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感(旅印日记)人生哲理(带有感悟的日记)

亚马逊

很奇怪他们的快乐,很诧异他们的快乐,甚至很鄙视他们的快乐,不就是吹管结束了吗,不就是锅炉点火了嘛,不就是机组并网了吗?也要大呼小叫?也要鼓掌欢呼?也要拍照留念?真没见过世面,和得到一枚金币就忘乎所以的乞丐有啥区别?看看我们中国人,同样的事情,哪个不是端端正正,泰然自若?

可一而再再而三,他们的兴高采烈就实实在在的刺痛了我的神经,看着有些失落,不觉就陷入了沉思,为什么都是当事人,快乐总属于他们,而我们这些国人就像旁观者一样,就因为我们志向高远?根本没把眼前这点小事放在眼里而无时不想着更严峻的以后?

想想应该是一种悲哀吧,我们彼此就像同一批登山者,中国人总看着远处的山尖,提醒自己加倍努力,勇攀高峰,谁留恋身边的鸟语花香肯定就要被别人所指责。印方人不一样,他们也奔着山顶,但眼睛却盯着身边的一花一石,尽享每一份野趣。即使国人登上山顶,也会在不知不觉间将目标锁定下一个高峰,欲望就像遥遥虚幻的地平线,引诱着我们再次疲于奔命,狼狈不堪,于是辛苦依旧伴随我们左右,当耄耋老年之时,才开始遗憾生命的苍白,这也许就是印人幸福感高的原因吧。

极稀见民国初版一印精品文学 我的旅行记 ,32开平装一册全 开明书店 民国二十四年 1935 六月,初版一印刊行 内录 朱自清 王统照 鲁彦 李宗武 等多位名家,十余篇散文游记

国人普遍感觉生活的太累,身累,心更累,还总感觉天不遂人愿。毋庸讳言,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但只有远大的理想而无近期的目标是不是会让我们失去生活的真谛呢?我们国人的吃苦精神名扬海外,我们自己也沾沾自喜于这种优良传统,并把它发挥到极致,甚至走向了一个极端,达到以苦为美,谈享受则色变的地步,好像能吃苦才是一种高尚,这是不是另一种苦行僧的心理呢?人来到这个世界上,倏忽百年,谁也不该剥夺他享受生命的权力,能享乐,能创造享乐不更值得赞美吗?饭要一口口的吃,路要一步步的走,实现理想的道路每一步都值得庆贺。远期和近期目标遥相呼应,相得益彰,人生才会迸发出应有的光彩。

生活区不远有个贫民窟,那里的贫苦无法用语言描述,破麻袋围起来的墙壁,塑料布遮挡的顶棚,就地挖出的炉灶,一切的一切都在无言却又明明白白的诉说着它的一无所有。这里应该和快乐无缘了吧,这里应该是哀愁遍地吧?非也,我也曾试图从他们的脸上找到不堪重负的愁苦,可却屡屡失望。如果说那些高高兴兴奔跑的脏兮兮的孩子是因为“少年不识愁滋味”,可那些满脸平和的大人呢,用国人的逻辑实在无法解释。记得那次经过时,一个蓬头垢面的男主人正蹲在棚前,用手抓食着一个黑乎乎的盘子里黑乎乎的食物,见我走过,笑眯眯的对我点了点头,并热情的将盘子向我举了举,示意我品尝品尝,脸色随和淡定,没有想当然的悲苦和自惭,那灿烂的笑容,让你无法和眼前的景象联系在一起,而我当时忽然想起了出污泥而娇艳的莲花。这绝对是一种难得的心态,是啊,哭是一天笑也是一天,当无力改变时,为啥不笑着面对呢?

人生本就离不开重重叠叠的生老病死,坎坷磨难,世事我曾抗争,成败不必在我,能在这以苦为背景的一生里多找到几朵灿烂的小花,才是人生应该具有的意义。



旅游美学闲话 86年1版1印,仅3千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