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情冷暖心自知
战功卓著、叱咤风云的廉颇,在晚年被弃置一边,并不被重用。很有美人迟暮之感。很像五十多岁的曾经漂亮的女人,自认为自己还很有魅力,还沉浸在自己曾经是美女的回忆中。在长平之战中,纸上谈兵的赵括大败、惨败于秦,赵国战死、被活埋45万之众,精锐损失殆尽,元气大伤,国家处于风雨飘摇之中。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赵孝成王又起用了廉颇,北击燕,大破之。他又被封为信平君,为假(代理)相国。那些在廉颇失势之后,作鸟兽散的门客,又蜂拥地重新回到他的身边,想分得一杯羹,继续跟着廉颇混。这让廉颇很不爽,让他深刻地感受到人情的冷暖、世态的炎凉。《史记》中有一段非常精彩的描述。
廉颇之免长平归也,失势之时,故客尽去。及复用为将,客又复至。廉颇曰:“客退矣!”客曰:“吁!君何见之晚也?夫天下以市道交,君有势,我则从君,君无势则去,此固其理也,有何怨乎?”
这段话的大意是,在长平之战前,在秦国的离间下,赵王免去了年老的廉颇的职务,重用年轻的赵括,这时,聚于门下的门客,全都离开了他,由门庭若市变为门可罗雀。被再次起用后,那些门客都又全回来了。廉颇有些幽怨地说:“先生们都请回去吧!”意思是说,你们真的太势利了,没有见过这样玩的。门客不以为然地说:“唉,您的见解怎么这样落后?天下之人皆以利害关系相交往,您得势时,我们来追随您;您失势时,我们就离开:这本是很普通的道理,有什么可抱怨的呢?”
门客认为,得势就门庭若市,失势就门可罗雀,这是人之常情,世之常态,你为什么要大惊小怪,好像不食人间烟火似的?难道不知道世态就如此炎凉?你廉颇以前没有经历过,但不代表没有发生过。看透不说透,还是好朋友;你廉颇为什么看不透呢?孟尝君食客三千,肯定不是在他失势的时候。门客是干什么的,就是得有吃、有喝,混个面子、出点点子,你失势了,这一切也都没有了。
这或许让廉颇哑口无言、无言以对,也许让廉颇颓然而坐、长叹一声。
这个故事也许告诉了我们以下道理。
人生总有起伏,自己要有一个清醒的头脑。站在巅峰时,要想到,人不可能永远站在巅峰。和巅峰相对的地方,就是谷底。站得越高、危险越大;站得越高、跌得越痛,站得越高、跌得越狠。站得低,虽然看不到风景、不能一览众山小,跌倒的伤害就轻些;站在平地,跌倒了也没有什么危险。站在巅峰时,要有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的心态,告诫自己一定要小心。因为一跌倒,就在谷底。人在得意时最忌讳的就是得意忘形、耀武扬威,根本不知道自己是谁,也忘记了自己曾经是谁,更忘记了自己将来是谁。
再辉煌,总有老去的那一天。不管是辟疆有功,还是守土有功、治国有方,但不可忽略的事实是,人都有老去的那一天。廉颇攻城略地,抗强秦,击悍燕,立下不少战功,但老了,就没有优势了。这世上老了还值钱的,可能就是老中医,其他的老了,都得像马路上的电线杆一样——靠边站。人必须有一个好的心态,要承认自己的老,承认后浪总在推前浪、前浪就应该死在沙滩上,不承认,心理就会失衡,纠结和郁闷就会很深。
人要习惯热闹,也要习惯孤独。正如廉颇的门客所说,社会是势利的,人也是势利的。得势别人跟你玩,正常;失势,别人不跟你玩,也正常:只是你自己的心里必须是豁亮的。得势时,前呼后拥,抬轿子的,吹喇叭的,各种人都在你身边,吹捧着你的圣明,你的功绩。你一旦失势,这些人就可能全跑尽,甚至于落井下石。他们寻找到新的主人,在那里,继续吹吹捧捧,讨得一些好处。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天下熙熙,皆为利来。许多的交往,或许很难用纯不纯来判断。所以古人说:以利相交者,利尽则散;以势相交者,势去则倾;以权相交者,权去则弃。或许这才是世间常态,我们要有一颗淡定的心。战功卓著的廉颇,再次得势不久,6年之后就彻底失势。在攻击代替自己职位的乐乘后,逃到魏国都城大梁,虽心系赵国,但在郭开的离间下,廉颇终于归国无门、报国无门,最后逃到楚国,老死于寿春。廉颇最后的遭遇,与他的心态,有很大关系。如果能得到庄子一番齐物的教导,或许一切都很好。看开、放下,有时真的不容易。
一代名将廉颇走了,或许有许多的不甘心。给后人留下深深的喟叹: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谁道廉颇老,犹能报远雠。廉颇思赵士,钟仪怀楚音。赵客归来重毛遂,秦军老去畏廉颇。
看来,年轻是一笔极其宝贵的财富,可惜,那时人家还小,没有好好珍惜。老了,就好好顺势而为,心态平和,多多放下,好好活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