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人家的优秀少年都是怎么来的?(为什么优秀的都是别人家的孩子)
曾经看过这样一段话:你想让他成为什么样的人,就朝什么方向使劲夸他。
最终,他会成为你口中的那个样子,至少他会和你所期望的形象十分接近。
前提是你得是他十分重要的人,父母或是爱人,他重视你的期待值。
然而,大多数人把这条家庭基础教育的真理,应用到了恋爱婚姻领域。
爱人之间会把赏识作用发挥到淋漓尽致,我见过闷骚男被改造成暖男的,见过外表一般的姑娘化妆水准火速提高的。
这背后其实充斥着无数个和“你真体贴”、“你真美”句型差不多的夸赞和欣赏。
但是你那么聪明,那么精明,把老公或者媳妇夸的团团转,按照你期望的样子越变越好,那你怎么能忘了把这一嘴甜蜜的汁挥洒向你的下一代呢。
相信我,成效一定会更好,更让你感到惊喜的。
因为赏识教育永远是最有用、最具可操作性、最能预料效果的家庭基础教育。
没有哪个孩子愿意一边听着父母向外人抱怨自己又调皮又贪玩还笨乎乎的话,一边越挫越勇逆流而上成为成绩好能力强的大好青年呢。
原因就是,凭什么呢?
但是相反,身边有个别人家的孩子,幼时聪明名过人,大了读的清华,毕业出任上市公司高层,迎取才貌双全、势均力敌的姑娘,他的人生就是一场赢。
他的父母经常被请上台做教养报告,也经常被亲戚朋友打破沙锅式的询问。
“你到底是怎么培养出这么优秀的孩子来的,有什么诀窍?”
他的父母倒很实诚:“我们俩都是地道的农民,哪里懂什么教育,都是孩子自己懂事,自己出息的好。”
真的是没有教育,全凭自己出息么?
这个孩子是这样说的,很感谢他的父母对自己无条件的相信、鼓励和夸奖,尤其是母亲挂在嘴边的口号一样的那句“我儿子是最棒的”曾经让他在面对很多难题时咬咬牙挺过去了。
他不止一次听父母当着自己的面向亲戚朋友说,“我儿子聪明学习好”,然后他就觉得,有责任去考个好成绩帮父母把这荣耀撑起来。
还有一次母亲在家长会上介绍经验时,大言不惭这样说:“我儿子暑假就把下学期的预习了,所以才看起来玩着学。”
本来真是玩着学压根从来不预习的他恍然大悟,原来我应该这样学啊,然后从班级第一走向年级第一,就成了必然。
后来,“我儿子想考清华”“我儿子连年奖学金“我儿子一定能选上学生会主席””“我儿子代表国家出去辩论,肯定赢”“我儿子要是创业,那还不小case。”
除了最后这一件,是他的父母刚加上去,男孩子尚在实现途中的,其余的话,男孩子都一步一步走过来了,没让父母虚言过,没让自己失望过。
有人问:“你没觉得压力大呀……”
他笑了,“呵呵,从小就被夸习惯了,夸着夸着,对于我异于常人的聪明智慧有能力这些事儿,不光他们信,我也信了…”
瞧见没,他也信了,他已经充分自信能够做到那些事,将来还可能做出更多成绩,他觉得那是他能力所应得。
那这个孩子的成功是父母啥也不懂么,事实是他的父母可能真的未必懂得“赏识”对于一个孩子的重要性,但是他们天生就喜欢夸奖孩子、觉得自家孩子哪里哪里都好的脾性,就是他们的家庭教育中最出彩的地方。
赏识教育的最高明之处在于自然,夸孩子要自然、要发自内心、要让孩子丝毫没觉得那是父母在夸奖和鼓励,而是在真实的陈述一个客观事实。
赏识,听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身边太多好面子的父母了,家里来了客人,孩子一闹腾,就忙不迭地自谦损娃,“哎呀,他就这样没礼貌。XX,你就不能安静一会儿。”
还有些“要好”了一辈子的爷爷奶奶,德高望重了一辈子,哪能容许家里有个不懂事的小孩子。
每当孙辈表现的有一丝欠妥当,就会不好意思的说“哎,就随他爸,从小捣蛋。”或者孙辈见生人害羞,爷爷辈忙不迭地解释说:“家里没人时可大方了,一来人就蔫了,真没大处。”
你瞧,不仅不会赏识自己的娃,到娃都有了娃,依旧不重视赏识教育。
结果是什么,这些娃,这些孙子,这些年幼尚没有分辨能力的孩子,在自己亲爸亲妈亲爷爷亲奶奶亲姥爷亲姥姥的念叨下,捣蛋的更加捣蛋,窝囊的更加窝囊……
而身后的大人们还在无休止的批评着……教育着……孩子从0岁到18岁的成长中,思想里不停的被最亲的人给灌输了“你不好,你不行”的观念,多么可怕的恶性循坏……
虽然,孩子还有后天一部分自我学习、自我取经的机会去改变这些境况,然而潜移默化中形成的自我怀疑与自我否定,怕是很难完全摒弃了。
所以你知道了,面对同一个难题时,为什么有些孩子自信满满,而有些孩子不停嘟囔“我能做好么”“我能成功么”“XX肯定比我厉害”,不好意思,你家孩子,输掉的不仅仅是起跑线,还有气势!
一个在竞争无比激烈的社会里,如果连父母都吝啬自己的欣赏与赞美,你让孩子从哪里去寻找免费的自然的鼓励。
我读研时曾替导师带过二级学院学生的课,在哪里认识很多活泼开朗的学弟学妹,但印象最深刻的是外表美丽内心却十分自我怀疑的小M。
你从她身上会发现:所有的自卑、内向、自我怀疑都有深刻的家庭的根源。
小M面容姣好、身材高挑,十分想参加学院的业余国旗护卫队和模特队,然而却都失败了,好多人都觉得好惋惜。
但是真的没办法,因为她虽高却驼背严重,双肩前扣,并且眼神里没有自信,甚至一般不正视前方。
据说,她小时候常被赌徒父亲骂的抬不起头,后来骂多了都不好意思抬头了,十几岁发育的时候一直低头行走,失去了“亭亭玉立”的最佳养成机会。
小M不相信爱情,有男孩子献殷勤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但是她经常会患得患失,觉得凭自己不配得到什么厚爱与尊重。
可当真的谈一次恋爱了,内心敏感脆弱到男朋友不能有一句高音或是不满,她都会歇斯底里的反抗,男朋友觉得她极端的不可理由,时而觉得自己不配爱又时而觉得自己不能被伤害,像块玻璃。
最后,男朋友无奈离开了。
小M说她自己也奇怪,不吵架她觉得不正常,吵架了她会恨,为什么所有人都会嫌弃她,就像父亲那样。
问她父亲都曾骂过她啥,她苦苦一笑,都忘了,都是是无关痛痒的小事。
可正是大人们觉得没什么了不起的“你怎么遇见邻居都不叫人”、“你怎么连这么简单的事儿都不会做”、“你怎么没一点优点”这样的话,在一个孩子幼小的心理生了根发了芽,生生的在心头结上了一个“复读机”,时不时自动播放一句“你不好、你不行。”
长大后,我们都被困难荆棘所逼迫,穿上了一层层的战衣和铠甲,变得坚强、也许无坚不摧,我们对于别人的恶意根本就不在乎。
可是,小时候,这一颗颗稚嫩的树苗真的无从忽视家长、家庭带给我们的言语伤害,而不值当的是,这些伤害竟然是无意的,是本可以避免的。
所有的家长都在深深的爱着自己的孩子,怎么可能故意的施加了语言冷暴力呢,他们只是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尤其是,小孩子觉得自己自尊受挫、在那里冷眼看待父母或是大人那些带着点“向外人解释”的话语,大人们却觉得是在谦虚……潜台词是:那怎么能当着外人夸奖自己的孩子,夸也得夸别人的孩子。
真是醉了有没有,自家的娃,尿尿都是甜的,拉屎都是香的,麻烦下次和外人聊起来,就不要谦虚了,就往好里夸。
只有好好的、用心的去赏识你家里这个宝贝,他才可能健康快乐的沿着你期待的方向欢快的成长。
在家里基础教育里,唯有赏识教育会给你最大的胜算。
也有人说“最好的家庭教育是言传身教”,做父母的言必行行必果,孩子才会成熟稳重、雷厉风行。
可是,你有没有想过所谓的言传身教,再教传也只能教出一个和你自己本身差不多的孩子。
你自己都只会蹲马步,还能教出降龙十八掌?
算了吧,你的这种教,只能“青出于蓝而略微胜于蓝”,顶多教出一位“深蓝”。
就是这样子的,你脾气好,那么孩子也不凶,你是知识分子,那么孩子也能考个大学,你为官圆滑,那么孩子也颇会来事儿。
除了这个,请你务必要学会夸,夸你的孩子他一定能学会“降龙十八掌”,那么爱你的孩子会有他的途径去学习和获得,你只是他的指引而不是他一切学识和见解的来源。
并且赏识,是无条件的信任,而不是纵容,是期待,而不是强迫,是自豪,而不是骄傲。
面对孩子,永远都不要吝啬夸赞和表扬,因为只有赏识教育才能能培养出一个远超自己水平、直逼自己期待的令人惊喜的人才。
前年我曾经读过一本叫做《正能量》,有一句印象特别深刻,“如果你想具备某项品质,那么就表现的像具备了某项品质一样。”
这说的是完善自我的一种最立竿见影最具可操作性的方法。
这种方式放到我们不具备完全正确的品格判断能力,需由父母或者大人来帮我们塑造形象的小时候,说的就是赏识教育。
文章读到了这里,希望你认可了我的逻辑,赏识你的娃。
或者,让父母读这篇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