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学礼,无以立(不学礼无以立申论范文)

不学礼,无以立
不学礼,无以立 礼貌太重要了 孩子
国素称“礼仪之邦”,中华文明素称“礼乐文明”。综观中国历史,礼作为约束人们思想行为的重要准则和维持社会秩序的基本规范,不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而且成为华夏文明的标志。著名思想家颜元说:“国尚礼则国昌,家尚礼则家大。”纵观古今中外,“礼”历来就是睦邻友好的外交使者,明朝郑和下西洋,就满载黄金、陶瓷和丝绸等礼品。而在共和国历史上,国宝熊猫、珍贵字画、名烟名酒等都曾作为国宾礼品在历史舞台上扮演重要角色。文明,不仅是对他人,也是对自己。自古欲成人,必先学礼,文明礼貌是做人之根本,自己文明的行为,对他人对社会都能有一定的影响。文明的善待他人,也是善待自己。当历史一幕幕走远,我们发现,正是泱泱国礼成就了中华民族的大国风范。
  
  诗经说:“谦谦君子,赐我百友,礼多不怪”。多礼是一件必要的工具,礼是人为的,是后天的,必顺要用心去学习,学习成为习惯,多礼便能行无所事,十分自然了。孔子也说:“不学礼,何以立”。孔子的所谓礼,向不单指礼貌,一端而言,而礼貌必在其中,这是可以断言的。文质彬彬,谓之君子,礼多人不怪,这是对人的说法,礼多足以表示你是位君子!礼貌,既是对他人的尊重,也是对自己的尊重。来而不往非礼也,只要求别人尊敬你,你不尊敬别人,这是不礼貌的。礼作为儒家思想的重要内容,一向被视为儒学的核心,儒家的代表人物孔子、孟子、苟子等都对礼的作用和价值给予了高度的肯定。从孔子的“克己复礼为仁”、“不学礼,无以立”、“道之以德,齐之以礼”,到孟子的“以仁存心,以礼存心”,再到荀子的“人无礼不生,事无礼不成,国家无礼不宁”,我们不仅可以看出儒家对礼的执着追求,感受到礼在古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方面的重要功能,亦可领略到“礼之用,和为贵”所揭示的治国理政、协和万邦的真谛。
  
  荀子认为,没有礼貌,人就不能生存,事业就不能成功,国家就不能安定。礼貌待人,是公共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系的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它能使社会和谐而有秩序,从而维护着社会生活的正常进行。不论古代还是现代,礼都具有鲜明的差别性,长幼、君臣、亲疏各有各的“礼”,每个人必须按照他自己的社会、政治地位去选择适当的礼,否则就是非礼。比如,春秋时的八佾舞是天子的“礼”,大夫只许使用四佾,季孙氏是大夫,他“八佾舞于庭”,用了天子的“礼”,孔子认为季孙氏是非礼,因而“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等等,都是人子应尽之礼。只有通过不同的礼,才能确定家族内部和社会上各种人的身份和行为,使人人各尽其本分。因而《礼记·曲礼上》讲“道德仁义,非礼不成;教训正俗,非礼不备;分争辩讼,非礼不决;君臣上下,父子兄弟,非礼不定;学事师,非礼不亲……”,便是此意。
  
  礼仪是无处不在的,它可以表现出一个人的道德修养,它可以增进人与人之间的友谊,它的作用太多太多,可以说举不胜举。唐代学者孔颖达在解释“华夏”一词的涵义时说:“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华、夏一也。”著名史学家柳诒徵先生也曾说:“中国者,礼仪之邦也。以中道立国,以礼仪立国,是中华民族与其他民族相比较而言最具特色之处。”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们的精神需求层次和自我认知价值的越来越高,就越来越希望得到理解、受到尊重。毫无疑问,在当前的形势下,礼仪已不是个别行业、个别社会层次的需求,而是全民所需。火车跑得快,全凭车头带。在家里,如果家长能够带好头;在学校,如果师长能够带好头;在单位,领导如果能够带好头;在窗口单位,窗口工作人员如果能够带好头……我们不必埋怨这个社会的文明水平不高;不必埋怨自己的力量太小,对社会的影响不大;试想一下,面包里的酵母不是很少么?可是,仅仅是这点酵母,就可以让面包膨胀数倍。
  
  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做这个时代的酵母,让自己的酵素,在这个社会起到应有的作用。《林肯传》中有这样一件事:一天,林肯总统与一位南方的绅士乘坐马车外出,途遇一老年黑人深深地向他鞠躬。林肯点头微笑并也摘帽还礼。同行的绅士问道:“为什么你要向黑鬼摘帽?”林肯回答:“因为我不愿意在礼貌上不如任何人。”可见林肯深受美国人民的热爱是有其原因的。1982年美国举行民意测验,要求人们在美国历届的40位总统中挑选一位“最佳总统”时,名列前茅的就是林肯。为人父母,不要再赶浪潮了,不要再盲目的追求了,要定下心来,认真地思考一下,以正确的思想观念,指导你正确的思想行为。幸福的人生一定是幸福的人生观念决定的,一个人要一生幸福,有正确观念思想,替你的孩子扎下正确的人生思想根基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要做一个如法的好人,你是好人,人生一定会走得圆满。不学礼无以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