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乎我们都是为了别人眼中的自己活着

你要好好努力,知道生活里还有很多美好

最近和朋友小A聊天,听她在抱怨最近的自己活得是多么的空虚。我问她为什么呢?我曾经在她的朋友圈里看到她的很多的动态,好吃的、好玩的、还有很多有意思的事情,而且还有很多很励志的名言。我说,从你的空间里看你应该是一个很前卫、有思想、喜欢了解新闻热点的积极少女啊,那么美的生活,为什么还会感觉到空虚呢?

她苦笑了一下说,那只是看起来的的表象的自己,自己发动态、写美文、晒幸福,其实真正的自己并不幸福。朋友圈的美照是自拍了大几百张并且经过修图之后才发出来的,励志的名言也只是当时看起来还不错就顺手转发了而已,美食照、旅行照什么的也是从网上转发的。哎,一切只是为了朋友圈中的存在感而已,其实我很怕,怕自己被朋友遗忘。

我装作认真的听完了她所有的不开心,感慨了居:似乎,我们都在为了别人眼中的自己活着。

朗诵 我喜欢你是寂静的

朋友小A点了点头,不断重复着这句话,“似乎真的是这样,我们都活在了别人的眼里”,然后若有所思的点着头。最后的一句却是,如果这是一种病的话,我想我已经病入膏肓了。

我们不知不觉地已经步入了一个“快餐式”的时代。生活中的一切似乎都变化的好快。城市变得好快,乡村也变得好快,高铁变得好快,就连我们身边的朋友也似乎变得好快了。开始忙着生存,忙着生活,忙着传宗接待,忙着结交一批又一批的新朋友,然后逐渐冷落、忘却掉老朋友。于是乎,人们找到一个可以记录着自己的行为、情感、喜怒哀乐并且可以与他人分享的虚拟空间,这个虚拟的空间可以容纳一个人一生所有的事情,因此这个虚弥空间貌似就显得非常的重要了。

高中的男孩喜欢去网吧,当然大多数是去打游戏,而我却不打。一是因为不会,二是因为自己不感兴趣,觉得游戏会占用自己太多的时间。但是为了所谓的“青春无悔”,在朋友的“诚心邀请”之下“舍命陪君子”。于是便和他们一起偷偷的去过几次。

可是,坐在电脑前我该做些什么呢?一旁的朋友在键盘上熟练的操作着绝杀技能。而我,却在一旁小女生一般的玩着自己的QQ空间。换个皮肤,图案,文字,照片,甚是无聊。几次三番之后,我便再也不去了。

事后我进行了无数的反思,我在做些什么呢?我到底是在做些什么呢?明明这样无聊的事情,还能反复的做了这么久。

后来我终于想通了。原来我是想极力融入他们的圈子,可是刚刚进去却发现自根本不是那个圈子里的人,而且自己也是在是没有必要为了融入那个游戏圈子而刻意痛苦的改变自己,至今我仍然骄傲的就是当初的这个决定。直到大学我才真正理解“珍爱生命,远离游戏”这句话真正的含义。

其实,我们真的没必要一直为了别人眼中的自己活着……

从小我们便是在父母口中与“别人家的孩子”对比中长大的。直到长大了和朋友聊天时才知道貌似所有人都一样,而我,就便成了他们小时候的父母口中的“别人家的孩子”。其实,我们每个人不都是“别人家的孩子”吗?

大学里有这样一批人,他们努力的忙碌着,却终日不知自己在忙着些什么。似乎只有忙着才能填补大学生活的空虚,别人做什么、追逐什么他便追逐什么,可是忙而无知、忙而无意义又和当初那个为了极力融入一个不属于自己的圈子的自己有什么区别呢?

哦。可能是我想成为别人眼中的那个优秀、完美的自己吧。

反思下,为了别人眼中的自己而活着,你真的开心过吗?你有选择自己学习、休息、生活的时间吗?有!恭喜你,你活得很精彩。没有?恭喜你,你活得很现实。

在和朋友小A聊天的末尾,我说,你有没有试着尝试丢掉手机,回归到你最真实的状态中。她眼睛一亮说,这应该是一个好办法。我开玩笑的说,你看,你在你的小圈子里呆久了,连这么简单的问题都不会思考了。仍下手机,走出网络,走向真实的世界,真实的自己。置于那些把自己忘却掉的朋友,那也请你悄悄的也忘却掉他们吧,曾相对开会大笑,一转身,相忘于江湖,再回首,历历在目。

为了真实的自己而活,做当下你喜欢而又有意义的事情。生活中不止只有苟且,更要有追求诗和远方的勇气。

喜欢一个女孩,就大胆的去追求;喜欢读书,就抛开杂念一头扎进图书馆;喜欢一个人思考,就一个人一片海,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喜欢尝试新的生活,就一个背包一辆车,骑向未到达城市。

生活,原来还可以这样生活。

没错,生活本来就应该这样生活。

50岁以前,50岁以后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