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的无奈
/> 母亲一生很多时候都处于不舍和无奈之中,对老父亲的不舍,对子女的不舍,以及自己心中的无奈……
母亲于1932年3月4日(农历正月二十八)出生在一个小山村读书人家,受那个年代经济和文化的影响,母亲兄弟姐妹6个中,其中两个女的就分别送给别人家领养了,母亲就是其中一位,这也造就了母亲命运的第一次无奈,也造就了母亲性格里既有生父母的要强,也有养父母的豁达,母亲性格中更多的受养母的影响——勤劳、善良、自立、帮弱等等。
母亲童年和青少年时期在养父母家度过,偶尔回下自己生父母家,她没上过学,成天就是干家务活(打猪草、烧饭、带弟弟妹妹等)和农活,这也练就了母亲勤劳的品质和健康的体魄。后来和父亲相识相恋一生,生了我们兄弟姐妹六个,也就造就了一个又一个的不舍和无奈……
大哥是我们家族这一辈份的老大,他的出生,给整个家族带来了欢乐和希望,所以无论直系祖辈还是旁系祖辈都非常疼爱他,父母也尽可能帮他创造美好生活,由于文化大革命,大哥只读到初中就辍学,被父亲安排到乡办厂开拖拉机,住在乡办厂的宿舍里,那时宿舍地面非常潮湿,也给大哥埋下了身体隐患,到了年纪大时大哥换上了类风湿,生活不能自理,所以母亲唯一指望陪伴他的儿子,在母亲晚年时也不得不离开了家,去大哥的儿子那里生活,这是母亲自父亲去世后又一次的最大不舍和无奈。
二哥是我们家庭的荣耀,我们家乡的第一个大学生。他上小学就离开家到山里唯一小学上学,那时都是半工半读,学校也要自给自足,所以二哥还是一个那么小的小孩就要边上学边上山砍柴给学校做饭用。母亲一直向我讲述着二哥的苦,印象最深的就是二哥上小学在山上砍柴时,砍了别人家的柴,后来被人发现而受到惊吓,回到家里晚上睡觉还从恶梦中惊醒,在地上大哭大跳的,被我爸爸一把紧紧地抱着哄着很长时间才渐渐安静下来,母亲在一旁暗暗落泪。由于二哥年纪小就出外读书,后来又在外地成家立业,母亲也就渐渐习惯了和二哥的分离,但是天下哪有父母不挂念自己儿女的,所以她也就默默地承受着这份不舍和无奈。
大姐一直是这个家庭的最大劳动力,上完小学就回家带我,后来一直帮父母撑起这个家,像个男人一样天天干农活挣工分,为了哥哥、弟弟、妹妹安心上学,不辞辛劳,一直到嫁出去后,还经常回家帮忙干活,这也是我们家欠大姐的主要人情。大姐出嫁时,我上初三,没有去送嫁,这也是我的遗憾。那天大姐出嫁,母亲哭得很伤心,又造成了母亲的一个不舍和无奈。
三哥是我们兄弟姐妹几个中最能干的,无论是农活还是读书,都是最好,他也如愿以偿地考上了清华大学,由于想早一点为家分担负担,所以读完本科就就业了。母亲也一直和我描述三哥小时候吃的苦——那时母亲生完三哥,手臂疼痛,不能抱我三哥,我三哥那时刚学会爬了,母亲就把他放在地上爬,由于乡下房子地都是泥巴地,还很潮湿,三哥得了急性肠炎,天天拉肚子,拉得肠子都出来十几公分,导致小哥小时候身体虚弱,讲话都比别人晚,还遭到邻居的嘲笑,正因为这一点,母亲深感无奈而觉得愧疚三哥,所以母亲也因为此事对我奶奶有所不满,埋怨奶奶当时没有帮着带我三哥。
二姐一直被父母认为是最不听话的,什么事都要按着自己性子做。尤其小时候,她不知咋的又得了风疹,父母花了很大力气才帮她治好,这也一直是母亲的一块心病。待二姐恋爱时,母亲由于对男方家庭条件的不满,所以直到她出嫁时,母亲都很无奈。二姐出嫁那天,虽我正值高三,但我不能再给自己留遗憾了,我请假回家送嫁,那一天父母都哭了,都害怕二姐到了人家,她那种性格难做人,没想到二姐成家后非常的贤惠和勤劳,这也是父母优良基因的体现。
我是家里的老小,父母对我的爱一直有种溺爱的程度,当然父母也总能从我这里得到欢声笑语,不像哥哥姐姐和他们相处得那般严肃。从小学到初中我都在家边上的学,一直没有离开父母,所以一切也很顺利,感触也较少。感触最深的就是一天下雨,母亲上楼拿东西,由于楼梯少了一档,母亲下楼梯时,一脚踩空,从楼梯上摔了下来,满脸是血,手腕也断了,当时我不知如何是好,赶紧哭着去喊正在小溪洗衣服的大姐回来,大姐回来后立即扶起母亲,一直责骂我的没用,不知道先扶起母亲。
后来我到县城去上高中,记得那天去报到,由于父亲出差没回来,那时乡下电话通讯几乎没有,所以也联系不上父亲(恰巧报到那天父亲出差回到到了县城,就听人家说我到二中来报到了,于是也就住下来,到学校来找我),乡下去县城的汽车是一大早就出发,中间没有出发的车,于是天刚刚蒙蒙亮,母亲就起来给我做早饭,然后和我一起抬着被子和箱子(这是二哥、三哥读中学时的箱子,后来又成为侄子读中学时的箱子)等行李到车站等车。
很快车来了,我们搬上行李,我独自一人上了车,当我把头伸出车窗和母亲告别时,我看见了盛夏的晨风吹起了母亲的银发,母亲挥着手,眼里噙着泪水,双手很不自在地搓着围裙,叫我好好读书,这一幕一直深深的印在我的脑海里,“白头老母遮门啼,挽断衫袖留不止”,影响着我的一生,让我读懂了母亲的不舍和无奈,也造成了我成为一个非常恋家的人,尤其是原来哥哥姐姐一个一个离家的时候,还有我这老小在家陪伴她,现在连我这个老小也开始离家,去外面闯荡自己的天地了,她真得非常孤单和寂寞!
受家庭环境的影响,我也将就地成为了一名大学生,由于我当时清晰地认识到,不能在本省求学,否则将来的工作地点就受限制,只限于在安徽就业,于是我就报考了江苏等外省的大学,最后我也很幸运地留在了江苏省常州市,并成家立业,这也造就了母亲晚年一人住在乡下,儿女都不在身边的无奈。现在每当我唱起阎维文的《母亲》,其实也是唱出我心中的无奈……
母亲和父亲感情很好,是我们乡村夫妻的典范,他们一辈子为子女美好的明天操劳着,可是好景不长,父亲由于突发脑溢血,年仅63岁就匆匆离开了我们,当母亲守着父亲的遗体边一句一句的“儿呀,这如何是好?”地询问着我们子女时,我的整个心都碎了,更不知如何回答,只能朝着父亲的遗体磕头,深感母亲“今生缘已尽,痛无来生配”的心情。这一次是母亲一生最大的无奈,儿女一个个离开了家,这她早有心理准备,可是连相依为命的老伴也这么早就离开了她,心里的无助、痛楚和无奈也只有母亲独自一人默默地品尝。
现今,每当我们告知母亲要回家看望她时,她会让整个村庄人都知道(心里的幸福及时与人分享),自己不断地在家门口张望着;每当我们离家的时候(无论是我们哪一个子女外出求学,还是工作,母亲总是连夜非常忙着给我们炒菜,让我们多带几瓶菜走,生怕我们在外吃得不好,让我们一次又一次地体会着“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复杂情感),八十多岁的老母亲总是眼里噙着泪水,双手很不自在地搓着围裙,蹒跚地跟着车子前移,一直目送着我们的汽车远离,那山风吹起她的银发又一次印入我的眼帘,汽车的轰鸣声和卷起的尘土,阻挡不了母亲她那心里的不舍和无奈,也掩盖不了我们做子女的不舍和无奈……
正因为母亲的无奈,才铸就了伟大的母爱,也成就了我们今天的美好生活,我也深深体会到“有妈在,家就在”的深刻含义,正因为她才把我们兄弟姐妹六个人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母亲是一幅美丽的山水画,是一首深情的歌,是一条长长的路,是一座高高的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