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无说处望青葱 ――读凌鼎年《那片竹林那棵树》兼以“小
于无说处望青葱
——读凌鼎年《那片竹林那棵树》兼以“小语”寄作者
田秉锷
*******************************************************
端午节时,收到了凌鼎年先生的小小说新编《那片竹林那棵树》。书页间夹着一纸便函,载着问候,也载着些许的期待。总之,他希望我能在阅读后写一点“评论性”的文字。
《那片竹林那棵树》是作为“金麻雀获奖作家文丛”的“凌鼎年卷”、由“中国出版集团世界图书出版公司”推出的。我的第一感应是:一叶一秋,一斑一豹,循着这部书的蹊径,读者或者可以解读到凌鼎年先生数十年的创作密码。
而想到先生对“评论”的期许,我还是有着不能承受的惶恐。
原因很简单:就我个人而言,渐入老境,即渐入麻木,渐入慵懒,渐入超然,也渐入对一切“阅读物”的疏离。“嗅觉”退化者,不宜美食!“听觉”退化者,不宜美声!境况如此,复何言哉?就我与鼎年先生的关系而言,“文友”名分,固未改变,但二十多年的生存阻隔,汉风吴韵,淮北江南,间歇性的沙尘与雾霾,或早已发布了不宜出行、不宜互访的警号。其间,有限的晤面,如两年前相会于西子湖畔,“楼外楼”品茗,小孤山问梅,皆因别有“会务”而不能一吐块垒、或一醉方休。
怎么办呢?惶恐不是事,还是读小说吧。正好,借着与沛县的文友到“状元碑园”、“梁寨淹子”踏访的两天,我特地带上了《那片竹林那棵树》。白天抽暇,夜晚长读,几乎在不知不觉间,一个游程我就“游”遍了凌鼎年先生为读者划定的“那片竹林”和“那棵树”荫。
用“美不胜收”来概括我的阅读印象,显然是用语疲劳。
用“精思杰构”来概括他的作品内涵,显然是老调再弹。
尽管借着“阅读印象”来评析一部作品难免有“主观强加”的武断,但因为少了昔日促膝长谈的机会,所以,我也只有坚持自己的“主观认同”。如果对个人的“主观认同”稍作梳理,则我的第一个印象是属于“不理解”层面的。
所谓“不理解”,是不理解凌鼎年先生对小小说的“固恋”。
“恋”是可以“移情”的,所以这个世界充满了弃旧图新的人生演绎。凌鼎年先生“恋”上“小小说”,几近三十年,他坚持了自己的“恋”,并“九死不悔”、“从一而终”。在一个充满诱惑的名利场里,能如此,大不易。翻展《那片竹林那棵树》,关注凌鼎年先生创作的朋友都会发现,他的新作固然惊鸿一现,举世仰观,而他写于二十四、五多年前的经典名篇,如《茶垢》,如《菊痴》,如《再年轻一次》等,依然能彩云归来,周天明霞。
牡丹应春,难于临夏;莲荷靓暑,不耐寒秋;亦固“湖边光景一时新”也!而鼎年先生的小小说,居然有着强大的时代穿透力,张扬着“让历史告诉未来”的魅力。这是一种幽长的文化辐射。发于天,得乎时,成乎人,不可凑泊,亦不可勉强,惟有“定力”者可为。
“不理解”的另一个侧面是,“固恋者”多因“固恋”而“固步”,最后滑向“江郎才尽”(多数人,原本无才,阴差阳错而居其位,最后是“柴尽烟灭”);鼎年先生则“固恋”而不“固步”,坚持了“攀登”,坚持了“超越”,而且效法孔子“吾道一以贯之”,最后,芝麻开花,越开越香,越开越高。这,又有他的作品为证。如果以《那片竹林那棵树》为例,检视鼎年先生的最新成果,则集中收录小小说八十九篇,仅“辛卯”岁(2011年)之作即达三十六篇,达百分之四十还多,且篇篇都有可圈可点之处。以我之孤陋寡闻,方之海内文学名家,强弩之末者众,宝刀不老者少,如凌鼎年先生那样百炼成金、千琢出玉者,能有几人?
上面提及的“辛卯”岁之作,三十六篇是个可数的“定量”,而它们的文学内涵或文化内涵,则是一个不可知、或不可穷尽的“变量”。要把握这个“变量”,评论家必须再下一番功夫,书写出“中等”规模的“学术论文”方可。考虑到本文的使命还是倾向于“泛论”的,所以,对“辛卯”岁之作的艺术赏析,只能是“点到即止”。
阅读鼎年先生的“辛卯”岁之作,我乐在其中、醉在其中。此后,掩卷沉思,我既惊叹于“辛卯”岁之作的总体突破,更惊叹于“辛卯”岁之作所揭示的创作天机。于是,我又有理由将“辛卯”岁——2011年,视为凌鼎年小小说创作的“南天门”时段。此前,尽管佳作万千,那都是“登东山而小鲁”;“辛卯”岁开始,凌鼎年先生的小小说才是真正的“登泰山而小天下”呢!在这里,我已无须对这三十六篇作品在文字表述、结构措置、事件铺排、人物塑造、内涵酝酿、命意寄托等方面的特点,一一进行剖论了,只能一言以蔽之曰:突破了“形制”的约束,小小说才获得它“内涵”的大气!
而我的第二个印象是属于“画外音”或“艺外”层面的。
阅读鼎年先生的小小说,思想每每逸出“文学的虚构”而重返“历史的真实”。我被鼎年先生构思的故事牵动着,既甩掉了羁绊,也失落了自我,只让暂时不再烦躁的灵魂穿行于他所预设的盛世幻境之中。昨天、今天、乃至明天的纷纭聚讼,在有解无解的纠缠中,都一一印证了我们富有中国特色的生存与焦虑。让人万万想不到的是,在我刻意要回避正视、回避判断、回避表态、回避选边的时候,鼎年先生的小小说,又一次唤起我沉睡的思维良知。
当良知醒来,我以另一种眼光看世界,也以另一种眼光看文学。其中一点即是:不敢再以“小道”视“小小说”;不敢再以“壮夫不为”来讽喻“文学”。
当“文学”唤醒了“非文学”意识,这肯定便超出了“小小说”的使命。但鼎年先生的“小小说”几乎篇篇都有触动人心的敏感切入。切入生活,即有七彩斑斓;切入人心,即有五味杂陈;切入我们颂歌无尽的时代,即有颂歌的改词与变调……
这里,我无意对鼎年先生的小小说作“非艺术”的界定,因为我知道在“艺术”之外寻求“艺”外之音,是颇有风险的,但还是不能不惊诧于鼎年先生给中国的小小说艺术提供了它庄严的使命自觉。从介入生活的广度即触及人心的深度上衡量,一部《那片竹林那棵树》,就足以抵上千篇万篇的主流报道、或百部千部的“工程”长篇。“质量”的含金与“数量”的浮夸,同时接受历史的考验,当一切虚誉美声销声匿迹,人民的阅读才回复到自由选择和自由评量。
在阅读的间歇,我不能不思考文学界、或文化界的“落差”:当一批大名鼎鼎的作家正热衷于“戏说”历史、“穿越”时代的时候,当一批声名远扬的思想家正安于“复述”主义、“解读”学说的时候,当一批散文家正沉溺“小我”、酝酿“小爱”的时候,当一批杂文家也学会了将“批评”升华为“表扬”的时候,当一批歌唱家正迷于“颂歌”而忘却“民歌”的时候,谁能料到,是小小说这种“小布点”文体,承担了一个时代“实话实说”的任务、“揭示痼疾”的任务、“微言大义”的任务、“呼唤正义”的任务呢?
站在这个基点上,我又将“阅读”比喻为“旅游”。这个“旅程”,是从“自我”进入“非我”,再从“非我”回归“自我”。无疑,所有的文本作者都担任了“引导者”的脚色。当阅读者从“他境”回归于“我境”,从“彼岸”回归于“此岸”,又怎么能忘记那些点化者呢?
我在多篇文章里都曾经申明过一个感受:“醒”,是人生的“及格境界”。因此,我对一切能将国人从盲从、迷信、偏执、无诚、不义、怯懦……中唤醒的努力,都给予感激。今天,“小小说”也成了文化启蒙的教材,这是我始料未及的。
清晨醒来,我们对着太阳,发自肺腑地说道:“光明真好!”
而面对凌鼎年先生点化苍生的努力,我则要说:“谢谢。”
2013年6月20日于彭城
赞 (散文编辑:江南风)
推荐阅读:
·情感美文 男人性能力不持久女人哭死
·情感美文 疯儿
·情感美文 丑女也浪漫,我爱上了眼镜
·情感美文 美少妇和公公的乱伦故事
·情感美文 女孩子最容易生气的N个场
——读凌鼎年《那片竹林那棵树》兼以“小语”寄作者
田秉锷
*******************************************************
端午节时,收到了凌鼎年先生的小小说新编《那片竹林那棵树》。书页间夹着一纸便函,载着问候,也载着些许的期待。总之,他希望我能在阅读后写一点“评论性”的文字。
《那片竹林那棵树》是作为“金麻雀获奖作家文丛”的“凌鼎年卷”、由“中国出版集团世界图书出版公司”推出的。我的第一感应是:一叶一秋,一斑一豹,循着这部书的蹊径,读者或者可以解读到凌鼎年先生数十年的创作密码。
而想到先生对“评论”的期许,我还是有着不能承受的惶恐。
原因很简单:就我个人而言,渐入老境,即渐入麻木,渐入慵懒,渐入超然,也渐入对一切“阅读物”的疏离。“嗅觉”退化者,不宜美食!“听觉”退化者,不宜美声!境况如此,复何言哉?就我与鼎年先生的关系而言,“文友”名分,固未改变,但二十多年的生存阻隔,汉风吴韵,淮北江南,间歇性的沙尘与雾霾,或早已发布了不宜出行、不宜互访的警号。其间,有限的晤面,如两年前相会于西子湖畔,“楼外楼”品茗,小孤山问梅,皆因别有“会务”而不能一吐块垒、或一醉方休。
怎么办呢?惶恐不是事,还是读小说吧。正好,借着与沛县的文友到“状元碑园”、“梁寨淹子”踏访的两天,我特地带上了《那片竹林那棵树》。白天抽暇,夜晚长读,几乎在不知不觉间,一个游程我就“游”遍了凌鼎年先生为读者划定的“那片竹林”和“那棵树”荫。
用“美不胜收”来概括我的阅读印象,显然是用语疲劳。
用“精思杰构”来概括他的作品内涵,显然是老调再弹。
尽管借着“阅读印象”来评析一部作品难免有“主观强加”的武断,但因为少了昔日促膝长谈的机会,所以,我也只有坚持自己的“主观认同”。如果对个人的“主观认同”稍作梳理,则我的第一个印象是属于“不理解”层面的。
所谓“不理解”,是不理解凌鼎年先生对小小说的“固恋”。
“恋”是可以“移情”的,所以这个世界充满了弃旧图新的人生演绎。凌鼎年先生“恋”上“小小说”,几近三十年,他坚持了自己的“恋”,并“九死不悔”、“从一而终”。在一个充满诱惑的名利场里,能如此,大不易。翻展《那片竹林那棵树》,关注凌鼎年先生创作的朋友都会发现,他的新作固然惊鸿一现,举世仰观,而他写于二十四、五多年前的经典名篇,如《茶垢》,如《菊痴》,如《再年轻一次》等,依然能彩云归来,周天明霞。
牡丹应春,难于临夏;莲荷靓暑,不耐寒秋;亦固“湖边光景一时新”也!而鼎年先生的小小说,居然有着强大的时代穿透力,张扬着“让历史告诉未来”的魅力。这是一种幽长的文化辐射。发于天,得乎时,成乎人,不可凑泊,亦不可勉强,惟有“定力”者可为。
“不理解”的另一个侧面是,“固恋者”多因“固恋”而“固步”,最后滑向“江郎才尽”(多数人,原本无才,阴差阳错而居其位,最后是“柴尽烟灭”);鼎年先生则“固恋”而不“固步”,坚持了“攀登”,坚持了“超越”,而且效法孔子“吾道一以贯之”,最后,芝麻开花,越开越香,越开越高。这,又有他的作品为证。如果以《那片竹林那棵树》为例,检视鼎年先生的最新成果,则集中收录小小说八十九篇,仅“辛卯”岁(2011年)之作即达三十六篇,达百分之四十还多,且篇篇都有可圈可点之处。以我之孤陋寡闻,方之海内文学名家,强弩之末者众,宝刀不老者少,如凌鼎年先生那样百炼成金、千琢出玉者,能有几人?
上面提及的“辛卯”岁之作,三十六篇是个可数的“定量”,而它们的文学内涵或文化内涵,则是一个不可知、或不可穷尽的“变量”。要把握这个“变量”,评论家必须再下一番功夫,书写出“中等”规模的“学术论文”方可。考虑到本文的使命还是倾向于“泛论”的,所以,对“辛卯”岁之作的艺术赏析,只能是“点到即止”。
阅读鼎年先生的“辛卯”岁之作,我乐在其中、醉在其中。此后,掩卷沉思,我既惊叹于“辛卯”岁之作的总体突破,更惊叹于“辛卯”岁之作所揭示的创作天机。于是,我又有理由将“辛卯”岁——2011年,视为凌鼎年小小说创作的“南天门”时段。此前,尽管佳作万千,那都是“登东山而小鲁”;“辛卯”岁开始,凌鼎年先生的小小说才是真正的“登泰山而小天下”呢!在这里,我已无须对这三十六篇作品在文字表述、结构措置、事件铺排、人物塑造、内涵酝酿、命意寄托等方面的特点,一一进行剖论了,只能一言以蔽之曰:突破了“形制”的约束,小小说才获得它“内涵”的大气!
而我的第二个印象是属于“画外音”或“艺外”层面的。
阅读鼎年先生的小小说,思想每每逸出“文学的虚构”而重返“历史的真实”。我被鼎年先生构思的故事牵动着,既甩掉了羁绊,也失落了自我,只让暂时不再烦躁的灵魂穿行于他所预设的盛世幻境之中。昨天、今天、乃至明天的纷纭聚讼,在有解无解的纠缠中,都一一印证了我们富有中国特色的生存与焦虑。让人万万想不到的是,在我刻意要回避正视、回避判断、回避表态、回避选边的时候,鼎年先生的小小说,又一次唤起我沉睡的思维良知。
当良知醒来,我以另一种眼光看世界,也以另一种眼光看文学。其中一点即是:不敢再以“小道”视“小小说”;不敢再以“壮夫不为”来讽喻“文学”。
当“文学”唤醒了“非文学”意识,这肯定便超出了“小小说”的使命。但鼎年先生的“小小说”几乎篇篇都有触动人心的敏感切入。切入生活,即有七彩斑斓;切入人心,即有五味杂陈;切入我们颂歌无尽的时代,即有颂歌的改词与变调……
这里,我无意对鼎年先生的小小说作“非艺术”的界定,因为我知道在“艺术”之外寻求“艺”外之音,是颇有风险的,但还是不能不惊诧于鼎年先生给中国的小小说艺术提供了它庄严的使命自觉。从介入生活的广度即触及人心的深度上衡量,一部《那片竹林那棵树》,就足以抵上千篇万篇的主流报道、或百部千部的“工程”长篇。“质量”的含金与“数量”的浮夸,同时接受历史的考验,当一切虚誉美声销声匿迹,人民的阅读才回复到自由选择和自由评量。
在阅读的间歇,我不能不思考文学界、或文化界的“落差”:当一批大名鼎鼎的作家正热衷于“戏说”历史、“穿越”时代的时候,当一批声名远扬的思想家正安于“复述”主义、“解读”学说的时候,当一批散文家正沉溺“小我”、酝酿“小爱”的时候,当一批杂文家也学会了将“批评”升华为“表扬”的时候,当一批歌唱家正迷于“颂歌”而忘却“民歌”的时候,谁能料到,是小小说这种“小布点”文体,承担了一个时代“实话实说”的任务、“揭示痼疾”的任务、“微言大义”的任务、“呼唤正义”的任务呢?
站在这个基点上,我又将“阅读”比喻为“旅游”。这个“旅程”,是从“自我”进入“非我”,再从“非我”回归“自我”。无疑,所有的文本作者都担任了“引导者”的脚色。当阅读者从“他境”回归于“我境”,从“彼岸”回归于“此岸”,又怎么能忘记那些点化者呢?
我在多篇文章里都曾经申明过一个感受:“醒”,是人生的“及格境界”。因此,我对一切能将国人从盲从、迷信、偏执、无诚、不义、怯懦……中唤醒的努力,都给予感激。今天,“小小说”也成了文化启蒙的教材,这是我始料未及的。
清晨醒来,我们对着太阳,发自肺腑地说道:“光明真好!”
而面对凌鼎年先生点化苍生的努力,我则要说:“谢谢。”
2013年6月20日于彭城
赞 (散文编辑:江南风)
推荐阅读:
·情感美文 男人性能力不持久女人哭死
·情感美文 疯儿
·情感美文 丑女也浪漫,我爱上了眼镜
·情感美文 美少妇和公公的乱伦故事
·情感美文 女孩子最容易生气的N个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