥困难莫得?”老人迟疑了一下说:“啥都好,就是没钱打酒喝。”敦哥从身上掏出50元钱递给老人说:“老人家,拿去打酒喝,莫喝多了啊!”(当地的白酒当时两元钱一斤)老人连连推辞:“这咋要得,这咋要得?”敦哥说:“要得,要得,你就当是你儿子孝敬你的。”说罢便挥手上路了。
敦哥也有金刚怒目的时候。前些年,一位很有实权并掌握着他亲人命运的厅长激怒了敦哥,敦哥拍案而起,怒目相向,手指戟张,高声斥骂。厅长受惯了恭维,根本没想到会有人敢骂他,一时目瞪口呆,说不出话来。敦哥骂毕,摔门扬长而去。(不亦快哉!)第二天,敦哥与省作协几位负责人到龙泉驿为巴金文学院选址,刚下车,就接到分管文教的副省长打来的电话:“老王,你咋个骂×××呢?”敦哥一字一顿地回答:“×—省—长,王敦贤骂的人绝对该骂,你就不用管了!”说完,掐断了电话。
对孤寡老人俯首侧耳自称儿子,对权势无礼者拍案而起,怒目相向。这就是敦哥,一个典型的江湖侠者,一副天生的傲骨柔肠。“敦哥是一个性情中人,是一个容易被感动的人”,这是巴中作家阳云先生对敦哥的解读。敦哥的确如此,所以他见不得人间疾苦,见不得命运悲剧,见不得兄弟真情,也见不得自然界中令他感动的一花一木。有敦哥在,我们就能时刻感知人间难得的真善美爱,有敦哥在,我们就能时刻找到自我心灵的归宿。如他所言:“何处是故乡,有真、有善、有美、有爱的地方即是故乡——人类心灵的故乡啊”。
去年得知敦哥身体不适,几次欲前往探望,终因家事责任重大,我及父母妻儿皆为外乡流浪人,很多事都得亲历亲为,实不敢抽身怠慢,只好作罢。后得知敦哥身体已经康复,我心里才少了几分愧疚之情,赶紧捎去书信,以寄思念之意。今年年中,因事终于有机会在成都做短暂停留,于是急忙打电话给敦哥,以求一聚。朋友徐铭把饭局安排在蓝光集团美食城吃火锅,敦哥素不喜火锅,但为了与我见面也不问远近,打的前来,谁知车程竟需要一个半小时,让我后悔愧疚加感动,无以言表。同时赶来的还有我两位多年的兄弟刘刚和沧海,一片真挚之情,胜过十年陈酿。敦哥大病初愈,不能饮酒,可他重情重义,以茶代酒,无奈之下,一向不喝白酒的我,竟也如渴者饮水,再次醉倒在这浓情厚意之中。
其实我与敦哥的交往并不太久,也不算太频繁,可在敦哥的身上,我似乎找到了某种心灵的慰籍。我虽是名不见经传的后生,无法与敦哥相比较,可我也从不妄自菲薄,一直都自诩为豪气万丈的平民英雄。无论是在广元的偏远山区,还是在钢城的某个角落,我都坚强、坚持地挺过。尽管生活的路曲曲折折,可生命的路从来就浩浩荡荡。尽管生存的规则太多,可生命的形象从未改变。因为这样的性格,我坚守了道义,我找到了江湖,我遇见了敦哥,我更加明白了自己的路。
荣誉给予那些需要荣誉的人,改变属于那些善于改变的人。我相信道义,相信江湖,我相信在我写下这几行不成文的乱码时,我天南地北的所有兄弟朋友,都如敦哥一样,充当着行者,血肉饱满,仗剑天涯路。
江湖路远,侠者情长。愿敦哥安好!愿侠者安好!愿天下安好!
2013年9月23日
作者简介:亲勤,原名徐良。80后,系中国诗歌学会会员,四川省作家协会会员。 赞 (散文编辑:滴墨成伤)
推荐阅读:
·情感美文 男人性能力不持久女人哭死
·情感美文 丑女也浪漫,我爱上了眼镜
·情感美文 女孩子最容易生气的N个场
·情感美文 疯儿
·情感美文 美少妇和公公的乱伦故事
——致“敦哥”及当下所有的侠者
□亲勤
侠者,出没于江湖。我自小崇拜侠者,所以也留意江湖。记得最初知道江湖,是缘于古惑仔的录像;后来理解江湖,是缘于吴宇森的电影;最后我心里定位的江湖,是缘于我漂泊的生活。
现代社会,高楼林立。坚硬的钢筋水泥将人心隔绝,现实忙碌的生活将侠者淹没。人们各自忙碌,少了侠士,自然就淡忘了江湖。其实江湖一直存在,侠者只不过是换了一种形象,依然存在我们身边。身不背剑,心中有剑,仗义江湖,侠者气度。敦哥,无疑就是这样一位穿梭于冷漠的钢筋水泥城市中的现代侠者。自巴山到蜀中成都,到全国文坛,一路风尘,马不停蹄,用他火热滚烫的心,温暖着遇见的每一个身处寒冷的人。
敦哥,实名王敦贤是也。是川内外著名的散文作家,省作协秘书长、副主席、名誉副主席,勇敢执着憨厚的巴山之子。因为他性情豁达、慈悲善感、身怀正义、仗义助人,所以江湖人称敦哥。无论年长于他者,还是年轻的后生,都如此亲切相称。
结识敦哥,是在2009年的秋天。我路经成都,经朋友介绍,冒昧打扰,受到敦哥的热情接待。他邀请了省作协的一大帮朋友给我接风,令我感动不已,第一次见面就让我醉倒在这难却的盛情之中。敦哥身在朝中,是“人物”却没有“架子”,是作家也不孤傲。单纯用领导或者作家的身份来定位敦哥,都不甚准确。做领导不玩弄权势,不区别待人;当作家也不风花雪夜,沽名钓誉,玩无味的文字游戏。敦哥只用“行者”的脚步丈量他热爱的土地,只用真切的文字表达他沉重的忧思。仗义悲悯,为民请命。如此这般,当属侠者所为了。
敦哥在文集《何处是故乡》中自白:“我生性是一个行者,在路上,是我的宿命”。一路走来,敦哥满腔热忱,仗剑天涯,做了不计其数的好事,帮助了不计其数的弱者。在朋友之中,敦哥的很多事迹都被传为佳话。尽管我无缘亲历,可每每听到他的故事,我仿佛就置身其中,不经意间便被他的故事所感动。他有一部名为《国之痛》的著作,内容是反映当下教育的现状,反映贫困地区孩子们就学的困境。《国之痛》的出版历程千辛万苦,要不是敦哥力排万难,执着坚持一个作家的社会责任和良知,《国之痛》不会出版。或许,至今那些偏远地区的教育现状还不会受大众关注。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敦哥主编“处女书系”,无偿为全国作者出第一本书,一出就是30本,扶持了30位新人作家。这些当年的新人中,后来好多位成了全国著名影视剧编剧,四川、云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省、市级文学刊物的主编、副主编。
敦哥每次外出采风,总倾情于较为偏远的地区。一为他出生百姓,时刻都不忘关注百姓疾苦;二为他喜欢自然,渴望真善美爱。而每次外出,敦哥也绝不只是为那几篇纯粹的文章。他总会遇见一些需要帮助的人,总会遇见一些让他彻骨痛楚的事,接下来,便是不遗余力的给予帮助解决。因为他的直接努力,有偏远的村子通上了公路,有因水污染而导致人畜饮水困难、人得怪病、好几家人全家死去的村子改善了水源,有失学儿童回到了课堂,有贫困的农家孩子找到了飞翔的翅膀……
在我的记忆深处,有这样一张照片深深打动了我。画面上的两个人,一个是杵着锄把、须发皆白的老人,像是在嘱咐什么一样与敦哥耳语,而敦哥则躬身侧耳专注地倾听。当我第一眼看见这张照片时,就难以抑制地被其感动了。那一种久违的真切、和谐、爱和温暖,仿佛触动了我看惯平凡的双眼,仿佛触动了我几近麻木的神经。后来听说,那是2003年,敦哥路过通江县永安坝敬老院时,见一老人脚穿草鞋独自一人在菜地里锄地,便走过去用当地话问老人:“老人家,天冷了,衣服够不够穿?铺盖热不热和?”老人回答:“衣服铺盖都有,政府发的。”敦哥又问:“有啥困难莫得?”老人迟疑了一下说:“啥都好,就是没钱打酒喝。”敦哥从身上掏出50元钱递给老人说:“老人家,拿去打酒喝,莫喝多了啊!”(当地的白酒当时两元钱一斤)老人连连推辞:“这咋要得,这咋要得?”敦哥说:“要得,要得,你就当是你儿子孝敬你的。”说罢便挥手上路了。
敦哥也有金刚怒目的时候。前些年,一位很有实权并掌握着他亲人命运的厅长激怒了敦哥,敦哥拍案而起,怒目相向,手指戟张,高声斥骂。厅长受惯了恭维,根本没想到会有人敢骂他,一时目瞪口呆,说不出话来。敦哥骂毕,摔门扬长而去。(不亦快哉!)第二天,敦哥与省作协几位负责人到龙泉驿为巴金文学院选址,刚下车,就接到分管文教的副省长打来的电话:“老王,你咋个骂×××呢?”敦哥一字一顿地回答:“×—省—长,王敦贤骂的人绝对该骂,你就不用管了!”说完,掐断了电话。
对孤寡老人俯首侧耳自称儿子,对权势无礼者拍案而起,怒目相向。这就是敦哥,一个典型的江湖侠者,一副天生的傲骨柔肠。“敦哥是一个性情中人,是一个容易被感动的人”,这是巴中作家阳云先生对敦哥的解读。敦哥的确如此,所以他见不得人间疾苦,见不得命运悲剧,见不得兄弟真情,也见不得自然界中令他感动的一花一木。有敦哥在,我们就能时刻感知人间难得的真善美爱,有敦哥在,我们就能时刻找到自我心灵的归宿。如他所言:“何处是故乡,有真、有善、有美、有爱的地方即是故乡——人类心灵的故乡啊”。
去年得知敦哥身体不适,几次欲前往探望,终因家事责任重大,我及父母妻儿皆为外乡流浪人,很多事都得亲历亲为,实不敢抽身怠慢,只好作罢。后得知敦哥身体已经康复,我心里才少了几分愧疚之情,赶紧捎去书信,以寄思念之意。今年年中,因事终于有机会在成都做短暂停留,于是急忙打电话给敦哥,以求一聚。朋友徐铭把饭局安排在蓝光集团美食城吃火锅,敦哥素不喜火锅,但为了与我见面也不问远近,打的前来,谁知车程竟需要一个半小时,让我后悔愧疚加感动,无以言表。同时赶来的还有我两位多年的兄弟刘刚和沧海,一片真挚之情,胜过十年陈酿。敦哥大病初愈,不能饮酒,可他重情重义,以茶代酒,无奈之下,一向不喝白酒的我,竟也如渴者饮水,再次醉倒在这浓情厚意之中。
其实我与敦哥的交往并不太久,也不算太频繁,可在敦哥的身上,我似乎找到了某种心灵的慰籍。我虽是名不见经传的后生,无法与敦哥相比较,可我也从不妄自菲薄,一直都自诩为豪气万丈的平民英雄。无论是在广元的偏远山区,还是在钢城的某个角落,我都坚强、坚持地挺过。尽管生活的路曲曲折折,可生命的路从来就浩浩荡荡。尽管生存的规则太多,可生命的形象从未改变。因为这样的性格,我坚守了道义,我找到了江湖,我遇见了敦哥,我更加明白了自己的路。
荣誉给予那些需要荣誉的人,改变属于那些善于改变的人。我相信道义,相信江湖,我相信在我写下这几行不成文的乱码时,我天南地北的所有兄弟朋友,都如敦哥一样,充当着行者,血肉饱满,仗剑天涯路。
江湖路远,侠者情长。愿敦哥安好!愿侠者安好!愿天下安好!
2013年9月23日
作者简介:亲勤,原名徐良。80后,系中国诗歌学会会员,四川省作家协会会员。 赞 (散文编辑:滴墨成伤)
推荐阅读:
·情感美文 男人性能力不持久女人哭死
·情感美文 丑女也浪漫,我爱上了眼镜
·情感美文 女孩子最容易生气的N个场
·情感美文 疯儿
·情感美文 美少妇和公公的乱伦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