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引(汤引六事,咎在一人,其冠履,勿谢翻译)
一碗汤,忘记所有。一碗汤,不再忧伤。
那日,清浅问七月:是否愿做他的汤引?
七月惘然道:何故有此一问?
清浅徐徐道:相传在许久前,有一个美貌端庄的大家闺秀,名门望族,豪门千金,生于庭,长于庭,不易轻见。一次偶然,寺庙中偶遇一位年轻书生,与众不同,风姿卓越,风采非凡。
一次无意的擦肩而过,一次不经意的回眸,情不知何起,一往情深,美人春心萌动,暗结相思,念念不忘。此后不久,美人遣人私下打探,却听闻书生与庙中高僧辩法失败,一气之下在庙出家,誓愿终身伺佛,深悟法理。美人肠断,嗟叹有缘无份,此生无望,嫁人生子,一生不快。
美人常年吃斋,一心向佛,时常去庙中礼佛,却未曾再见书生一面。经年累月,时光蹉跎,书生圆寂,美人心伤,不久便郁郁而终。幽冥地府,铁面阎罗,审恶查善,惩孽奖良,美人因前世的善行,特恩投胎转世,再享人事荣华。
走过奈何桥,登过望乡台,三生石前记起前生,美人却在孟婆亭徘徊不前。孟婆问起因由,美人泣诉,道其留恋今世的书生,不愿投胎,不愿遗忘前情。
孟婆感念其心善良,其情深苦,便告知美人——书生在阎王和一众阴司鬼差前曾发重誓:累世修行,直至圆满。这意味,书生不管投胎转世多少回,都只会出家为僧,直到修成正果,美人与他,永远无缘。
闻此言,美人深知来生无望,更不愿喝下孟婆汤,再入轮回。她苦苦哀求,希望能在这奈何桥边守候,只愿书生每次轮回走过时,见他一面。孟婆见她着实可怜,便留她在奈何桥旁,帮其煮汤和施汤,了其心愿。
几生几世,年逾千载,书生又一次接过美人的汤碗,一饮而尽,决然地走向彼岸深处,接引台上的六道轮回之旋光。美人长久的矗立,无限的留恋与不舍,终究看着心爱的书生走入旋光,渐渐被吞噬。
孟婆在美人身后说道:“去投胎吧!书生放弃了修行,他累世的修行换来后世的荣华富贵,在人间定会贵不可言。你若放不下,就去找他,也许还有机会。”
美人凄婉道:“不了,我还是在这里等他,看他一眼便好!若真的投胎,我怕会忘记,会错过。”
孟婆不忍,经常放她去人间看望书生,几经几回,美人却暗自垂泪,问其原由,独泣不语。孟婆开天目瞧之,发现——书生在人间坐统江山,尽享人世荣华,却荒淫无道。他的穷奢极欲,横征暴敛,导致人怨天怒,灾祸横生,生灵涂炭,天下大乱。
孟婆惋惜道:“一碗忘川水,煮去前尘事,遗落真假心,空余几多恨。还好你没有随他而去,喝下一碗汤,忘了他,投胎去吧!”
美人问孟婆,她的汤是什么味道?
孟婆说没有味道,缺一味汤引。若有了那一味汤引,她的汤才会有味道,并且让喝的人,忘记前世的恶念,保留善念。正是缺少了那一味汤引,才会让人们对“人之初,性为善,还是恶’有了不同的认知,千百年来争论不休。
美人问汤引为何物?
孟婆幽幽道——一个至善至情的绝纯灵魂。那灵魂要经历人世的酸甜苦辣,而本心不改,以其入汤,魂魄化水,无味化五味,各人尝各味,化恶留善。而那灵魂,永无超生的机会,日日夜夜在这汤里,受水煮火煎之熬,无尽无休,直至被稀释殆尽。
美人问孟婆,她的灵魂可合适?
孟婆没有回答,只是不忍地望了她一眼,便垂下了眼帘。
这一眼,美人明白,她就是那符合的一味汤引——能帮书生找回善念的汤引,能让以后所有的灵魂纯净地轮回。没有犹豫,美人跳入锅中。孟婆惊慌出手阻拦,却只能看着滚水,快速把美人魂魄吞没。
七月问清浅:后来呢?
清浅答:不知!传说只到这里,并无后续。
七月说:不愿做他的汤引?宁愿守在奈何桥旁,等他一起轮回,哪怕做不了人。
清浅道:对!不要做那汤引!我愿你一碗汤,忘记所有,重新开始。我愿你一碗汤,不再忧伤,只见笑颜。
一年后,清浅过世,七月独坐墓前,口中念:不要先喝那碗汤!等我!