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大学博士杨志高疑因论文难通自杀身亡
align=center>
28日凌晨,在武汉大学某教工宿舍内,寒窗苦读十余载的34岁博士杨志高,用一根电线结束了自己的生命。知情者称,杨志高自杀疑与博士论文无法通过、压力过大有关。
事发
凌晨在卫生间用电线自杀
杨志高和父亲同住在武汉大学的教工宿舍,房子为两室一厅,共六七十平米,他和父亲各住一间房。
据杨志高的父亲杨先生介绍,昨日早上7时许,当他去卫生间时,发现门已经关着,而儿子房间内并没有人。于是他用力推卫生间的门,并叫喊了几声杨志高的名字,但无人应声,门也推不开。
杨先生只好伸手从门缝里拧开门锁,推开了卫生间的门,他看到儿子脖子上缠满了电缆线,脖子变成了红色。他吓了一大跳,慌忙将电缆线割开,将儿子从卫生间抱到客厅里,此时,杨志高脸色苍白,身上冰凉,已经没有了呼吸。杨先生急忙报警,120救护人员随后赶至现场,经过心电图检查,确认杨志高已经死亡。
遗言
临终前写下工整遗书
据介绍,杨志高在家自杀身亡后,杨先生从儿子身上找到一封遗书,是杨志高临终前写好的。遗书写在笔记本上,用黑色中性笔书写,字迹工整,将近50个字。遗书中写道:“我对不起父母的养育之恩,对不起女朋友的照顾,希望他们不要难过。”
昨日,记者来到武汉大学的杨志高家中时,杨志高的部分朋友和同学已经赶来,帮忙照顾杨志高的六旬老父亲。杨志高家里物品不多,除了一些简单的家具,最引人注目的就是书柜上的书。“他很爱学习,成绩也很不错,读大学还是保送上的”,几位同学对杨志高的评价很高,“他读了本科,考上硕士研究生,后来又读了博士,很不容易,他一直没有放弃学习,他希望将来的生活能够过得好一些”。一些同学不愿提及杨志高自杀的事实,“我们完全想不明白怎么会这样”,他们对杨志高的死表示惋惜。
悲痛
父亲:再也不能与儿子相依为命了
儿子的突然离开,让60多岁的杨先生悲痛欲绝,他一直不敢相信眼前的事实:“昨天还和儿子在一起聊天,谈得都很畅快,并没有发现儿子有自杀的想法和念头,为什么他会做这样的傻事呢?”杨先生一时无法接受儿子离开的事实。
杨先生以前也是一名老师,几年前,妻子过世后,他与儿子相依为命。杨先生说,儿子平时读书、写论文外,还要努力工作,没有太多时间呆在家里,经常在外吃饭,留下他一个人在家,为此,儿子一直表示有些愧疚。
杨先生称,儿子平时都很好,学习上一直用功,可能他压力比较大,博士论文的事情,工作上的事情,还有和女朋友之间的事情,他都要面对。“我再也见不到儿子了,再也不能和儿子相依为命了”,面对儿子的离去,杨先生泪流满面。
昨日,杨志高的家人、同学和单位同事得知消息后,纷纷表示哀悼。
据知情者介绍,杨志高自杀可能是由于论文无法通过,压力太大,于是产生自杀的念头。
◆父亲讲述
自杀前儿子很担心论文通不过
杨先生说,27日晚,杨志高回家有些晚,但他和往常不一样,在临睡前,他特意叫父亲到他的卧室,“除了这一次,他以前从没有叫我来谈过心”,杨先生说,他并没有觉察到儿子的异常情绪,父子两人聊了2个多小时。
杨志高谈了自己的工作,提到边读博士边上班,还是有不少的压力,还提到他的女朋友在外地,两人平时无法见面,杨志高曾建议女友到武汉来找一份工作,两人一起好好生活,但女友还是放不下所在的公司,没有来武汉。
听到儿子倾诉,杨先生不断开导儿子,希望儿子不要有任何压力,不要背思想包袱,“他说了很多真心话,神情也很平和,并没有反常的情绪”。
谈话中,杨志高特别谈到了博士论文,因时间原因和各种情况,他担心论文通过不了,有些灰心,但是杨先生并没有责怪儿子,还不断鼓励他,“这次通过不了不要紧,下次再来就行了”,父子一直聊到了晚上11点多,杨先生劝儿子早点休息,“不要想得太多”。随后,杨先生进房间休息了。
除了这一次,他以前从没有叫我来谈过心。
他说了很多真心话,神情也很平和,并没有反常的情绪。
——父亲
他读了本科,考上硕士研究生,后来又读了博士,很不容易,他一直没有放弃学习。
——同学
“我对不起父母的养育之恩,对不起女朋友的照顾,希望他们不要难过。”
——杨志高
逝者简介:
姓名:杨志高
年龄:34岁
身份:武大在职博士
死亡地点:家中卫生间
死亡原因:疑与论文难以通过有关
相关续闻:生前读博5年未毕业
杨志高的突然离世引起了博士圈内及网友的强烈关注,“毕业论文难过,心理压力大;经济条件差,生存状况不如普通市民。”昨日,在接受采访时,多位博士生发出这样的感慨。
留校在重点实验室工作
据了解,杨志高的本科和硕士学业都在武汉大学完成,学的是理工类。因表现不错、成绩优异,他被导师点名留校在重点实验室工作,后被招为博士生,从事测绘遥感工程方面的研究。杨志高非常聪明,学术态度严谨扎实,在读博士的几年里,也发表了一些成果,而他对研究成果要求苛刻,总是再三斟酌,以求精益求精。这样,使得他的研究成果与其他同学相比,数量上偏少,但他的每篇研究成果都具有代表性。
据接近杨志高的一名知情人士称,他读博士已有5年了,去年曾写过一篇论文,但未能如期发表。而到了今年,又因各种原因,杨志高担心写好的论文不能通过。看到其他同学都顺利完成,他感到压力很大,平时也更加拼命。
平时话不多 追求完美
据杨志高的同学介绍,虽然杨志高的论文不多,但都很有分量。他太过于追究完美,做事情也很认真、一丝不苟,总是想把事情做得足够好。
杨志高是汉川人,他的家看起来很普通。一位邻居告诉记者,平时他上下楼经常会碰到杨志高及其父亲,见面后就打个招呼。“他们父子两人话都不多,都不是那种主动找别人说话的。”
邻居对杨志高的突然离去表示惋惜。
【讲述】
8年论文不过关 博士自述毕业压力
尽管博士论文一次没通过,但没必要走极端,因为博士毕业不是唯一目标,调整心态适应环境也非常重要。——冯先生
“博士论文难通过,读个七八年是正常现象。”昨日,华中师范大学社会学博士张继涛对记者说,博士这个群体既要承受身心劳累,还要面临情绪上的迷茫,压力的确很大。
张继涛说,博士分全日制博士生和在职博士生两种。正常情况下,4年可以拿到学位,但也有不少人读了七八年还没毕业。这种煎熬不是每个人都能忍受的。
攻下博士学位有很多硬性指标,除毕业论文外,还需要在一定级别的期刊上发表一定篇数的论文。张继涛称,他的一个朋友在武大读历史学博士,已经8年了,还不能毕业,最后只能被迫放弃。“主要是学术研究不过关,论文达不到要求。”
从武汉大学生科院毕业的博士冯先生昨日告诉记者,博士面临的压力确实比较大,来自家庭的、学习上的,还有工作上的,“还要耐得住寂寞,受得了清贫。”
冯先生说,他读完博士也花了5年时间,在SCI上发表文章后,于2007年才毕业。“理工类博士的标准是很高的,必须要在SCI上发表论文,才能参加答辩被准许毕业。不然,就拿不到博士学位。”
冯先生对杨志高的离去表示非常痛心。他说,导师一般都会带不少的博士生,不少博士生都没能得到锻炼机会,或者没有得到导师的更多关照,以致迟迟难以取得研究成果。
此外,博士一般每月只有400元的补贴,导师会根据博士的表现,每月另给200元钱,一个月也就600元钱。而不少博士要么结婚了,要么考虑工作,只能够维持基本生活,这导致博士生有时候生存压力很大,有一些人也因此精力分散了,不能专心去好好做研究。
冯先生认为,尽管博士论文一次没通过,但没必要走极端,因为博士毕业不是唯一目标,调整心态适应环境也非常重要。“我也有很多烦恼,面临着很多压力。”冯先生说,他感到压力很大时,就去找同学踢球,一起聚会聊天,来释放压力。
【心理专家】
高知群体更易产生自杀情绪
对于杨志高的自杀行为,湖北大学心理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严梅福表示,博士生压力大,引发心理的问题在全国都不鲜见,应该引起重视。
严梅福说,他经常会接到一些压力过大的博士生求助,为他们做心理咨询。有一位华科大博士生,向某杂志投稿两年都没能发表,一提起这件事就痛哭流涕,无法正常学习和生活。
这几年,高知人群中自杀的新闻也屡见不鲜。他认为,心理承受能力与受教育程度无关。实际上,高知人群往往思想更敏锐、智商更高,比普通人的认知更远,容易陷入孤独、无望的情绪,因而比普通人更易产生自杀情绪。
严梅福表示,按照国际标准,我国对博士生的考评门槛并不高,不可能降低毕业门槛。博士生必须调整心态,增强自我调剂能力。如果遇到心理问题应及时和导师沟通或向心理医生寻求帮助。
- 上一篇:一则几乎毁掉两个家庭的手机短信
- 下一篇:和小8岁的同事恋爱,他很担心外界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