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 求 与 花 鸟 同 乐 ――对尹成花鸟画的另类解读

  但求与花鸟同乐
  ——对尹成花鸟画的另类解读
  田秉锷
  *******************************************************
  尹成是我的“文友”。我在他的“画”之外,他在我的“文”之外。
  人怕“见外”,“见外”就远了;而艺贵“见外”,“见外”才有清醒。
  所以,厮守着这不即不离、若即若离的“外”的界域,我与尹成成了最无功利支撑、却是最有是非辩析的朋友
  孔子对于朋友,曾经依次提出了四“可”原则,即:“可与共学”,“可与适道”,“可与立”,“可与权”。孔子此语,或是对我与尹成友谊的鞭策。“可共学”、“可适道”、“可立”,都还好说,就是那个“权”字,因为易于被“修正”成“权变”或“权宜之计”等机会主义的东西,所以最难“可”到底。惟清醒于此,所以我们都还珍视原本的青涩且警戒后天的油滑。
  相逢无客套,惟有说丹青。当尹成开诚布公地与我“衡文”的时候,我亦开诚布公地与他“衡画”。“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氛围,即便飘逸出几多茶香或酒香,我们的清醒与自信也未曾淡化。
  在尹成的“宽斋”里,读他的新画,是我的一大快事。
  捧着香茶,铺开画卷,花香鸟语遂借想象弥漫一室。
  其大画,如《春姿终不污泥沙》、《花开时节》、《秋日出游图》等,多物华璀璨、气象浩然,有万花团簇、虫鸟自在之象;其小幅,如《露红烟紫不胜娇》、《古木春生》、《醉春》等,则多突显特写、别开生面,有花鸟通灵、幽香浮动之韵。总之,当画家一一打开他的新作时,即如打开一扇通往无名幽谷或有名园囿的门径——名花名草,每现新美;寻常鸟虫,皆有新姿;目随景迁,色与时化,信笔点染,皆成惊艳。
  这时,我点头的时候居多,他摇头的时候居多。我点头,不是面谀,多数情况是从尹成的画作里发现了新的因子;他摇头,不是矜持,多数情况是对新构图、新笔法、新点染还不能满意:“画,是要拿给别人看的。一人作画,十、百、千人欣赏,其中的‘火眼金睛’能少吗?所以,画好了是‘献美’,画不好是‘献丑’啊!”
  沉静下来,我理解并赞赏尹成对创作的“自我苛求”。天目开处,人妖现形;众口铄金,铅锡俱化。因而,愈是清醒的画者,愈会在推出新作品之前怀有恐惧之心。
  心怀恐惧,复心怀向往,尹成痴痴于咫尺天地的鹰飞鱼跃、花开鸟翔。而他笔下的花与鸟,亦越发有生机,越发有灵韵,越发具有程式化的仿拟所永远达不到的高扬气象。问其志,则曰:“但求与花鸟同乐也!”
  “与花鸟同乐”,这说法新鲜而富有人文色彩。
  当年,孟子见梁惠王,曾经提出“与民同乐”的理想。那是儒家圣贤发之仁爱而对权力者的告诫。
  “同乐”之说,谈何容易?
  捕鸟者不能与鸟“同乐”,折花者不能与花“同乐”,固是明证;就一般人而言,谁又注意到花有花梦、鸟有鸟忧呢?尹成的奇绝,是他在于纸面上渲染花鸟之前的观察阶段,即力图打通人与花鸟的主客之界——观花则化身为花,观鸟则化身为鸟,涵泳其间,几乎忘却何者为花鸟、何者为我身。而当他真的进入创作时,便将对花草树木、鸟兽鱼虫的深层理解,一一以类乎“自叙”的表白,铺展为丹青之乐、丹青之舞。
  这有些“庄生晓梦迷蝴蝶”的况味。不知蝶为幻、还是我为幻。
  于是,原本带有“写生”韵味的创作,突然变成了主观的“抒情”;写“物”,则一变而为写“我”。故创作完毕,尹成每每如释重负,掷笔于案,浩然而叹:痛快!痛快!
  我知道,这是一种灵魂飞度的角色转换。远远超出今人所说的“换位思考”。此后,那原本属于自然物种的花鸟,当其在尹成的画幅上转化为另一种存在形态,则花开更鲜艳、鸟鸣更悠扬;她们似乎在以新的生机和美艳来宣示自己的永恒存在。《古木春生》中的那只鹩哥,自在于山林、自鸣于山林,我知道她比城市中的蓝领、白领都要自由幸福;《露红烟紫不胜娇》中的花与蝶,则以瞬间的依存,演绎着永恒的和谐。细细品味着尹成的画,我渐渐有所领悟:花鸟画或山水画创作,原本就是画家的生命投影或生命创世。当花鸟、山水被画家摄入画幅,这花鸟、山水即借着“人化”了的色、香呈现着固化的峥嵘。因而,这花鸟或山水的物象峥嵘,体现的是人的生命峥嵘;这花鸟或山水的艺术情韵,体现的是人的生活情韵。在这个层面上观画,则不论花鸟画、还是山水画,又都可以理解为是画家“精神”的“彩超”。
  “观画”即是“观人”!
  知此,绘画者能不慎乎?
  因为昧此者众、知此者寡,所以不少人才敢于胡话(画)三千。
  今天,尹成还不是中国画坛的“大家”,但却是中国画坛难得的“醒者”。最低的基线,是尹成守卫着做人的良知和审美的良知。先是不糊弄自己,再是不糊弄百姓,一笔一划,都是我写天地、我写花鸟、我写山水、我写我心……
  于是,尹成表现了他在中国画坛的“个别”。我既欣赏他疏离于名位、职级、金钱、热闹的君子意度,我也欣赏他拒绝仿拟、拒绝复制、坚持个人化、独特化的艺术立场,我尤其欣赏他对一切自然态的花鸟画因子的生命关注——而“同乐”观的提出,只是他生命关注的一句宣言而已。
  相比而言,今天的中国人活得更加自私、更加旁若无人了。人与人尚且如此,何况对待花鸟?所以,尹成爱花鸟、爱山水,又于绘事外显见了超越艺术的画外之韵。这是一个人生修为的道德命题,我无权强求中国的艺术家们都作理性回归。我的参照系是孔子。当年,孔子看到齐国风俗皆急功好利,喜名夸诈,而鲁国风俗则重礼尊教,崇仁慕义,犹有先王之遗风;但鉴于人亡政息,即便鲁国已不能与周公之道相合,所以才作出了一个扭转风俗的设想:“齐一变,至于鲁;鲁一变,至于道。”结果呢,高尚者依然高尚,堕落者还是堕落,谁管他“先王之道”、“后王之道”?我本人无力倡大道、无心倡大道,只想提个醒:书有书道,画有画道,人有人道。各类人等,不论今时今地多风光,都要有一丝“遵道”之心方好!
  归于艺术的“画道”,不是由权力部门决定的,她是由艺术发展的大势及规律决定的。而“道”的终极,定然是“人心”——书家、画家之心,百姓之心。
  画画与观画都该是轻松的,那就让我们进入尹成先生的花鸟世界,去领略让人陶醉的花香鸟语吧。
  2013年6月27日于彭城
   赞                          (散文编辑:滴墨成伤)
推荐阅读:
·情感美文 美少妇和公公的乱伦故事
·情感美文 女孩子最容易生气的N个场
·情感美文 男人性能力不持久女人哭死
·情感美文 疯儿
·情感美文 丑女也浪漫,我爱上了眼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