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身齐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什么意思)
/> 人生一世,如驹过隙,弹指一挥间。人生苦短,何必在意恩恩怨怨。即使大厦千座,只是卧榻一间。无论贫富,活得坦然。富贵不淫,贫穷不移,威武不屈。即便良田万倾,不过日食三餐。做人要有尊严,做事敢于承担,直面世事要看淡,快乐生活每一天。胜利者的经验并不复杂,那就是寻找人生的关键点,并在关键时刻竭尽全力。没有决战的人生只能说是活着,不能说是生活;但人又不能始终活在决战中,风口浪尖的持续重压是生命所不可承受的。古人很重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念,因为其不但蕴含着一个循序渐进的事物发展哲理,同时几者之间又形成了环环相扣、互为载体、密不可分的依存连带关系。德是立身之本,所以修身者不能不修德。把握了修身的根本,才能注重寻找正法大道,并以其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才能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古人云:“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做为一介平民,姑且不去论“治国、平天下。”从小处入手“修身,齐家”还是完全应该的。聪明人是在“天时、地利、人和”聚集时奋勇一搏。修身是成就万事的根本,之所以要修身,因为“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一家乐,万家乐,家家乐,则社会肯定和谐;一家狼烟四起,家家狼烟四起,则这个社会被不和谐的气氛充斥着,这个社会肯定不和谐。兵法中的这句话,生动地说明了一个人修身的绝对重要。岳武穆能够精忠报国,姜子牙善能斩将封神,杨六郎坚定镇守三关拒敌等等,都无不说明修身养德成为高德大义大能之人后,方能统兵驭将、指挥三军、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道理。隋炀帝不修身,败坏人伦纲纪,导致民怨沸腾,最后丢了先皇隋文帝千辛万苦开创的锦绣江山;庞涓不修身,背信弃义,暴虐嗜杀成性,终于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马陵道全军覆没,乱箭穿身而死。这就是不修身引发的血的教训。古语云“家和万事兴”这话颇有道理。最难能可贵的是,一个人能通过自己的影响乃至教育作用,使全家上和下睦、众志成城,成为自己的坚强后盾。这样在报国济世中才能无后顾之忧、进取不止、无往而不胜。为何先要齐家?还有这样一个好处:在齐家的过程中可以锻炼自己的各方面本领,积累济世治国的经验,因此说济世治国必先齐家。因为如果一个人连自己的家庭都管理不好,是不可能治理好国家的。所以,君子身居家庭斗室之中,就能锻炼出济世治国的才能。例如在家里能够孝顺父母,做臣子时就能忠君报国;在家里能够敬爱兄长,做官的时候就能服从长官;在家里能够关爱教育子女,当官时就能仁爱百姓。
现代社会,每个人都有事业和财富的梦想;相对来讲,男人,年轻人,更需要一份责任,你一生一世的成功与否,将决定着一个家庭的生活质量。《三字经》中说:“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这是对晋朝的窦燕山重德行善、教化子女经验的总结褒奖,也是他修身、齐家、使五子登科,济世报国事迹的写照。古代有很多修身、齐家、济世报国的光辉人物事例。汉末名士陈蕃,从小心怀大志,常常独处一室苦读诗书。有一天,他父亲的朋友来访,见庭院里杂乱不堪,就问陈蕃为什么不打扫一下。陈蕃傲然回答说:“大丈夫当扫天下,安扫一屋乎?”父亲的朋友笑着说:“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矣!”陈蕃顿时醒悟,从此自我磨砺,克己修身,终于成为一代名臣。北宋的杨延昭才德出众,满门忠烈,上至百岁的佘太君,下到烧火的丫头杨排风,在国家用人之际,都能义无反顾地前赴后继、不屈不挠,奋勇杀敌,保境安民、功勋卓著、万古流芳。这可以说是修身、齐家、济世护民的典范。把握了修身的根本,才能注重寻找正法大道,并以其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才能有章可循,有法可依。进而律己端严、见贤思齐,不断地朝着成功的方向健康地成长。既然修身、齐家、济世、悟道的关系这么密切,作用这么巨大,我们何不努力奉行之?“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身体力行者必能实现“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伟岸抱负和宏图大志!
修身的最高境界是心静、博爱、坚强、包容、向上、自尊,所以我对每个人都适当地宽容,尽力把自己坚强的一面挂在脸上,并且从心里让自己永远保持积极的心态。若能德信卓著,才干超群,方能达修身立命、济世悟道的至高佳境。据《史记·孝文本纪第十》记载,文帝刘恒在位23年,宫室、园林、狗马、服饰和御用器具等,一直没有增添什么。文帝曾打算建造一个露天平台,要花费将近100斤黄金。文帝说:“100斤黄金相当于10户中等人家的家产。我享受着先帝留下的皇宫,时常害怕不能保守社稷江山而使先帝蒙受耻辱,还要建造露天平台干什么呢!”文帝经常穿着粗布衣服,就连他所宠爱的慎夫人,穿的衣服也不准长到拖地,制的帷帐也不得绣花,以示俭朴,给天下人做出榜样。文帝在临终前下诏书说:“天下万物出生后,没有不死的。死是天地之间的常理,有什么值得特别哀痛的呢?现在死了人花钱厚葬,以致弄得倾家荡产,强调服丧,以致损害了身体。我很不赞成这种做法。”在中国几千年封建社会里,像文帝刘恒这样心胸宽广、厚道、清静、无为、节俭、克己的皇帝,有几人?从古至今,一个好的家庭,总是尊老敬老爱老的,尊、敬、爱,不应流于形势,而应发自内心。其实在笔者看来,老人是善良的老人,当你感觉不耐烦时,不妨想想小时老人是如何对你的,也可想一想自己是如何待自己的孩子的。其实每个人的一生,都有成为胜利者的机会,但大多数的人没有把握住,让它偷偷地溜走了。
老子认为,要使国家安定、清静,不能政令频出,或者朝令夕改。比喻说:治理国家,如同煎小鱼一样,不要经常翻搅。这是说当政者不要以烦苛政务扰乱民众,而要坚守“清静、无为”的思想,用他的话来说,也就是“以道莅天下”。当自己取得一些成绩时绝不能骄傲,这就是心静。心静就是能够排除干扰,在与别人交往时能坚守自己心中的理念不被一切坏的东西所迷惑。“治大国,若烹小鲜”是中国几千年朝代更替兴亡的经验教训总结。中国历史上“三大盛世”的历史(西汉盛世、大唐盛世和清代的康乾盛世)印证了老子上述话的正确性。
标签: 修身齐家
- 上一篇:人生相交在于情,爱之相伴伴于懂(与爱相伴下一句)
- 下一篇:活在信念里(为信念而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