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泉清回忆录(之一)
《李泉清回忆录》之一
(李泉清)
1971年的一天,在山东,寿光,袁家桥村的人家里,我幸运的降生了,从那时,我开始了我生命的旅程。
我的村不是很大,但很穷,也许,那只不过是中国在那个年代的一个缩影。
用手可触及到屋檐的土坯屋,用木板拼成的笨重的屋门,裂着好多的缝。墙基础是用几皮蓝砖砌成,在风吹雨淋下,泛着凹凸的坑。窗棂上,糊着纸,说不准,有几层,偶尔也会有几个透风的洞。在窗户下,是一个很大的咸菜瓮,里面盛满了各种各样的咸菜:白萝卜,辣疙瘩,胡萝卜,白菜叶,萝卜缨子等等,冬天,有时也会上冻。房间的西北角,是一盘供全家人共同使用土炕。
在那个缺吃少穿的年代,每天就是就着咸菜吃窝窝头,喝地瓜粥。
衣服基本就是大的穿了小的穿,上面缝满了补丁。要不是遇上过年,那是捞不着新衣服穿的。当时就流传着一种顺口溜:过年好,过年好,吃包子,穿新袄。
是啊,要不是遇上过年,平时根本捞不着包子吃。那时,人们习惯在问小孩子几岁的时候,通常不是问他几岁,而是问他吃了几碗包子了。因为,那时候,一年就吃那么一次包子,于是,吃几碗包子,就意味着几岁了。
那是个人民公社的时代,一切生活资料都是国家的,就连人都不例外。
那时候,大人们,每天按时上工,挣工分儿,到年底,生产队里再按挣的工分儿分粮食。像极了工人。但是,地位到底还是不行。要不,现在人家退休的工人一个月好几千块钱的工资领着,风雨不误的,比一个劳动力辛辛苦苦干活挣的还多,而那些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累弯了腰的农民,如今,最多也就是一个月能领到一百块钱的养老金,还不够买馒头的,别说生活开支了。同样是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作出了贡献,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差距?我不明白!
有些话,也许不该说。有前车之鉴,想想,还是很害怕的。算了,还是不说那些吧!
儿时的样子,是天真烂漫的,无忧无虑的。记得那时候,一群小伙伴,光着腚,在雨中裂着喉咙唱着“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他为人民谋幸福,呼儿咳吆,他是人民大救星”,还有那“社会主义好,社会主义好,社会主义国家人民地位高,反动派,被打到,帝国主义夹着尾巴逃跑了,全国人民大团结,建起了社会主义建设高潮,建设高潮”。
虽然,有些地方唱的不在调上,但感情是真挚的,饱满的,热烈的,激昂的,纯真的。似乎自己就是从那个被压迫,被剥削的旧社会里过来的一样。
(未完,待续)
- 上一篇:男生女生都进来看看吧,说到心声(男生向女生吐露心声)
- 下一篇:故乡(故乡歌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