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能为朋友付出什么(你能为朋友付出什么英语)

付出是双向的,更多的是共赢
你肯为别人付出,别人才愿为你付出
小的时候一家人住在外婆家,爸爸有一辆中巴,自己当司机,妈妈当售票员,白天经常不在家,晚上七八点才回来。童年记忆里,对爸妈的印象很浅,印象最深的是外婆跟小姨。她们俩带着她长大,她困了伏在外婆背上睡,她饿了给她买吃的是小姨。她的生活围绕着家人转,准确来说,家人的生活都围绕着她转。家里人很少让她出去玩,一方面不放心,外面可能有不怀好意的人随时将小孩拐走,另一方面,邻居家的小孩在他们看起来都不大正经。爷爷去世了,根据习俗,家中有人去世的那一年里,孩子不能上学,这样不吉利,所以她比同龄人少上了一年幼儿园,从而成了插班生。上了幼儿园,她才发现自己不知道怎么跟同龄人相处,不知道怎么开口打第一声招呼。她并不在意当一个插班生,她甚至没那么想去上学,每天一个人上学、一个人放学比跟着外婆去卖菜、跟着小姨去工作无趣多了。她变得很窘迫,毕竟自己是个半路插进来的插班生。她迫切地感觉到自己需要一个同伴,好让自己不那么另类,可她敏感地感觉到他们都摆着一副我不需要多一个同伴的脸。对于一个幼儿园新手而言,她胆怯,但并不打算告诉家人。她要做一个让家人放心的孩子,她尝试着解决这个问题。别人在荔枝树下玩泥沙,她也试着靠近玩泥沙;别人去跳绳,她也站在旁边看;别人荡秋千,她也去排队……忘了过了多久,终于她们开口跟她说些话,一起玩玩泥沙,一起拿树枝在地上画画东西,一起玩玩公仔纸。好景不长,有一天,她依然似有似无地在树下用树枝画画,划断了另寻一支树枝时跟一个小孩吵打了起来,她个子不高,力气也没多大,自然是打不过的,但被逼急的小女孩就像只小母狮,发起狠来,谁也挡不住。渐渐接纳她的小孩被这时的她给惊醒了,帮着老伙伴打压这个脑子有问题的插班生。从此,她的朋友就更少了,跟她玩的只剩下父母来村子里打工的孩子几个。他们易相处,大概因为他们从她身上看到了从前的自己吧。维持着这种状态上了小学。小学紧挨着幼儿园而建,还是那些同学。村子里同龄人不多,组成了一个小班级,整个学校也仅两百多人。七八岁的她经过幼儿园一系列事情,大概明白能成为伙伴很难,也很难得。家附近也有近似年纪的人,但住得比较远,还隔了好几条巷子。当时好几条巷子在小孩心里就是不同的世界啊。家对面有间杂货店,杂货店老板有两个儿子,经常有好几条巷子以外的小孩儿过来玩。听说他们有个小团体,她很好奇,很想加入,就问杂货店老板的小儿子自己能不能也一块儿玩。他说帮主不是他,这得问另外一个人但他说了会帮她问一下。她心里很兴奋,像得到了一张特别闪卡一样。等着等着,过了好几天,他说可以,但是帮主说要你为他做点小事情。她很开心,懵懵懂懂地跟着小少爷到了他们集合的地方,他们去了帮主家里,帮主有个妹妹,比她大一岁。屋子关上了门,只有少数的光线从屋顶投下来。她觉得一个全新的世界正向她招手,她不再是别人恐惧的对象、排斥的对象,她也有属于她的小团体了。但她没想到的是帮主要她做的事使她终身难忘。她没想到需要用自己去交换,当时她还不清楚这意味着什么,心智还小的她为了加入那个团体已经到了癫狂的状态。她并没有表现得很癫狂,只是内里的渴望渐渐吞噬了她。 二三年级的时候,新屋子建好了,从村子的这头搬到村子的那头。搬家那天晚上一步一步地从外婆家走到新家,她也开始一点点蜕变了。她长大了,她知道哪些事该做,哪些事不该做。新的地方新的开始,还在那所小学读书,不过交友圈是必须得变的。新家离学校更近了,没有迂回的小巷,但路并不好,新的住宅区,建起来的房子还不多。不远的区域,房屋已齐整地建了起来。新的上学路线、新的沿路风景、新的路人甲路人乙,一切都是新的。到了上学的钟数,偶然遇见了一些相交淡如水的同班同学,有点惊讶,有点惊喜。这应该是好预兆吧?她默默地想着。因为上学路线一样,小a与她的上学时间差不多,经常会碰到,可彼此并不熟悉,甚至可以说得上陌生,她记得小a是幼儿园她们的一员。她忘了她们是怎么熟起来的,但熟起来的敲门砖却没能忘记。小a依然跟那一伙人混得很熟,成绩好的、成绩一般的都有。开始搬到新房子的她放假都窝在家里,父母都想着让她多出去跟其他孩子一块儿玩。在父母的敦促下,她只好去找小a她们。然而,去找她们玩是她的事,她们要不要跟她一块儿玩是她们的事,她早已做好了热脸贴冷屁股的准备,但当小a说要进我家门口可以,你立马给我扇自己一巴掌时,她瞬间愣住了。扇自己一巴掌就可以跟她们玩,不扇自己一巴掌就明哲保身。扇,不扇?她挣扎,她仰视着站在高处的小a问,不扇不行么?小a带着颐指气使的神态,斩钉截铁地说不行。等了很久,小a跟她的伙伴渐渐失去耐性,催促道快点儿,我要关门了。她卑微地在最后一分钟选择了扇自己耳光。不就一个耳光么?!她们边笑着边走进屋子,而她迈着小步子带上门,随其后进了屋里……小学、初中,她都跟小a在一块儿,有好吃的给小a留一份儿;有人在背后说小a坏话,她跟人家拼了,只为维护朋友的名声。她心里想着只要自己一心一意付出,小a总有一天会发现她才是个挚友。果不其然,小a跟她成了好朋友,看似坚不可破。 上帝眷顾她。她考到省城去读高中。她们那一届学生成绩都不错,考上同一所高中的人数不少,其中的几个成了她以后的依赖。她们跟她一起去报到,一起去领住宿用品,一起在同一个毒辣的太阳下军训,一起唱着军歌,一起被晒得蜕皮,一起吃不大好吃的学校饭菜……她们从来没要求她做些什么才跟她成为朋友,她们不求回报地给因想家而哭的她递上纸巾,不问太多,给的温度恰到好处。高中三年,是她这十几年来最平淡最幸福的三年,她不用担心哪天自己不双倍付出而朋友散尽。她明白过来,朋友不需用物质来换取,信任与真诚就足以维系一段关系的长久不衰。

看看别人家的男友和别人家的车,你咋说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