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曾是我生命中的天使(你是我生命中的小天使)
191
6年,郭沫若还在日本冈山一所高等专科学校读书。8月的一天,前往东京圣路加医院替朋友拿X光片的郭沫若第一次遇见那个叫佐藤富子的日本姑娘。那时,朋友刚刚去世,郭沫若还处在极度的痛苦之中。
一周后,郭沫若收到从东京寄来的X光片,还有一封英文长信。信里,姑娘用基督教徒的博爱精神安慰郭沫若。在挥笔给她的回信中,郭沫若大胆地表达了自己对她的爱情。她也喜欢上了郭沫若那些热烈奔放的情书。在此后的4个月时间里,他们连续通信40多次。他热烈地叫她安娜,她温柔地叫他哥哥。
1916年12月的一天,郭沫若再次出现在东京圣路医院里,那一次,他大胆地向安娜求婚并要求她辞掉医院的工作与自己住在一起。安娜没有立即答复郭沫若,却把那件事告诉了自己的父亲。谁料此事一出口,就遭到父亲及家人的强烈反对。
安娜最终选择了爱情,与家人决裂。正如她在写给郭沫若的信中说的那样:“我把父亲丢了,母亲丢了,国家也丢了……这是怎样悲惨的恋爱,怎样悲惨的缘分哟!”在郭沫若离开东京不久后,安娜就辞掉了医院的工作与他住到了一起。那一年,郭沫若24岁,安娜21岁。
在一间窄小的屋子里,他们开始了自己的新生活。那时,他们的生活开支只能靠郭沫若的留学官费来支付,每个月也就三十多块钱,其拮据程度可想而知。有了爱情的滋润,有了安娜的悉心照料,那一段时间,郭沫若诗情蓬勃,曾写下一首又一首热情洋溢的诗歌,那些诗歌,后来都收入他的诗集中。
他们在日本过了4年贫穷却幸福的日子。1921年春,郭沫若回国,参加了轰轰烈烈的新文化运动,那是他们相守4年以来第一次分别。1923年,安娜随郭沫若来到中国,却由于经济拮据,语言不通等种种原因,不到一年时间,她又匆匆返回日本。直到1928年,他们全家再次回到日本,在一起度过了较为安定的10年生活。
1937年夏天,“七七”抗战爆发。经过十几天的苦虑和秘密筹划,郭沫若决定回国。但这时全家离开日本已不可能,他只能只身出走。7月25日清晨,郭沫若早早起床,在安娜额上轻轻吻了一下,作为诀别之礼。几天之后,日本政府当局接到谍报,立即将安娜拘留,对她进行了十来天的毒打与拷问。半个月后,浑身伤痛的安娜回到家,一个人勇敢地挑起全家生活的重担。在那段艰苦的岁月里,安娜独自维持她和5个儿女的生计。为了生活,她不得不像一个小商人一样跑单帮,做生意,四处叫卖。她不间断地做着“下人”的活。又因为他们那段跨国婚姻,安娜曾不止一次受到日本右翼分子的迫害,他们逼迫她让她的孩子们加入日本国籍,一次次的毒打威胁,安娜都不为所动。她坚信自己总有与爱人团聚的那一天。
然而那一天,却离她越来越遥远。两国的交战使他们长期处于隔绝状态,彼此都没消息。安娜不停地通过朋友打听,但最终却等到一个让她差点儿晕倒的消息:郭沫若结婚了。想来中国问个确切,可叹那时她连一张船票的钱也拿不出了。那时,她和孩子们的生活极度窘迫,穿破烂的衣服,天天食不果腹。那样的日子持续到1945年抗日战争结束,她终于等到了郭沫若的消息。却不是她期盼已久的福音,那次,郭沫若托朋友捎给安娜一封信并数百美元。信中,他向她介绍了自己在国内的情况,他已在国内成家并育有四个子女。
安娜与郭沫若的再度相见,已是分别11年后。几经周折,他们才于1948年在香港匆匆见了一面。却是物是人非,两两相对,除了伤感,竟至无言。这次见面后,安娜回到大连,与被中央安排在这里工作的儿子生活在一起,两个人就很少联系。直到1978年春,郭沫若病危。安娜以85岁高龄去北京探望,但仅仅待了片刻就出来。六十几载沧桑岁月走过,曾经亲密无间的爱人已无话可谈。这是郭沫若和安娜最后一次见面。1978年6月12日,郭沫若在北京逝世,享年86岁。1994年8月,安娜在上海病逝,享年101岁。
有人说和安娜相遇、相知、相爱是郭沫若人生道路上最重要的转折点之一,它让郭沫若走出人生的绝望和阴影,再次获得新生。和安娜在一起的时期,也是他文学创作的第一个高峰期。这个时期奠定了他成为诗人、文学家、历史学家、文字学家和考古学家的坚实地位。正如他自己曾经对她说的那样,她是他生命里的圣母玛利亚,是他永远的维纳斯。毫无疑问,那一段刻骨铭心的异国情缘,曾是他们生命中最美丽的花朵,却还是在残酷的岁月中无奈地凋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