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小王宝生

王宝生 书画 搜狗百科
王宝生 书画 搜狗百科
年多没见,发小宝生居然漂亮帅气了许多。这到底哪里有所改变、或是改变了哪里我是一点也看不出来。仔细静静观之,这原来的基本架构依然还在,只是那土生土长、却不安分守已的黑牙已不知了去向。取而代之的是一嘴雪白的牙齿,真像幽幽的深夜里闪烁着光亮的星星一样,启唇微笑,露出碎玉般的银星。
  
  说实在的宝生是我的发小,对他的了解胜过对我自己的了解,这话一点也不夸张。从初中开始一起读书,一直走到今天的夕阳西下,可以说那是一路牵手一路来。凭我的了解,宝生才思敏捷、天资聪明,英勇机智却又是一个能随机应变的人。只是先前那些不守本分的黑牙偏偏不听他的指挥,前前后后、零零乱乱,总是排列不出整齐划一的队列来。其中几颗门牙犹如黑社会老大一般,总是带头起哄、越境出轨,把个上下嘴唇闹的终日不可安宁。这或多或少地影响了宝生的整体环境,也影响到了他的心里自尊。
  
  好友宝生从小具有叛逆的心理,如他那几颗不安分的门牙,始终站在同龄人的前列。个子虽然倭小,但小品演员潘长江说过:“浓缩的是精华。”的确是这样,宝生具有男子汉的个性与风范,他从小酷爱古典小人书,尤其喜欢“三国演义、水浒和岳飞传”可以说是每天一本,因此宝生的心灵世界也就溢满了英雄般的豪气。尤其是民族英雄岳飞,那是他生命中唯一的偶象。记得我们上初二年级时不知崔晋荣同学是如何与社会青年发生了误会,致使两社会青年在放学的路上群殴崔晋荣同学,当许多同学惊恐万状但又不敢相助时,只见宝生犹如黑旋风李逵一样,二话没说便扑了上去,迅速果断地平息了恶性事态的发展。
  
  叛逆的心态不仅仅表现在突发事件的发生。一次放学后有一个同学说家里养花没有花盆。宝生便呵呵一笑说:“跟我走”。于是,便领着我们几个人来到了符村的砖瓦窑,冬天的瓦窑已经停止了生产,也没有看门把守的人,只见宝生从窗户处推开几个砖块趴了进去,从里一个接一个地递出了不少的花盆,几个同学每人抱了五六个高兴地散去了。年幼的我们虽也知道此事的行为欠妥,但还是衷心地感激宝生肝胆侠义的精神。
  
  一九七八年的三月份,我与宝生又一同走向了军旅人生,同时我们间的同学关系也升格为战友加兄弟的关系。由于工种的不同,我们不能工作在一个连队。但是我们依然相互关怀、相互鼓励,凝聚出深深的兄弟情结。几年当兵的生涯使宝生的个性锻炼得像个将军,但并没改变他那憨厚朴实,开朗而活泼的个性。虽然宝生处在一线的施工连队,在经过无数次的心理斗争后,心灵深处有了脱胎换骨的改变。于是,他挺起了精神,走向了成熟、走向了进步。在一次节假休息的日子里,我实在想念宝生,便请假看望他。
  
  经过几个小时的跋涉行走,我终于来到了大山脚下他们的连队。当得知宝生还在工地现场工作的时候,我便第一次走进了潮湿、黑暗、危险的隧道去寻找他。当在一片乱石横飞的隧道里,我远远看到一位战友戴着安全帽、穿着工作服,一根细细的铁丝扎在腰间埋头干话。我便走上前去非常客气地寻问道:“同志,王宝生战友在哪里工作。”只见抬头答我的人兴奋地哈哈了一声说:“你啊!你怎么来了?”我心里一惊、定神一看,满脸黑黑的浮尘的一点也分不出哪是眼睛,哪里又是鼻子。然而这熟悉的声音正是宝生,要不是他那几颗非常特别个性的门牙,我真的不敢相信,这两眼相对不相识的怆景,居然发生在我与宝生的身上。
  
  宝生兴奋不已,高兴的泪水洗刷着他脸上的尘埃,并调和出黑白相间的颜色。宝生迅速跑到隧道的深处,向工地首长请假后同我一起回到了他们的连队。午饭却是压缩蔬菜和有点发黑的馒头,干干的压缩菜里只有一些地瓜研磨的粉丝,一份菜里居然找到一点肉的腥味。同乡的几个战友也凑了过来,看着他们谈风生的快乐与幸福,我却不知说些什么好,一种纠结在我的心里隐隐作痛。下午告别时却是泪花、酸楚满心头。
  
  宝生是一个有定性的人,只要想好了的事情便是持之以恒。后来宝生真的进步很快,当上了副班长,并多次得到上级与连队的嘉奖。之后,由营部保送在我们团教导队进行了专职干部的培训,成为连里最有希望提干的苗子。只可惜的是在那无情的岁月里,小平同志不准从战士中提干的政策已经落实到了部队,裁军的风声潇潇雨晦。把我们整整一代人成为了改革的试验品。
  
  几年之后我们又一起复员转业,同时也各自成家立业,往来却依旧如常兄弟。宝生当了几年的村官,干的有声有色。在村官的任上完成他的人生最终洗礼,生命的梦想也在此刻得到了满足与升华。
  
  几十年过去,岁月已无多。归来后每当同宝生相聚畅饮时,他总是乘着酒兴醉意绵绵。流淌出同学、战友、兄弟的友情。激情之处,他便会站起来朗诵曾经老连队首长欢迎他们下连队时的场景:“同志们、战友们,你们辛苦了!你们来到华主席的故乡,带来了大寨人民的精神,你们还带来了华主席的问候,给铁道兵部队注入了新鲜的血液,我代表全营全体指战员欢迎你们的到来”。
  
  这一段段的过往人生写在了岁月里,也写在了我与宝生的心里,似乎已成为一种永恒。  赞                          (散文编辑:江南风)

天津建城614年 一个个老地名凝成城市自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