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与牛角争富贵
&md
ash;—读老师的《日志》有感
又是周末,躲在箫乐中,想用这种大雅而空灵的梵音淹没那些寄生在心间的孤独,在一片迷雾朦胧中,拾级而上,寻觅那僧人的仙踪,暂得忘却不能摆脱的种种。点开手机,登上QQ,随伴着这和静清远的音乐,一头钻进我老师“山人”的空间里,品读他的《日志》。两颗心犹如这琴箫一样,默契地将一种澹远幽深的情怀,两厢映照,传递着诚挚的情谊和高洁的情操。
他的文章有如这韵律一样虚清悠扬,如诉如语,让我在漫漫苍山中,觅得心灵的知音。像是那首唐时的佛偈,寒山与拾得两位高僧不期而遇,用“空不异色,色不异空”的智慧引示着我去开悟洞彻红尘世法通达的禅机。
“万里衡阳雁,寻常到此回。”山人将自己的远志与心胸定栖在《蕉庵琴谱》节奏框架之外的自由“平沙”之上,在这方环境优美,气候温暖的净土里不再前行,回翔瞻顾广陵的流畅柔和,浙派的典雅恬静,梅庵的独特雁鸣,唯独厌恶“海青拿鹅”的残酷。同时,这位演绎古谱的逸士以着“和为贵”的独特见解感悟那古人性情的平和;洞明着规则背后对与错的深邃——“后面的人都是错误的”与“后人的演绎都是成功的”;在“减字谱”乐段、断句、少息的定式中,寻求着那份难得的自由天地,在指法中随性勾抹自己心中乐思的那份“时值”,演绎人生的从容与和静;善意而精巧地习惯着“大六二抹七”的弹奏技法,诉说人世不同的生活情状,告诫着后学者哪怕是在人生“退吟”后的微弱中,便也要用“二上”再“复”的办法,去填补充盈另一种幸福。正像是用“抓起”去补足“撞”后回归本音时的迟钝一样,及时用“散勾二”来完美悠扬着生命的修为与德性,好在一派秋高气爽,风静沙平的景象中,继而让鸿鹄远志云程万里。
我这尊敬的老师,我生命的益友!他也像80、90后一样,上网种菜,用“不在于收只在于种”的心态,耕耘自己的兴致,锄理岁月的荒秽,将在菜园里的“偷盗”诠释成对朋友的念记、默契与窃喜,甚至不恶意地去鞭打那“咬人的狗”,反倒乐乐地把它升级成一种儿时的“游戏”,快乐着自己,幸福着别人。偶尔也用自己的“尺八”观,对抗着丘仁那老滑头的“直八”之见,在“豆腐碴工程”面前说说真话实话,大胆“窥”笑那辉煌的政绩,善良地庆幸那走得适时的领导,没有被那坍塌的围墙淹埋他的政治前途,尽管给普通的行人及学生带来了不便,也还是大度地“表扬”了这种不可多得的“通人性”。散文http://wenxuefan.com
他更有着圣者的智慧,仅用数学的语言,便捷地解释那宋人用来描述古琴徽位的那份难懂,精准地将“七徽”演算成“二分之一点”……似乎教人明白复杂就在简单中藏着,一切玄之又玄的道理都可以量化成一种透彻的清醒。正如越宽广的心境就在越细小的箫管中藏着一样,宁静且又致远。
他的秉性刚正不阿又崇尚本真,向不用“一刀”这么直接了断的办法去采觅竹料,总是小心奕奕地连根挖起,保留它的根须,也保留着自己心中的那点值得骄傲的古趣与自然。更不屑用那富丽而贵气的镶尾牛角,来装潢自己的虚伪,抑或是去为虚荣者准备虚荣,更不愿把求慕者的“迎合”变卖成“于丹式”的富足——“一个小时的胡说八道,尽得税后二十万”的大票。只是用“以竹镶竹”的细箫或素雅的口笛,经过校直、磨膛之后,捧将在山谷林间,模仿蝉鸣鸟叫,把自己的愉悦与思绪融入自然之中,尽得山林朴茂之气,是何等淳庞之状。
那寒山、拾得老僧翩迁而至,还有我这弄竹的山人先生,都住进我的心间,成为良师益友。感谢他们用酥酪上凝聚的“醍醐”,浇灌予我智慧,让人彻底觉悟:苦乐随风,来去从容,莫要逐云追梦,任凭落红、凋叶真实地完成那道人生的重要命题——何处才是解脱?何处方能寻觅到究竟的智慧,指引人生之路?
“水月镜花,心念浮动”又有何用!人生富贵,是非成败,均是人生空相,毋要寻觅强求为好,只需用心观照自己的言行举止,利益得失,顺逆乐苦,随那入定的禅师唱一曲心灵的清歌罢了。
(净仁敬作于2012年12月1日) 赞 (散文编辑:可儿)
- 上一篇:乐观是一桶金
- 下一篇:关于朋友:仨人(三个人的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