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人远去——祭汪国真(汪国真长诗)

2015年高考作文十六大猜想 有料儿,但别太当真呵 热点

--->今天上班,打开微机,浏览消息,才知道诗人汪国真去世了。第一次知道汪国真,还是上大学的时候。在大姨家,在表妹的书桌上,看到了一本书。顺手翻了翻,原来是一本诗集。那时的我,不要说诗,就是书——除了那些要考试的,也很少读的。居然在表妹处看到了一本诗集,就不无讽刺地说:“啊,看不出,还在读诗呢?真是小朋友啊!”——那时尽管年轻,可是却特别愿意装老。表妹问:“听说过这个作者吗?”我看了一下封面——汪 国 真。“没听过。”表妹也以同样的讽刺的口吻说:“还大学生,连汪国真都没听说过。”那口气简直就像革命战士没听说过毛主席一样。她还接着说:“我们班几乎每个女生都读过他的诗。”也许是出于好奇,我也买了一本汪国真诗集,准备好好看看,但是却并没有仔细读,当然也没有留下多好的印象。如果说好,那就是,他的诗至少在字面上我能读懂,而不像当时流行的朦胧诗那样,看了半天不知道说了什么。现在人们在回忆80年代的时候也许充满了柔情,可是我要说,那不仅是物质比较匮乏的年代,更是文化荒漠化的年代。那时诗歌的主流基本上还是革命诗歌,激昂有余,乏味更有余。当然私下里或者在一些杂志里也可以看到一些好诗,但比较少,而晦涩难懂的朦胧诗大行其道。在一个荷尔蒙过剩的年代,对于一个荷尔蒙过剩的群体,安下心来读这些东西确实是很难的。就这样,在一个孕育过楚辞、唐诗的国度,诗歌却在远离人们的生活,渐渐被人遗忘。直到2008年,有一次看一篇文章,名字和作者都忘了,里面引用了一首诗,一首汪国真的诗——《热爱生命》。其中,“既然目标是地平线/留给世界的只能是背影”和“只要热爱生命/一切,都在意料之中”两句,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年我四十岁。原来一直以为诗歌是属于青春的,但此时我才懂得,诗歌也是唤醒青春的。( 文章阅读网:www.wenxuefan.com )此时我才想起,我是有王国真的诗集的,于是,不禁产生了一种想读他的诗的冲动。于是,在家里翻箱倒柜地找那本书,可是最终也没有找到。说来好笑,进入不惑以后,却开始喜欢读书了。当然诗歌也读了不少,虽不系统,但古代的、近代的、国内的、国外的都有,当然也读了一些王国真的诗。此时的他,已经没有当年的影响力了,可是他的诗,此时读来也许缺少热度,但是却让人倍感亲切。我们的世界也许变了,也许还是那个世界。我也许也变了,也许还是当年的我。诗人远去了,可是还有诗歌把我们陪伴——而诗歌永远是那能打动我们心灵的一种声音、一丝颤动。

悼念诗人汪国真 亦师亦友亦知音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