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姐弟恋 最终还是回到丈夫身边
align=center>
非主流爱情是相对于主流爱情而言的。
通常情况下,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主流爱情是这样的:年轻男女在恋爱的季节里,偶然认识或者经介绍认识,恋爱、结婚、生子,展开一段人生最漫长的婚姻生活,就像我们的父辈一样。
一切都很平顺,没有任何一点风吹草动,柴米油盐、锅碗瓢盆,平平淡淡中重复父辈祖辈的生活。主流爱情,明亮清爽、彼此忠诚、朝朝暮暮长相厮守,像梦一样简单、像梦一样美好,幸福到永远。这恐怕是主流爱情的最大特点。
非主流与主流从来都相生相伴,只是,随着商品经济大潮的涌动,生活飞速地变,平静稳妥已成奢侈,我们的心也都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诱惑或者挑战,非主流爱情在这个时代一下子快速成长起来,成了一种不容忽视的客观存在。也许,他们的爱情跟婚姻无关,也许从一开始他们就没指望一种情感会到永远……他们的故事我们大多数人都没有经历过,甚至很少听过。在茶余饭后,我们即使能听闻,也只是被当作一种谈资或者典故。
不论怎样的非主流,都是当事人最内心的东西。毕竟每个人都有追求幸福的权利。我们真实呈现他们的故事,希望给更多人启迪。
她是重庆某公司老总的夫人,与老公长期两地分居,在郑州,她爱上了一个比老公年轻得多的男子。5年之后,她和那个年轻的男子都发生了变化,最终,她全身心地再次投入到了老公的怀抱
现在的艾尚40岁了,她一直有一个富裕的家庭,丈夫是重庆一家公司的老总,但在过去的5年里,她与老公过得并不幸福,因为老公工作太忙,无暇照顾她的情绪,而且,她常年呆在郑州,与老公两地分居。两人的感情,在过去的5年里,她和老公因距离太远造成的情感疏远,让她有了外遇。
5年半前,艾尚在一家超市上班,她当时34岁,在工作的地方认识了小她10岁的男孩小李,接下来的发展让她始料未及,她爱上了这个小李,两人跳入爱河。但是因为婚姻,艾尚始终不敢和小李结合在一起,也从来没有许给小李一个他渴望的未来。五年之后,当艾尚准备与老公分手去与小李结合时,小李已经离她而去了。
现在,艾尚已经下定了决心:回家做她的富太太,相夫教子,就当与小李从未发生过任何事情一样。
在他面前我是姐姐也是妹妹
我是河南郑州人,丈夫是重庆人,他在郑州读大学时,我俩相爱。毕业后,我俩走进了婚姻。但在婚后,我俩很长时间都是两地分居,我留在郑州带孩子,他在重庆打拼事业。到了这种局面,我俩的婚姻当然谈不上美满和幸福。
2001年4月份,33岁的我在当地一家小超市上班,认识了比我小10岁的同事小李。他曾经当过兵,显得比同龄人更成熟,也更稳重。说实话,从见他第一面的一瞬间,我就曾经闪过一丝非分的念头,但理智告诉我,我和小李是两个年龄段的人,有代沟,不可能有什么故事发生。
可生活总是变化无常。成为同事后,我和小李越处越好,而且彼此似乎都有进一步交往和发展的想法。半年后,这种感觉越发强烈,我们彼此都心照不宣。但我有家庭,我是不可能主动向小李表达出来的。我们的距离只隔着一层窗户纸,迟早会被捅破。
小李是个感情很细腻的人,他常常有意地给我制造浪漫,而丈夫个性很粗,不体贴、不细腻。在超市里,我和小李的衣柜是挨着的,我们都有对方的钥匙。有段时间,我早上来上班,打开柜子,就会有些小惊喜不断跳出来,有时是小李写着“我爱你”的歪歪斜斜的纸条,有时则是他斟给我的一杯红酒,外加一张写有爱意的纸条。
我没有小李这样的精力,我也不会逐字逐句地去读。一般来说,他写10多次这样的纸条后,我可能才会回他一次,我比他大10岁,这种年龄差距让我不可能全身心地投入。而且,以我自己的个性而言,我已经算是很投入的了。
小李经常对我说:“我的老婆肯定是你!”见他这样认真执着,我半开玩笑半认真地给他说:“你太小了,这种热情维持不了多久,我等你五年,如果你还是这样,我就嫁给你。”
2002年9月,我和小李第一次外出约会逛公园,玩得很开心,回家时都很晚了。当老师的母亲,似乎感觉到我有外遇,看我的眼光都充满了鄙视。我也没办法,我当时想,就算和他不结婚,可我也觉得幸福呀。
就这样过了两年,那两年,我让小李做什么他就做什么。我虽然比他大10岁,但我在他面前也是个女人。我喜欢被宠爱、被重视、被哄。小李也要给我买糖、买巧克力、买零食,这让我深深地体会到了男孩爱女孩的感觉。
超市里有个18岁的小妹对他有意思,我早有所闻。有一次,这小妹非要拉他照相,他不知怎么就照了,我非常不高兴。尽管我和丈夫还没离婚,也没和小李结婚,我的这种尴尬身份无法强求他怎么样,但是作为女人,我还是不希望他跟其他女人走得太近,那会让我很吃醋。
照完相的当晚,他在电话中给我道歉说:“今天犯错误了。”我生气地告诉他,要么我们就这样算了,要么出照片的时候,把照片撕了。
过了半个月,小李当店长了,我要他把那小妹开了。第二天,他真的这样做了,因为没过多久,那小妹确实离开了超市。
小李很在乎我的感受,我的个性比较刁蛮,但他却很喜欢我的刁蛮。我不高兴的时候,我会踢他、踹他,他永远也不发火,温文尔雅。我在他面前,是姐姐,也是妹妹。
我成了发最后一条短信的人
两年之后,我们租了房子,一室一厅,我俩终于有了“家”。小李把房间布置得像个新房,床单、枕头、碗等等,一切都是新的,我挺感动。我要照顾正在上学的孩子,母亲也生病了,因此,每个星期,我都会去这个“家”两次,但每次的晚上,我都要回母亲家住,不会在那里过夜。
过了两三个月,超市垮了,我就没再上班,他也没去上班,仍然在这“家”里住。照样地,每个星期,我都去那里两次。他说,我去的那两次,是他生命中最期待的事情。我也觉得很甜蜜,却并不能意识到他的痛苦。
后来,他又在别的地方租了便宜房子,因为经济原因。但他从没给我说过,他经济上有困难。这样又坚持了两年,对于未来,我们都没有去触碰。他以前说想娶我,后来再没说起,而我的孩子还小,离婚并不现实。
我想,我们的矛盾可能就在这段时间出现的,他总要我经常去,但我真的不能办到,母亲有病,要取药、要买菜、要给孩子辅导,孩子要练琴,我没有那个精力。我曾提出过分手,后来也不了了之。我忙的时候顾不上他,但一个人静下来的时候,窗外的星空透出淡淡的光芒,万籁俱寂,想起这个男子属于自己,就有一种止不住的甜蜜。
后来,因为工作原因,他从郑州到了开封,我一直以来隐约担心的结局终于出现了。以前睡觉前,我们互发短信,他常常发最后一条,我困了就不回了。而自从他去了开封之后,我成了发最后一条短信的那个人,我好失落。
还不仅于此,很多事情都在变。我去他单位找他,居然查无此人!原来他竟然没有身份证,一直都用的是他表弟的!这种势态让我产生了很大的落差。
最关键的是,他认识了一个女孩。2005年底,我们已经吵得很凶了,他觉得对我必须寻求某种改变。
也许坚守这么多年,彼此只是给了对方一份没有名分的爱,却不知道还能坚守多久?曾经的闪光点不再引人入胜,而是眩目刺眼,让人只敢远远地遥望。
分手是终点也是起点
后来,他又回到郑州,而那女人也跟到郑州。他完全变了,晚上电话永远关机;我约他出来,他开始说谎,他变得让我不敢相信这是真的。我不想赖着他,他却要我别乱想,在他心中我最重要。我又心软了。
2006年5月,我发现他早已和那女的同居了。他只是说他没有钱,和她搭帮过日子,和她没有压力。我要他选择,他很犹豫,他最后还是搬了出来,但他眼神里的那份迟疑让我心痛,让我陡生恨意。
我没说出口的是,之前,丈夫要我2006年8月份回重庆。这样一来,我和小李的时间已经不多了,可能真到了我该作决断的时候。我想的是全身心对小李投入半年,弥补这段正在走失的时光,甚至,下半辈子和他在一起。
但是,当我决定全身心投入的时候,小李却不肯给我任何机会了。我曾经以为能够掌控他,而他也给了我五年的机会,但结局却是现在的样子,我想,这能怨谁呢?
临走前的晚上,我俩把那些寄托了哀伤和快乐的歪歪斜斜的纸条,小心翼翼地展开,慢慢看,慢慢去回忆。回忆是抓不到的月光,握紧就变成了黑暗。我一直在哭,他不停地重复着安慰:“你相信我吧,我们肯定会见面的!”
现在,我到重庆已经一年半,我和小李经常都有联系,我知道,我其实是爱他的。他说,他在那女人的帮助下,做他的事业,其实那女人并没有钱。但是,这一个月以来,他再也没和我联系,不知这是不是他做出的抉择,抑或只是偶然?
但我现在已经不想和他在一起了,我要维护我的家庭。我的家庭条件还是很好的,老公开公司,有房有车,我决定换一种生活方式,比如洗头、做脸、穿好衣服,做我的富太太。
在爱情里,两个人,彼此都是对方的风景。
记者手记
外遇凸显婚姻无力 终结外遇是婚姻的胜利
外遇,按词典的解释,就是婚姻之外的邂逅和相遇。如果没有“婚姻”的约束,那当然是一幅浪漫的景致。但是,因为有了婚姻,这幅景致就越过了道德的边境,变得不再美好。这种情感,在局外人看来,总是让人所不齿和诟病。但是对于身处局内的人,不亚于再经历一场初恋。
小时候念书,老师就教我们区分贬义词和褒义词,带有褒扬、喜爱、尊敬、肯定等感情色彩的词称为褒义词,而带有憎恶、鄙视、否定等感情的词称为贬义词。这样看来,贬义词永远是一个没有温情的符号,它和人类的主流观念是相违背的。
正如外遇,披着婚姻神圣的外衣,躲在另一个人的信任之外,干些偷鸡摸狗的勾当。事实上,偷鸡摸狗也是贬义词,表达着和外遇类似的行径。但是,谁又敢说本文的女主人翁艾尚过得不幸福?在她的词典里,她从未将外遇划到贬义词中去。
六年半前,艾尚虽有勇气敢于外遇,敢于去爱比自己小10岁的大男孩,却在五年这段不短的时间里,没有勇气离开婚姻的庇护。这是婚姻的无力,但同时也是婚姻的胜利。
还好,大男孩总算成人,终于知道自己的情感不属于艾尚,这对于快到不惑之年的艾尚来说,至少不算坏事。她从婚姻中得不到的情感需求,可以从大男孩那里得到,但她最终选择了放弃。这说明,婚姻中一定有什么是大男孩所无法给予的。
爱之尽头,悬崖勒马,艾尚可以从容做她的富太太了。我觉得,这是艾尚自己的最终选择,我愿意给她送上掌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