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大学(一)(大学学论的作者是)

当代外语研究 上海交通大学外语论丛 第一辑

扬州大学佛学论丛.1
  文佳佳
  
  经历高中三年苦苦奋战,在夏末初秋之际,九月初阳,背井离乡,初入大学。或是津津有味,或是心怀抱负,或是找到了栖身之所。
  
  我现还不知青年大学新生的思想,因此只好由时间去见证,初期,闻学府之香,实在诱人。诚然,新生的精神面貌是很有气质的,有城乡本土之气,不缺乏精神,感觉每个人都很接地气儿,这对于师者是可喜可贺的,入学初期就是军训,在军训中个个斗志昂扬,虽然总有些抱怨的人儿,但总体还是接地气儿的。随后,随着军训结束,大学课程开了,新生们都交流起来了,自由自在出入于校园,随着时间,伴着性情,新生们一步一步的改变,大部分人儿早已褪去了入学本有的气质,变得不接地气了。(在此不知其他学府有怎样现象,仅以本身所见所闻表其义。)中期,新生已不再是新生,似乎都已经融入了学长学姐的校园生活节奏,然有学到有益的,但也有被一种魔鬼的风气附身了,因此出现了一些人着魔,病入膏肓,或是被游戏蛊惑,被社会不良少年感染,再是坠落在寝室玩物丧志,逃避人生,等着毕业,再混乱于社会,变得那么的不堪,思想与精神毫无气息,至此一直沉沦于生机勃勃的校园,可惜这些人感受不到这生机,实在可怜可悲!
  
  在大学初中期,师者在看,在听,随心明,但也尽力。大学可悲与可喜之处都是有的,(我本是个乐观的小愤青,在此可喜之处省略)唯心的东西是在自心形成的,大学生的心里通病也是自心形成的,在此期间,可能会受点其他外界影响,但最终还是归于自心,可能是因为在入大学之前就被灌入了某种思想,一种在大学就会相对高中轻松许多的思想,因此有些人就这种思想变得懒散,麻木,就这样被魔鬼附了身,变得沉沦,处于昏迷状态。从而导致了唯心的东西变了质,没有了意思,自然失去了其唯心的本质。(唯心的东西指的是最初的梦想)因此师者总是给予这些人心灵鸡汤,能吸收鸡汤养分继续发展并运用其养分成长的人实在太少。也是师者的悲哀啊!我不知道什么时候这些人能够因为谁的情,破一茧成蝶,真正的成长起来,燃起校园生机,感于其身,祛除魔鬼,那么师者微笑,友人微笑,情人微笑,亲人微笑。世界也会跟着你微笑,生活也会因为你的努力变得有价值。这才是大学生成长之路啊!
  
  

教育 民国旧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