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爱心撑起留守学生教育一片蓝天(倾注爱心,给留守儿童一片蓝天)
/>
用爱心撑起留守学生教育一片蓝天
据11月7日《四川在线》报道:四川省安岳县城西乡报国村小学,藏在偏僻深山里。57岁的教师王祥云已在这里坚守了38年,如今这里仅剩二三两个年级,共6名学生。十多年来,没有老师选择来这里,与王祥云一起坚守的,还有59岁的吴文和。还有湖南省常德市桃源县观音寺镇杨家溪村教学点教师印仙华坚守山区进行复式教学二十七年,无怨无悔,无私奉献,用爱心撑起乡村教育一片蓝天。
众所周知,由于地理和历史等原因,我国不同区域的经济发展很不平衡,外出务工人员增长迅速,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农村人口逐年减少,但是也创生出一个新的群体:留守儿童。正是由于大批青壮年只身外出,儿童、妇女、留守老人逐渐凸显了“空巢”、“留守”这一中国式农村现象,同时也逐渐演变成一个社会问题。对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是一个相对复杂的社会问题。由于父亲或父母亲离家出走,他们被托付给爷爷、奶奶或其他亲戚朋友照顾,或自己独自生活,这样极易造成他们亲情缺失、家庭教育缺失、性格孤僻、自我封闭、心理失衡等。留守儿童杀人惨案、溺水案、伤害事故、涉毒涉黑等报道屡屡见诸报端,他们道德失范的拒绝被抛弃的挣扎,不能不让我们深感忧虑和反思。尽管政府、社会各界和学校都在苦苦寻求解决办法,但父母的亲情陪伴和良好的家庭教育,我们谁能替代?
由于教育政策的改变,经济条件的允许,农民工子女随父母就读的日渐增加,城乡教育差距也在不断缩小,但是也存在部分儿童只能留守家乡,留守学生和坚守老师的客观社会现象。留守学生教育问题是一个现实问题,以安岳城西乡报国村为例,两个年级,6名学生,两个老师,尽管学生享受了教育,但是不能不说他们所享受到的教育远不能和城市教育相比,也可能没有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教育,必然就会与飞速发展的社会教育脱节,拉大城乡教育差距,这与我们倡导的教育公平是格格不入的。湖南省常德市桃源县观音寺镇杨家溪村教学点老师印仙华对事业有着执着的坚定追求。印仙华老师在一个教师的学校能坚守二十七年,还缘于她将教师这一行业始终当做人生事业而不是谋生的职业。她心灵深处很清楚农村的发展,离不开教育的推动,而农村教育需要一批甘于寂寞、乐意奉献的教师的执着坚守,才能保证教育的质量,如果不将教师行业当做事业,就一定会度日如年,心有不甘,千方百计寻找机会远走高飞。
为我们所知,坚守与留守是我们这个时代的高频词,坚守的意思很简单,就是不怕任何艰难险阻,坚持不懈的守在自己的岗位上,可以看出坚守是一种美德,一种正能量。当前社会经济发展造成大规模的人口流动,形成一个个特殊群体,当前最为重要的社会问题是留守儿童问题,留守可以说是一种无奈的选择。坚守是付出、是一种高尚的情操,留守是无奈,没有办法的选择。坚守需要更多的付出,但是谁又能保证,坚守就没有无奈的心绪在其中呢,是无奈的留守的呢,在此我们无权去亵渎留守老师高尚的心灵,但是也给我们太多的思考。坚守是一种美德,但是也凸现了客观存在的教育问题。两个老师,一位57岁,另一位59岁,我们尚且不去讨论知识结构的问题,单年龄就是一个问题,试想如果这两位老师都退休了,又没有新的老师补充,那这6名学生又该何去何从?
三十年改革的成就,城市——高楼林立,宽阔平坦的柏油大道车水马龙,商场里的物品琳琅满目,城里人钱袋鼓胀,生活富足;农村——发展迅猛,青砖绿瓦,谷物丰收,乡镇街道新房突兀,老百姓也跳起了城里人的坝坝舞。国家强盛了,一洗曾经贫穷落后挨打的屈辱,人民安居乐业,用勤劳的双手继续创造崭新的生活。是改革给了我们国家发展的动力,是改革让我们向大国崛起,是改革让我们老百姓有了对明天更美好的描绘。但放眼未来的眼光又让我们俯下身来,去关注这样一群人的生存困境——留守的老人、妇女和儿童,因为他们是我们的父亲母亲、妻子和孩子,因为他们在为我们无声的默默地坚守家园,所以他们需要我们的爱、呵护和理解。
请多给他们一缕亲情的阳光,多给他们一点虚寒的问候,多给他们一点宽容的理解,多给他们一点爱的抚慰,这样“留守”着亲情、关爱、情感,世界便少了一份荒凉,多了一份希望!目前农村教育与城镇尚有不少距离,我们呼唤更多王祥云、吴文和、印仙华等这样的老师坚守农村讲台,为实现城乡教育一体化扎根农村,扎根村小,党和人民永远不会忘记他们的无私奉献。
- 上一篇:困 惑
- 下一篇:经典人生感悟:西风多少恨,吹不散眉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