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总躲着比自己强的人

别人家孩子总比自家强 那是因为你没有做到这些
别矫情,世上谁不辛苦 但请注意你的身体
这样一类人,对于比自己强势的人或群体有不自觉的回避倾向,比如不愿见领导、长辈、优秀的同事,甚至交友也专交比自己差一些的人做朋友。一部分这样的人可以平静度过一生,但另一部分往往忍受着现实中的苦恼与无奈。



  其实面对强势群体和行为,几乎人人都会有些不舒服的体验,这种体验被称为焦虑。在精神分析心理学家阿德勒看来,这是因为人出生就面临着弱势的处境,造就了自卑的特质,自卑带给人的感受就是不安、焦虑。为了让自己好受一些,人们会自觉不自觉地采用各种方法去克服这种体验。这类努力可见于人生的各个阶段,比如婴儿期对母亲的依恋,幼儿期对外部世界的探索或回避,学龄期的勤奋和追求外界的认可……这些发展阶段环环相扣,其中最重要的还是青春期自我认同的完成与否,它决定了个体是否能在成人阶段坦然面对成败,自如地处理人际关系。


  进入青春期后,大多数人会变得十分活跃,表现出多变、叛逆及出现一些挑战极限的行为。这些都是个体在探索“自己是谁,想成为谁”的过程。如果一个人能成功地完成自我认同,明确自己是谁、人生目标何在,达到接受自己、自我认可的程度,在遇到强势对象时就能够及时调整自己,克服焦虑感。反之,没能实现自我认同者常常处于自我怀疑、自我否认的状态,当面对强势对象时,会加重自卑和焦虑感。


  未能实现自我认同的人,在处理自卑和焦虑时会采取压抑的处理方式,即回避现实问题,并寻找各种借口,让自己心安。这虽然可以暂时缓解内心的焦虑,但时间长了,反而会造成个人发展的滞后,甚至引起心身疾病。


  这种情况是可以通过主观上的努力来弥补的。可以从思维和行为两方面入手:从思维角度说,首先是承认和理解自己的感受——面对强势对象时的不愉快体验是正常的;其次,要认识到这种感受只有通过积极的处理才能超越,消极回避或否认是解决不了问题的;第三,则是积极认识自我,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目标,寻找人生定位。


  在行动上,则要主动去面对强势对象,展示自我,并允许自己有不如意的表现;同时在工作、生活中努力完善自己;还要时刻提醒自己学会发掘和利用资源,寻求和接受别人的帮助。当个体能够敞开自己,接受帮助的时候,才是个体真正超越了自卑,高兴地接纳自我的时候。


你别总偷看我的朋友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