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读过纪伯伦的那首诗吗(纪伯伦有哪些诗)

哪一首是你读过最感动的现代诗

哪一首是你读过最感动的现代诗
  最近断断续续看了一部国产剧---小别离。人在国外,所有国内拍的有关出国题材的电视,类似北京人在纽约,在悉尼等我,别了温哥华,我出来后都重看过一遍。
  
  我喜欢从剧中找到共鸣,哪怕只有点滴。可惜不尽人意的是,所有的剧本都给我一种感觉---无论是写剧本的还是导演,你们真的在国外生活过吗?
  
  如果不弄的丰富多彩,确实吸引不了观众。但是同时也误导了那些自己准备移民,或者打算把子女送出国的家长。就好比小别离里面演的这样。小宇跑澳洲把他爸爸给他租的大房子租了出去,并且自己租了个小房间,又跑到餐馆打工,最后被遣返。凡事无绝对,我不能说这种事绝无发生的可能,但是这么短的时间,这三件事同时发生在一个十几岁的未成年的孩子身上的几率,小到可以忽略不计。
  
  这剧一直没有做到能让我聚精会神地看,直到朵朵的爷爷念也出了纪伯伦的这首诗,让我猛然对导演刮目相看。因为这诗写出了做为父母该具有的正确的三观。
  
  你的儿女,其实不是你的儿女。
  
  他们是生命对于自身渴望而诞生的孩子。
  
  他们借助你来到这世界,却非因你而来,
  
  他们在你身旁,却并不属于你。
  
  你可以给予他们的是你的爱,却不是你的想法,
  
  因为他们有自己的思想。
  
  你可以庇护的是他们的身体,却不是他们的灵魂,
  
  因为他们的灵魂属于明天,属于你做梦也无法到达的明天,
  
  你可以拼尽全力,变得像他们一样,
  
  却不要让他们变得和你一样,
  
  因为生命不会后退,也不在过去停留。
  
  你是弓,儿女是从你那里射出的箭。
  
  弓箭手望着未来之路上的箭靶,
  
  他用尽力气将你拉开,使他的箭射得又快又远。
  
  怀着快乐的心情,在弓箭手的手中弯曲吧,
  
  因为他爱一路飞翔的箭,也爱无比稳定的弓。
  
  并不是每个孩子都适合出国。
  
  1,没有主见,不能进行自我人格建设的孩子出国,别说融入当地社会,找到自己的位置都会很难。
  
  2,语言不好的孩子出来,会有相当长一段时间的空窗期,试想想当周围的孩子能听能说,而自己因为语言能力像聋哑人一样,该需要有多么强大的内心过这一关。这还不是最难过的一关,当能听点能说点,但又听不全说不完整的那一关是最摧残人意志的一个阶段。按照中国的语言习惯,字对字翻译成英语,说出一口流利的外国人听不懂的中国式英语的人,数量多到你想不出。不要以为出了国英语自然就会好。在中国那么多老外,有几个能把中文说到我们国内10岁孩子水平的?心理不够强大,很可能就听之任之混过去了。打开社交媒体,你就会发现代写论文作业的机构都做到了何等专业的级别。
  
  3,没有志愿,或者有但不具备较强执行力的孩子,也不适合出国。通常摆脱了国内的教育体系和父母的管制,获得了绝对的自由后,最先跳入眼球的绝不是学术上的建树,而是多姿多彩的世界。这世界里,往小了说有网络游戏,往大了说有毒品。而那些意志力坚定,并且骨子里就对自己的将来有本质期望的孩子,有能力化大目标为小步骤,并且坚定执行的孩子,在国外确实容易比国内获得更多的机会。可以上面这个能力,试问我们大人有几个能有?
  
  我见过混日子的留学生,我也见过完成学业追求找到正确社会地位的留学生,我还见过为了延签证,报个野鸡大学不去上课找机会移民的留学生。
  
  国外不是天堂,我们的今生,没有天堂。在哪里都是把双刃剑。感受切肤之痛的不止父母,还有孩子。岁月对谁都是有去无返的,时间对谁都是花钱也买不来的。何去何从,需要有个认真思考的过程,并且自己找机会体验一下再做决定。
  
  在澳洲农场摘樱桃,华人鱼店杀鱼,华人餐馆端盘子这样的自立更生,真的是孩子应该去体验的吗?这么好的青春年华是不是打工也该找个可以增长见识培养志趣的?当然是,可以机会真的有吗?有,但太少了!
  
  有很多故事听上去都很美,但是那必竟是故事。我自己出国的感受就是:生活不是故事,除非你有本事把它过成故事。而这本事,就是人家老外有的语言能力你要有,人家有的技能你要有,不止要有,还要高出去一个级别。因为任何一个移民国家,你若不高出这一个级别而是和本地人同级,机会永远都不会是你的。
  
  行差踏错一步,没人能给你买单,你有多少钱都没用。你只能从头开始。那么问题来了:孩子或者我们,有多少次从头开始的机会和勇气?
  
  有人问过我:想把孩子送出国,你觉得行吗?之前总是回答,不是每个孩子都适合出国。
  
  再翻回去看看纪伯伦的那首诗,其实每一个独立的生命个体都有选择的能力和权力。
  
  

你读过最感动的一首现代诗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